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辛亥革命中的常德人名录
作者:邱渭波
【摘要】辛亥革命中的常德人名录
  (按姓氏笔划为序排序)

于若愚(1881——1970),字哲士,湖南临澧新安镇人。1912年加入国民党,参加过讨袁和孙中山的国事活动。

王正雅(?——1920),字子豳,湖南慈利人。第一任常澧镇守使。1911年10月,率兵从澧州出发攻打荆州的清军,以支援受清军围攻的武昌革命军。

王洞闲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受湖南军政府委派任安乡县知事,主持全县新政。

文 骏(1877——1956),字榆承,湖南桃源沙评人。1896年入漳江书院,常与宋教仁等倾心事之。1902年以县案首参加府试,翌年院考,补博士弟子员。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组织县议会,并当选为县议员。1915年,兼县教育会文牍员。1919年,经多方求得宋教仁遗稿《我之历史》,集资首次刊行。终生著述甚多。1956年病故。

凤高翥(1879——?),字琴台,号骏申,湖南桃源漆河人。1898入漳江书院,1900年参加童生考试,补博士弟子员。少时立教育救国志。1903年留学日本,凡8年,与宋教仁、覃振、胡瑛为挚友,并得识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领导人。1910年学成回国。民国初,被聘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监督,后一直从教。1926年病死,享年47岁。

田仲甫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龙湛岑(1889——1969),字麟秀,号岂凡,原籍湖南桃源,后寓居常德市。1908年考入湖南优级师范。1910年12月优级师范毕业时,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时,曾赴湖北协助开展民军组建事宜。后曾留学英国,在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回常德创办私立渔父中学,尔后一直任渔父中学董事长、校长。1951年8月渔父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龙因年事已高,退职寓居常德市。龙是著名的书法家。1969年病逝。

石竹亭(?——1900),湖南常德人。常德自立军武事主持人。

许晴笙 生卒年不详,亦名琴生,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冯为蓥  生卒年不详,字采白,湖南桃源泥窝潭人。清末,入学省法政学堂。迨民国成立,桃源筹建法政讲习所,为蓥学成,应聘回县主讲,曾编有《比较宪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等讲义。冯很崇敬宋教仁,著有《渔父痛史》。

孙汉臣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常德自立军武事主持人。

孙安仁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过“富有票”(即自立会)组织和常德自立军活动。

朱 熙  生卒年不详,字琛甫,湖南汉寿人。参加过辛亥革命,任江苏苏常镇守使、江苏第二师师长。

刘汉庭(?——1991),湖南常德人,同盟会员。1911年10月26日随杨任从长沙出发前往常德招抚,10月30日光复常德,11月3日被西路巡防营(驻常德清军)统领陈斌生杀害于常德。

刘复基(1885——1911),字尧澂,湖南常德人。辛亥革命的积极活动者。1905年加入同盟会。湖北新军中革命团体文学社的实际领导者,武昌起义的实际策划者。于武昌起义前夜被捕牺牲。

刘毓吾(1886——1949),名运秀,湖南临澧佘市桥殷家溪人。1908年加入同盟会。民国初年,随林伯渠在省里整建新政府的财税工作。

李执中(1860——1926),字懋吾,号伯加,湖南石门县沿市乡人。1906年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10月,协助王正雅攻打荆州以支援武昌革命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积极反袁,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

李亚杰(1878——1956),字颂平,别号松庭。湖南汉寿县丰家铺乡人。1906年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积极参与湖南的革命活动,长期任湖南的地方军职。

李星次(?——1947),湖南桃源人。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宋教仁一道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宋教仁任民国政府农林总长时,李在宋手下任秘书。宋遇刺后,李回故里创办两等(初、高等)女子学校自任校长。县里成立禁烟局时,李任局长。1947年病死。

李和卿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李星次之兄。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宋教教仁一道从事革命活动。

李少伯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曾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李超伯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曾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肖汝霖(1890——1926),字培荄,又名昌炽,号肖斋主人。湖南桃源人。1909年赴京入法律学堂习政法之学。1911年武昌首义后南归,在长沙与覃振筹办国民日报,为总主笔。1912年秋,留日,入明治大学学习政法。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任讨袁护国东北军总司令居正的秘书长。1917年与胡瑛等在湘西组织护法军兴师,不久,湘西军改靖国联军,肖任第三军总司令胡瑛的参谋长。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设大本营谋北伐,肖任大本营高级参谋。1923年任湖南矿务协理。1926年在衡阳遇害。

杨载雄(1881——1951),排名怀武,名璘轩,湖南澧县人。因对清廷不满,年方19岁便投笔从戎。在武昌与蒋翊武等共组革命团体文学社,为参谋。参与策划并参加武昌起义,协助蒋翊武率兵誓死守卫武昌。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授予杨少将军衔。曾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归故里,走上反共歧途,1951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杨道馨(1886——1934),字鳣堂,湖南津市人。1908年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此后追随孙中山闹革命,参加过广州黄花岗起义。曾任过湖南省参议员、辰溪县令、石门县令、广州非常大总统府简任咨议。1928年归隐津市,1934年病死。

杨天佑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杨启佑(?——1913),字我丞,湖南桃源延口村人。武昌起义后,随湖北军政府驻南京军事代表覃振同赴南京,后入湖北第二军官学校。1913年第二次革命爆发后,李烈均派启佑赴天津、保定、开封、洛阳等地运动倾向民主革命的北洋军队响应独立。6月,在洛阳被北洋政府逮捕,押往北京,被袁世凯枪杀于北京西直门外。

杨熙绩(1886——1946),字少炯,湖南常德人。1908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因病回家休养,协助张炯、谭肖崖办理同盟会常德分会工作。曾任孙中山秘书、临时国民政府文官处文书局长,文官长、西南执行部执委、西南政务委员兼审计处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病死,终年60岁。

吴先梅(1890——1916),湖南桃源县人。留日时在孙中山创办的浩然军事学社参加中华革命党。并刺杀被袁世凯派往东京破坏革命的蒋士立。1916年受孙中山派遣回湖南开展军事活动,在常德被驻常师长陈复初部下杀害。

吴景鸿(1876——1939),字绍先,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华兴会活动,加入同盟会,从事过反清斗争,参加过反袁斗争和护法斗争。

何来保(1872——1900),字颂九,号铁笛,湖南常德人。参加过维新运动,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任《湘报》主笔。1900年加入唐才常领导的自立会,为武陵分会主持人。旋参加自立军起义,因事泄被捕,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

何忠勇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过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何邦彦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辛亥革命后,参加县里的光复活动,为县临时议会的副议长。

何养模  出生年不详,湖南安乡县人,留学过日本。辛亥革命时,跟随常澧镇守使王正雅攻打荆州的清军,以支援武昌革命等。曾任过龙山县知事。后成为安乡地方大地主,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

何祖舜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过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余化龙(?——1991),籍贯不详。同盟会员。1911年10月随西路招讨使杨任来常德招抚,光复常德,于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

余冰如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余钦翼之弟。同盟会员。1911年10月随杨任光复常德,陈斌生捕杀革命党人时,他住家中而幸免于难。

余钦翼(1872——1954),字葵生。湖南常德人。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宋教仁、蔡锷等交为莫逆,1905年学成回国任湖南四十九标管带,继升标统。武昌举义期间,率师倒戈,任湖南新军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长沙光复和援鄂战事。未久回湘任第一镇统制。入民国任袁总统府中将参军职。1913年解甲归田。

余焕东(1877——1967年),字松筠,一作松云,湖南汉寿人。1904年参与发起成立华兴会,1905年入同盟会。1911年曾在吴淞军政分府任事。后来一直任民国政府矿务方面的官员。

辛翼如(1876——1951),名崇实、杨藻,湖南临澧护城乡人。留日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会,任黎元洪大都督府秘书官。

汪先昕 生卒年不详。武昌起义爆发,湖南军政府成立,时任安乡县知县的汪,与县里士绅联名,通电拥护湖南军政府,并告示县民“反正”。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11年7月与谭人凤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任总务干事。武昌起义后积极促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起义和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总裁,参加南北议和,5月到北京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理事,后代理理事长。1912年到1913年初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取得多数席位,宋曾企图以多数党资格组织责任内阁,以制约袁世凯。1913年3月国会开会前,被袁世凯指使的赵秉钧派人刺死于上海。

张 炯 (1879——1958),号星舫,湖南常德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分会“求志社”,1911年主持同盟会常德分会工作。1913年汤芗铭督湘,被迫解除党务任职。1926年参加过北伐。旋任国民党湖南省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及组织部长。复任省教育厅长。1943年任民国参政员,年低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湘西办事处主任,1945年任湖南省党部主任委员,后辞职。1949年去台,曾任“国策顾问”。1958年在台北病逝。

张学程 生卒年、籍贯不详。1911年10月随杨任、余昭常由长沙前来光复常德。

张希贤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留日学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本县同熊兆周、张鼎勋等积极运动知县汪先昕拥护革命“反正”。

张鼎勋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留日学生,同盟会员。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本县积极运动知县拥护革命“反正”。袁世凯篡夺总统位后,地方捕捉革命党人,张奔走他乡,曾当上河南省高审厅推事兼民庭庭长。

张盛唐(?——1911),籍贯不详。1911年10月26日随杨任等从长沙前来光复常德,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于常德。

陈 煫 生卒年不详,字榆承,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陈 谠(1870——1916),名犹龙,字陶溪,派名玉林。湖南桃源县人。1899年在武汉与唐才常创立“正气会”,后改为“自立会”。1900年自立军组建,任其左军统带,密谋起义,事泄,唐才常等被杀,陈逃脱。1902年结识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05年入同盟会,1902年协助黄兴筹组广州起义。革命成功后,任过粤汉铁路总提调。参加过“二次革命”,1916年11月25日病死。

陈 强(1878——1944),字惟诚,号伟丞,湖南省常德人,1903年东渡日本入陆军学校,1905年入同盟会,1906年入陆军士官学校。1909年春毕业回国,在清军中任职。1911年武昌起义后,带兵援助武昌革命军,参与汉阳
防守战。后任湘军参谋长、旅长等职。袁世凯窃位后,遭通辑,逃亡日本,袁称帝后,回国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任湖南招讨副使。此后一直在国民政府中任军职。1944年病故于嘉禾。

陈友沅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陈友渤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陈仲言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陈孝骞(?——1911),湖南常德人。1911年10月辛亥常德起义的发动人和领导者,宣告成立常德军政府,并迎杨任等来光复常德。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

陈鹤翔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罗维镛 生卒年不详,号立中,湖南桃源县深水港乡发旺村人。初与宋教仁同学于漳江书院。戊戍变法时,与宋教仁赴武昌,罗入湖北两湖师范学堂习新知。黄兴、宋教仁发起华兴会,罗参与活动,事泄后罗帮助黄、宋等同志脱险。1905年自武昌毕业后返里,从事教育,修建桃源女子师范学校(今桃师前身),并以此作为桃源同盟会工作基地。武昌起义后,协助覃振当选为湘西九县省参议员。

林支宇(1877——1930),字特生,湖南常德人。清末秀才。武昌起义后加入同盟会,嗣后转入国民党。1912年任湖南省警察厅长。曾有过支持护法的行动。先后任过省警务处长、民政处长、第十一区警备队司令、湖南省长、湖南省议会议长等。

林伯渠(1885——1960),名祖涵,号邃园,湖南临澧县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曾多次受同盟会总部的派遣在江南东北等地联络革命党人、宣传革命、策动清军起义。“二次革命”中曾出任讨袁军岳州要塞司令部参谋。1914年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反袁护国斗争中,任湖南护国总司令部参议、湖南省长公署代理政务厅长,参与护法斗争。1917年曾任湖南省财政厅长。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国民党中央总务部副部长,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农民部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会员兼财政委员会主席。此后一直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根据地任党政要职。建国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60年5月29日病逝。

林修梅(1880——1921),字浴凡,湖南省临澧县人。190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不久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国从事秘密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后,在长沙湘军都督府任事。曾参加讨袁斗争,事败后逃往日本。次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回国组织护国军任参谋长。1917年组织护法军。1920年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后被委为陆军中将、总统府代理参军长和国民议会议员。1921年10月15日病逝于广州。

林德轩(1877——1928),名道盛,号伯仙,湖南省石门县人。早年为清军将领。1904年在长沙加入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率川军响应武昌起义,宣布四川独立成立军政府。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时任南京总统警卫旅旅长。参加护国讨袁斗争,任湖南讨袁军左路总指挥。参加护法斗争,任湖南护法军左翼总司令,后改湖南护法军为湖南靖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他一直为孙中山身边的重要将领。1928年5月1日病逝于南京。
林精一  生卒年不详,湖南省石门县人。林德轩的堂弟。1905年与林德轩一同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跟随林德轩从事革命活动。

金 镕 生卒年不详,湖南省安乡县人。辛亥革命成功后,安乡县“反正”,被推选为县临时议会议长。
周道藩 生卒年不详,湖南省安乡县人。辛亥革命成功后,安乡县“反正”时,出面与熊兆周共同主持县政,1913年被推举为省议员。

赵必振(1873——1956),又名曰生、厚屏、廷飏(一作廷扬),湖南省常德人。1900年在自立军武汉总部的指导下,与何来保在常德首创自立会和组建自立军,密谋起义。事泄,何来保被杀,赵幸免于难而东逃日本。后来一直倡导新思想,催人觉醒。

赵听秋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胡 瑛(1884——1932),字经武,湖南桃源县人。1903年,胡在黄兴帮助下考入长沙经正学堂读书,并共同筹划反清革命活动。1904年1月出席华兴会的成立大会。3月,投笔从戎。倡议成立了革命机关“科学补习所”,任总经理。出席同盟会成立大会。参与筹划武昌起义。参与谋建军政府。参与南北议和。出任山东都督。后助袁世凯复辟帝制,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1933年在南京病卒。

胡允吾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胡幻安(?——1911),湖南常德人。同盟会员,1911年10月随杨任长沙来常,光复常德,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

胡启銮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胡善思 生卒年不详,字铁崖,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胡善恒(1897——1964),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钟  杰(?——1911),湖南常德人。同盟会员。1911年10月随杨任从长沙前来光复常德。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

袁玉堂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袁泽民(1881——1927),字延祖,号绍轮,湖南汉寿城关镇人。1904年留学日本,入东京警视学校就读。1905年加入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聂 熙 生卒年不详,字茂洪,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聂雁湖(1870——1937),字祖汀。湖南桃源人。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走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商科。1905年入同盟会。1907年回国,任教于长沙高等普通学堂,主办湖南地方自治政治讲习所。1911年长沙光复后,奉派赴鄂联络,任汉阳战时总参谋。入民国参与祖国统一共和党。“二次革命”参与反袁被逮捕,后获释。晚年削发为僧。1937年3月病逝。

徐鲁峰(1882——1942),字子狱,名新,湖南临澧佘市人。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8月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1918年弃职归故里,1942年病逝。

高耀林(1879——1950),湖南汉寿新北乡人。1906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

唐 昶 生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参加过1911年10月的辛亥常德起义。

唐 理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受湖南军政府委派就任安乡县首任法官,并协助新任县知事王洞闲进行新政改革。


唐伯球(1891——1960),字启虞,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凌汉初 生卒年、籍贯不详。同盟会员。1911年10月,被省都督焦达峰任为西路招讨副使,随杨任自长沙前来光复常德。11月3日,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捕杀革命党人杨任等时,凌受伤逃脱,幸免于难。

涂鉴衡(?——1911),籍贯不详。同盟会员。1911年10月随杨任自长沙来常德光复常德。11月3日被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杀害。

黄贞元(1885——1948),别号静谦。湖南澧县人。青少年学生时代即与蒋翊武、覃振、刘复基等关系密切,并结识宋教仁。因他们在西路师范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而被开除学籍,继遭通缉,逃往武昌投湖北新军。与蒋翊武、刘复基共组文学社和共谋起义事。武昌起义后,一直协助蒋翊武指挥守武汉、发动讨袁。蒋翊武遇害后,黄东渡日本留学,并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后段的主要精力放在办教育上。1948年病逝于澧县。

黄尹持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黄衡村(1878——1952),湖南汉寿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闹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在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湖南省任职,被授陆军少将军衔。1927年后,回汉寿,为民主革命和地方民众做过不少好事。1952年4月病逝。

梅 馨(1878——1928),字植根,一作子耕,湖南汉寿人。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入振武学校士官联队习陆军。毕业后回国,任湖南新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十标第二营管带。辛亥革命湖南光复后,焦达峰、陈作新任正、副都督。以谭延闿为首的湖南立宪派早在篡夺湖南革命政权的图谋,与梅馨等密谋杀害焦、陈。10月31日,梅馨指挥其部杀害了焦、陈,使谭延闿篡夺了都督职权,谭提拔梅为独立第二协协统。1912年10月,袁世凯授梅中将衔,任公府军部顾问。1915年秋,积极支持袁世凯恢复帝制。1916年6月袁世凯死,次年,梅被任命为长宝镇守使。1924年,被曹锟的北洋政府任命为将军府将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后,梅避居上海,1928年在叹哀声中死去。

梅景鸿(1887——1914),字子逵。湖南常德人。1904年参与反清的华兴会起义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即与陈孝骞领导辛亥常德起义,成立常德临时军政府,迎接杨任等前来光复常德。11月3日在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发动的兵变中,受重伤。伤愈后前往长沙。1914年被湖南省督军汤芗铭杀害于长沙。

龚柏龄(1882——1940),名世宗,号锡先。湖南石门县望羊桥乡人。早年投军,在冯玉祥部任职。1911年12月,响应武昌起义,随冯玉祥举行滦州起义,任营长,后来升至参谋长。1917年参加反张勋复辟之战。1924年参与冯玉祥发动的“首都革命。”抗日战争中,积极参与和指挥其军队抗日,1940年为国捐躯。

龚霞初(1885——1927),名伦协,笔名咏簪,湖南澧县人。少年时即与蒋翊武、黄贞元、杨载雄同学并都怀革命之志。1905年前往武昌参与同盟会的秘密活动。1909年同蒋翊武、刘复基等组织文学社并任政治筹备员,积极参与筹划起义。1911年10月9日,武昌起义前夜被捕险遭杀害。10月10日起义成功,被营救出狱。出狱后,在养治刑伤期间,根据亲身经历的武昌起义,亲笔书写了《武昌两日记》一书,最早最真实地反映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后又率队伍攻克德安城,就任施宜招讨使。民国成立后托病回家乡。1927年冤死于长沙狱中。

章 彝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武昌起义成功后,安乡县“反正”,章为参与者之一。11月,被推举为湖南省临时议会议员并参加省议会会议。

蒋纬承 (1880——1931),初名让员,改名国经,湖南常德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曾任清军管带、督署高等参赞。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光复湖南活动。谭延闿任湖南都督时,被任命为军务部长,授陆军中将;后历任参谋部长、督署总参议、北伐湘桂联军总指挥督战官、中央军事会议湖南全权代表、湖南陆军乾粮督办、湘西绥抚督办处参议等职。解甲归田后,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晚年迁居沅陵张家庄。1931年4月2日病逝。

蒋翊武(1885——1913),字伯夔,湖南澧县人。1903年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因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被学校开除。1906年入中国公学,参与创办《竞业旬报》,并加入同盟会。1909年入湖北新军,参加群治学社。1911年建文学社,任社长,并与共进会合作,筹备发动新军起义,被选为起义总指挥。10月9日,下达各项起义命令。因起义指挥总部遭破坏,被迫逃往安陆。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迅即反回武昌,历任湖北军政府顾问、军务部副部长,并代理战时总司令,指挥保卫武汉的战斗。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任鄂豫招抚使。后因前往广西策动反袁被捕,在桂林被袁世凯下令杀害。后被孙中山题为“开国元勋”。

覃 振(1885——1947),原名道让,字理鸣。湖南桃源人。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被选为总部评议员。1908年回长沙密谋起义,事泄被捕,判终身临禁。辛亥革命后出狱。曾任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和国会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长。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后参加西山会议派活动。1927年后任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兼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抗战时期,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曾辞去司法院院长,避居上海治病。1947年2月准备病愈后取道香港北上进入解放区,于4月18日在上海病逝。

曾 毅(1879——1950),原名曾纬,号松桥,湖南汉寿人。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与宋教仁同班,并参加宋教仁义起成立的秘密反清组织“科学补习所”。后应宋教仁之邀去日本留学,1905年经宋介绍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乡里。辛亥革命后,被宋教仁聘为《民国日报》总主笔。1913年春,宋被刺,《民国日报》被封,曾被抓判极刑,后被保释放再度赴日留学。嗣后以办报、教育为业。1949年在汉寿参与迎解,1950年病逝。

曾曙曦 生卒年不详,号述初,湖南汉寿崔家桥人。同盟会员。
生蔡钟沅 卒年不详,湖南常德人。随其兄蔡钟浩参与自立会活动。在参与常德自立军筹划起义时,事泄,险遭抓,逃脱。

蔡钟浩(1876——1900),湖南常德人。戊戍变法失败后,与其弟一道随唐才常出奔日本,参加唐才常创立的正气会(后改名自立会)。不久,又随唐回国,开展秘密活动,设总部于汉口,成立七个自立军,蔡负责赞襄汉口自立军,兼巡视湖南会务。举义失败,于常德被捕,就义于长沙。

谭肖崖(1886——1956),字赉生,号绪琳,湖南常德人。1912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常德分会评议部长。后改任中国国民党常德支部总务处总干事。1921年赴广州任国民党总务部广州特设办公处总务部秘书。次年,调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务处第二课课长。1925年7月任国民党常德党部主任委员。后离常任过国民党的一些地方官职。1937年辞官归里,1956年病死。

谭鹤呜 生卒年不详,湖南桃源人。参加过同盟会。活动情况不详。

熊兆周 生卒年不详,湖南安乡人。留日学生,同盟会员。武昌起义后,他联络县里的士绅游说知县“反正”,通电拥护湖南军政府,并出面主持新的县政。省临时议会召开时,被推为省议员,并一度被选为议长。1913年10月,袁世凯篡位后,到处搜捕革命党人,熊离乡出奔,后出任北平大理院检察官。

翦奎午(1847——1949),派名万效,又名逢言,湖南桃源人。加入同盟会,思想一贯倾向革命,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曾出任湖南省立第二中学(常德县城内)第一任校长。1937年夏,出资与龙湛岑创办“湖南省私立渔父中学”(现常德市五中),以纪念宋教仁。解放后,郭沫若曾为其墓碑亲题“数学家翦奎午之墓”的碑辞。

鲁汝昌(1887——1942),又名禹昌,字兆庆,湖南桃源人。少年即与宋教仁为莫逆之交。1910年自费留日,加入同盟会。这期间曾两次受同盟会总部委派回国,协助蒋翊武等人,在湖南为辛亥革命起义进行联络工作。辛亥革命后,公费留美,入芝加哥大学学习,获经济硕士学位。1918年回国,在长沙与孙子宽等人创办民生计理学校。1922年当选省参议员。此间,曾任省政务厅民政司高级顾问、中央银行湖南分行行长。1931年任省审计委员会常务委员。1934年任湖南省地方自治协进会常务理事长。“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七•七”事变后,回桃源,创办群治学校,自任校长。1942年病死故里。


下载全文:
 
来源:常德文史第3辑常德风云人物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