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省会长沙知道邵阳翻簧竹雕的人已经不多了,然而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邵阳竹雕品“荷叶花瓶”却曾获得银质奖章,以后又参加过马来西亚展览会、南洋工业展览会等,获誉良多,由此可见邵阳翻簧竹雕名声之大。
邵阳的翻簧竹刻的雄起,最迟不晚于清乾隆年间。据载,邵阳人蔡锷留学日本时,曾以邵阳翻簧竹刻赠送日本人,当时产品上即标有“嘉庆”、“宝庆”字样。这说明早在1796~1820年,邵阳即已有翻簧竹刻。1840年前后,中国馈赠英国公司的礼品中亦有邵阳翻簧竹刻品。
邵阳翻簧竹雕在1867年以后开始了大发展。此时,邵阳县小水庙竹刻艺人王树钱携子带徒在邵阳开设专业竹刻店,成为有记载的名店。起初,邵阳翻簧竹刻仅仅只是文人书窗清供,后竟为湖南贡品,此后,驰名中外。
邵阳翻簧竹刻制作前后要经过8O多道工艺,在雕刻技艺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素色阴文雕法,还创造了浅浮雕、沉雕、多层翻簧雕、硝酸浮雕、镂空雕以及彩绘、电绘、压烫等多种雕刻手法,并利用竹簧表层纤维组织严密又无纵横纹的区别、性脆、坚硬等特点,巧妙进刀,以刀代笔,能把粗细不同,刚柔相济,曲直有别,虚实相衬的点、线、面,充分显示出来。曾被称誉:“这是我国雕史上又一里程碑。”
邵阳翻簧竹刻品以茶叶盒、烟盒、花瓶、笔筒、文具盒、套盒等器具为具,又有座屏、挂屏等赏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