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熙绩,字少炯,祖籍江西樟树。其父在武陵县(今武陵区)小西门正街开设一个不大的“集和堂药号”。清光绪十二年(1886),他出生于这个药号,便称常德。3岁丧母,由后母抚养5岁入私塾,聪明过人,深得塾师器重。应童子试,辄名列前茅,光绪二十七年,入德山书院就读,书院山长余笠云系留日学生,经常介绍日本明治维新情况。他又自学《东华录》,心灵上印入了“夷夏之防”的思想,便绝意科举。此时与刘复基、周道儒、谭肖崖友善,日与纵谈国是,发泄反满复汉思想。光绪二十九年德山书院改办为武陵县第一高等小学堂。他奉父命回家,日课同父异母的两个弟弟次炯、幼炯(以后均为大学教授,幼炯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著述甚多),自己潜心读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初,同盟会会员刘复基从日本带回《民报》600份暗中散发,并在长沙设立“中外名报代派所”。他与邑人胡幻安前往襄赞其事。此时,他等与同盟会湖南负责人、长沙善化学生自治会会长禹之谟取得联系,在禹的帮助下运动各校号房传递《民报》。5月,长沙学生自治会举行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葬礼。他与长沙学生一道手执白旗,高唱挽歌,送二烈士灵柩至岳麓山安葬。9月,禹之谟被捕,“中外名报代派所”遭到取缔,遂与刘复基等潜回常德避难。不久,革命党人在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失败,缇骑四出,搜捕余党,禹之谟被酷吏绞死于靖州。他逃亡出走,光绪三十四年,辗转至日本东京,由宋教仁安排在《民报》做事务工作,并介绍他正式加入同盟会。《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他便进入日本政法学校读书。
清宣统二年(1910),杨因父病危回常德,就聘于常德中学堂任教习。此时,他已剪除发辫,利用讲课机会向学生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当讲《岳飞传》时,特意在黑板上大书“还我河山”四字,并相机介绍清兵入关、“杨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反清觉悟。一天,在赴校授课途中,适遇武陵知县廖世英的大轿,见其前呼后拥,行人回避不迭,且轿行缓慢,他不耐久等,便闯将过去,卒为衙役捉住。如此闯道,应罚以当街打屁股。他口说外语,大嚷大叫,作酒疯状。廖在轿中见他身穿学生制服,知是留学生,未敢处罚,忙说:“是个醉汉,将他释放”。
武昌起义爆发,他闻讯赶赴武汉,船过岳州(今岳阳),遭到清军哨所盘诘而被捉。因无辫发,几乎丧命。不久湖南光复,始得获释。到了武昌,发生疾病,他不得不回家一边养病,一边协助张炯、谭肖崖办理同盟会常德分会工作。民国元年(1912)他出任湖南省第二师范学堂国文教员,建议将原昭忠祠改为常德烈士祠,将何来保、蔡钟浩、杨任、刘复基等烈士牌位置于祠冲,获得常德各界人士同意。辛亥革命周年纪念举行公祭,他亲手撰写祭文,又亲口在烈士灵前朗诵,哀声动于四座。以后,常德凡有公祭,祭文皆出其手。是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旋即举行大选,他在常德选区奔走呼号,卒使国民党战胜共和党。
民国2年(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汤芗铭督湘,捕杀革命党人。他逃亡日本,后加入“中华革命党”,此时,蓬首垢面,衣衫褴褛,在朋友或同乡家用餐,往往朝食晚悬,形同乞丐,但每日仍读书赋诗或下棋。护国战争时期,他与覃振奉命回国,组织“正谊社”,在湖南联络革命党人反对帝制。他因与湖南省警务处长林友字为常德同乡关系,暗中与之联络,得林的暗中保护和金钱支援。护法运动时期,孙中山在广东成立护法军政府,他投奔孙中山,任军政府机要秘书,嗣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左右,处理文书档案工作。民国11年(1922)6月,陈炯明叛乱,以大炮轰击总统府。他身怀机要文件,保护孙中山登上永丰军舰。
民国l7年(1928),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改组,他被任命为文官处文书局长,后晋升为文官处长。当时,某轮船公司送巨金20万元,求他以国民政府名义批准某种特权。他断然拒绝,并公诸于报端。后来,萧佛成以“铁面冰心”四字相赠。他不名一钱,故常德父老以“穴躬(穷)”戏称。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胡汉民、汪精卫和蒋介石三派互相倾轧。他因工作关系与胡汉民接近,拥胡反蒋。民国20年2月,胡汉民与蒋介石发生矛盾,蒋将胡软禁汤山,他醉卧行政院破口大骂“蒋介石叛党卖国”。旋秘密随古应芬跑到广州,策动陈济棠、李宗仁反蒋。拥胡的国民党政客和粤桂军阀云集广州,于5月27日召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非常会议”,发表讨蒋宣言,另组一个与南京对抗的国民党政府,他任审计处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为了团结御侮,经过调解,达成了蒋介石下野、广州结束非常会议的协议。11月,南京、广州分别召开国民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后,西南仍保持半独立状态,他仍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审计处长,追随胡汉民。
民国25年(1936),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华北,蒋介石高唱“攘外必先安内”,以图结束西南半独立的局面。陈济棠联络桂系声言抗日救国,发动反蒋的“六一”事变。事变前,萧佛成(胡汉民已死,萧主持西南军政)派他为代表回湖南与何键密商合作反蒋。何得悉后大要两面手法:一面派专车迎接他;一面密告蒋介石。当他的专车到达衡阳时,蒋介右派遣的77师师长罗霖已等候多时。于是,罗问他“回湖南何事”?他答“经湘到南京出席五届二中全会”。又问两广集结部队北上将由哪路进入湖南?他说:“我与陈济棠共同追随胡汉民,正如当年我与蒋介石共同追随孙总理一样,蒋的事我不知道,我的事蒋不知道,因此陈济堂有何打算我无可奉告。”又问“车子是谁的”?“车是何芸樵主席派来的。”并反诘说:“你有何斗胆竟敢阻挠赴京开会代表!”罗假意表示道歉。但他的活动失败,处处受到监视。到了武汉,又被“武汉警备司令部”诘问。他很愤怒,分别打电报给居正、于右任、戴季陶、孙科、何应钦等人,说明赴会受阻情况,最后由武汉警备司令部派人护送他到南京,实则监视他的行动。
6月下旬,国民党举行五届二中全会。在此期间,审计部长林云陔有意请他出任审计部次长,而孙科、何应钦则推荐他出任湖南省主席。他说:“我一个光杆司令,若作省主席就会象张兰轩(难先)主鄂一样,必无好结果。”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出国,他亦拒绝在蒋介石把持的中枢任事,便去广西桂林定居。民国28年8月,湖南省临时参议会成立,他被推选为参议员。此后,他经常来往于湖南、广西间。
民国32年,他回常德探亲,适逢“常德会战”,便避难于常德县逆江坪常德县救济院谭肖崖处,每日了解战况,与父老谈论战争问题。他说:“我晚上听到日军炮弹爆炸声和三八式步枪声还是跟中日战争发生前一样。这说明日军的武器没有什么改进。日本的飞机只有在早晚时活动,这说明日本飞机在盟军飞机的打击下,失去了制空权。从前,国军见到日军就跑,真是畏敌如虎。现在,国军敢于与日军正面拼搏,大量杀伤日军。这说明国军的士气已经大大提高,抗战必胜已不是一句空谈。”不久,“常德会战”果然取得胜利。
日军败退后,守卫常德城的师长余程万以擅自突围出城被蒋介石逮捕,并以军法处置。他认为余以孤军奋战半月,重创来犯之敌,克尽全力,且其军纪严明,深得老百姓爱护,于是联络常德各界人士拍电报给蒋介石请保。他又以个人名义拍电给军法总监何成浚,要求从轻处理,终于使余程万减刑出狱。
民国35年,他病逝于桂林。灵柩运到长沙,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举行盛大追悼会,最后运回常德,葬于德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