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我的父亲曾毅与辛亥革命
作者:曾石虞
【摘要】我的父亲曾毅,曾用曾纬的名字参加了清朝末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以案首得到秀才的称号,又于1903年投考武昌的文普通中学堂。被录取入校后,他和桃源宋教仁同住一间寝室,两人便成为很亲密的朋友。宋教仁在这时,对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表现特别热心。不久,他和黄兴及我的父亲加入了在湖北最早出现的革命小组织——科学补习社。
  我的父亲曾毅,曾用曾纬的名字参加了清朝末年的一次科举考试,以案首得到秀才的称号,又于1903年投考武昌的文普通中学堂。被录取入校后,他和桃源宋教仁同住一间寝室,两人便成为很亲密的朋友。宋教仁在这时,对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表现特别热心。不久,他和黄兴及我的父亲加入了在湖北最早出现的革命小组织——科学补习社。

1904年,宋教仁离开了武昌,要帮助黄兴等所发起的华兴会,在长沙密谋一次武装起义。这次密谋被泄露,黄兴即逃往上海,宋教仁即由桃源到了长沙就逃向武昌,即派人送信给我父亲。随之,先后共有lO多位宋教仁的同学来旅店看宋,并共同资助他离开武汉顺利地到了上海和黄兴会合。此后,黄、宋俩人就东渡去日本。
在宋教仁离开武昌之前,科学补习社已被查封。因之,我父亲在1905年改名曾毅离开了武昌,转辗回到了本乡一一即今湖南汉寿县。1906年他东去日本,在东京见到了宋教仁。他接受宋教仁劝他学文科的建议。可能就在这时候他也成为同盟会会员。

1907年夏季,我的祖父因病逝世,我父即弃学回国奔丧。丧事毕,他不久就去常德任公立中学的教员。1909年,他回县,任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堂长(即校长),这所小学是在旧龙池书院的地址上建立起来的。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1912年初,他辞去堂长职,先到长沙,继去北京,并见到了宋教仁。宋当时任农林总长,即委托他担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这报馆设在汉口法租界。和我父同任主笔的是;李剑农、周览(宇鲠生)、杨冕(字端六)和皮宗石。这4位都不是我父所曾熟悉的友人,他们后来都成为我国政论界和教育界负有名望的学者,从这可以看出宋教仁的知人善任。

1913年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海车站,于是全国哗然。国民党即决定开始倒袁的革命(常称为癸丑革命)。在汉口的国民党就设了一机构要在武汉策动一次武装起义。我父亲和周览就在这机构中担任了文牍。这机构和其策划,不久就被袁氏的党羽所侦知,乃遭大肆搜捕。我父和周览即被捕入狱,要按乱党罪名,依军法处理。幸亏法国的领事及时地干预,他们俩位乃得释放。出狱后,我父和他的4位主笔同往上海,他自己即决定重去日本,他的4位同事都去英国留学。

到了东京后,我父亲开始学习政治及经济学。他在武昌时的同学欧阳振声(曾任湖南省议会议长)在上海成立一家书店(泰东图书局),就写信要我父编写一部中国文学史。1915年底,他撰著的《中国文学史》即由泰东图书局刊出。由于有了这本带开辟性的著作,我父亲的名字不久就为当时国内教育界一些人士所知悉。

1915年底,他离开日本到上海,任《中华新报》编辑。《中华新报》是在上海最早出现的以反对袁世凯帝制而旗帜鲜明的日报。这个报的编辑除我父亲以外,都是几位国会议员。由于1916年初,袁氏毙命,这几位议员都齐去北京,我父继任该报的总编辑。


下载全文:
 
来源:《常德文史第3辑常德风云人物》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