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邓显鹤评价、整理《船山遗书》(文摘)
作者:彭景琼;吴庆云
【摘要】船山撰述共一百余种、四百余卷,其整理出版乃具有历史连续性之事业。……道光之季,船山著作刻印渐多。其中最多者为湘潭守遗经书屋本,由邓显鹤主持,邹汉勋校雠,收船山经部著作十八种,一百五十卷,署曰《船山遗书》,卷首并附船山著作之总目,计52种,分别注明已见、未见。考其规模,实为系统编印船山著作之嚆矢。
  船山全书为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之新编全集。

船山撰述共一百余种、四百余卷,其整理出版乃具有历史连续性之事业。……道光之季,船山著作刻印渐多。其中最多者为湘潭守遗经书屋本,由邓显鹤主持,邹汉勋校雠,收船山经部著作十八种,一百五十卷,署曰《船山遗书》,卷首并附船山著作之总目,计52种,分别注明已见、未见。考其规模,实为系统编印船山著作之嚆矢。

船山之书,更历世代始渐出渐备。……有邓显鹤等亲见各书者之记载。

本书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以《王船山全集》之名列入国务院批准1982-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一九八三年,确定书名为《船山全书》

——《船山全书序例》见1996年岳麓书社版《船山全书》第一册25-3l页。


船山遭遇穷蹇,身世寂寞。

然清廷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国,为求统治之稳固,不得不肆行高压;除作武力镇压外,尤以心怀褊刻,疑猜万端,致文字狱迭兴,士林震恐。雍正六年吕留良之祸,船山裔属闻讯惊惧,至欲自焚其书。乾隆三十匕年开四库馆,船山著作中之诸经稗疏虽经奏进著录,其诗文集等则被列入禁毁书目……

然而迄于道光中叶,船…遗书之绝大部分均未刊刻;少数已刊者则或以其古,或以其稀,而仍为人所罕见。其时有新化邓显鹤出,誓欲改变此寥落封闭之状况,终乃为表彰船山述作之功臣。其所编纂跋后之《船山著述目录》,实为第一份完整之船山书目,而为此后出版者所依据;其所主持刊刻之王氏守遗经书屋本《船山遗书》经部十八种一百五十五卷,亦为此后系统编印船山四部著作之肇端;其所著之诗文集,所撰之《宝庆府志》,所辑之《沅湘耆旧集》等,皆有注重调查研究与深入实地采访之特色,船山遗闻佚事散见而迭出焉。邓氏又自作船山传记两篇,其一见于其所增辑考异之《楚宝》(其书重印于道光九年),其一即《沅湘耆旧集》中船山诗辑前所辍之小传(其书刊行于道光二十四年);两传之末附有案语,亦以其多存掌故而见重。

显鹤之传,结束船山传说寥寥之历史,而开其后撰述日多之局面。

——杨坚《船山全书·传记之部编后记》

岳麓书社1996年版《船山全书》第十六册128-13l页


显鹤案:船山先生于胜国(指明朝)为遗老,于本期为大儒,其志行之超洁,学问之正大,体用之明备,著述之精卓宏富,当与顾亭林、黄藜洲、李二曲诸先生相颉颃。而世尟知者,乡曲里师,乃不能举其名姓,盖其书之若存若没、湮塞不行久矣。往、桐城李海帆观察宗传分巡衡永时,余尝为言,求其全书不得。……安得士大夫家有珍藏全部善本,重为审校开雕,嘉惠后学,使湖湘之士共知敬仰,岂非羽翼吾道、表扬前哲一大功乎?

——邓湘皋《楚宝增辑·王夫之》见《楚宝》道光九年重刊本

转录自《船山全书》岳麓书社版笫十六册105页

夫之字而农,号薑斋,衡阳人。

先生精研六经,诗其馀事。尝自书楹联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近安化陶文毅公澍题先生祠联云:“天下士,非一乡之士;人伦师,亦百世之师。”洵不愧也。安得一大有力者尽搜先生所著书,锓版行世,岂非表扬先哲、嘉惠来学一伟绩哉!

——原载道光二十四年邓湘皋所编《沅湘耆旧集·船山先生王夫之》

转录自《船山全书》第十六册107页

尝慨然发愤,思购求先生全书,精审锓木,嘉惠来学。以是强聒于人,无应者。道光已亥(1839)年寓长沙,时方辑《沅湘耆旧集》,征求先生遗诗。一日,先生裔孙有居湘潭名世全者,介其友欧阳君兆熊访余于城南旅寓,以先生诗集来,且具道先生六世孙承俭具藏先生各种遗书于家。世全将谋寿诸梨枣。余大喜过望。次年春,遂开雕于长沙,以校雠之役属吾邑人邻汉勋。其后二年(1842),次第刊成《周易内传》十二卷……大凡十八种,都百五十卷。书成,以全书目录寄示显鹤,乃僭书其后曰:

……先生生当鼎革,自以先世为明臣,存亡与共。甲申后崎岖岭表,备尝险阻。既知事之不可为,乃退而著书。窜伏祁、永、涟、邵山中,流离闲苦,一岁数徙其处。最后,乃定居湘西蒸左之石船山,筑观生居以终。故国之戚,生死不忘。其志洁而芳,其言哀以思,百世下犹将闻风兴起,况生同里闬,亲读其书者乎!当是时,海内儒硕,北有容城,西有□□,东南则崑山、馀姚,而亭林先生为之魁。先生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顾、黄两先生。顾诸君子肥遁自甘,声名益炳,羔币充庭,干旌在野,虽隐逸之荐,鸿博之徵,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志易白,其书易行。先生窜身徭峒,绝迹人间,席棘饴荼,声影不出林莽,门人故旧又无一有气力者为之推挽。殁后四十年,遗书散佚,其子敔始为之收辑推阐,上之督学宜潘先生,因缘得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湮灭不传,后生小子至不能举其名姓,可哀也已!当代经师,后先生而起者,无虑百十家,所言皆有根柢,不尚空淡,盖经学至本朝为极盛矣。然诸家所著,有据为新义,辄为先生所已言者,《四库总目》于《春秋稗疏》曾及之。以余所见,尤非一事,盖未见其书也。近时仪徵相国裒辑《国朝经解》,刻于广南,所收甚广,独不及先生,其他更何论已。

——《续古文辞类纂·序跋类》中邓湘皋《船山遗书目录叙》


下载全文:
 
来源:《邓湘皋——湘学复兴之导师》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