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话说胡林翼
作者:胡师鹏
【摘要】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平湖南省益阳县泉交河一个书香之家。胡林翼自幼接受理学的熏陶,后又经各理学名师指教,故理学对他思想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生平湖南省益阳县泉交河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胡显韶,博涉经史。以诸生掌教里中。父亲胡达源,1819年中进士,名列一甲三名(探花),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毕生崇奉理学,著有《弟子箴言》、《妙香室文集》行世。胡林翼自幼接受理学的熏陶,后又经各理学名师指教,故理学对他思想的形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胡林翼少年时在皇城根下长大,这种门弟使胡林翼结交非凡。因此。胡林翼不仅年幼聪慧,在眼界上也要高于一般人,有一个例子,他年纪少时即认为“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

在很多人看来,胡林翼没走“正道”。他的社会与官场结交,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负才不羁、挥金如土的习性。1830年,胡林翼与安化陶静娟结婚,继而就读于本邑蔡用锡门下,蔡教子弟务为有用之学,不专重文艺,而于宾略、吏治尤所究心。胡林翼对此亦极为用功。

1832年,胡林翼应岳父两江总督陶澍之召赴江宁(今南京),时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正协助陶澍兴修水利,整顿淮盐。胡林翼在此目睹了陶、林利国便民的一系列措施。

1835,胡林翼中举人,翌年中进士,继而如庶常馆深造,三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其仕宦生涯即自此始。

1840年,胡林翼外放江南副考官,因正考官满洲镶红旗人文庆带人入场代己阅卷事发,胡林翼以失察降一级调用。不久,胡达源病故京中,胡林翼遂返梓葬父。从此居家4年,闭户读书。

1845年冬,林则徐写信劝胡林翼出山效力。不久,两江总督陆建瀛、安徽巡抚王植、坐师潘世恩等也都致函劝胡林翼出仕。胡的姻丈两淮盐运使但明伦助其缴纳捐资。于是胡林翼便于1846年遵例捐银,旋即以安顺府知府分发贵州。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在任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通过与盗匪及起义军几百次作战,胡林翼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在贵州任职期间就编写了著名的《胡氏兵法》。

胡林翼到安顺就任后,即着手进行整顿,他镇压了10多股会党,审结了常年未决的积案300余件,旌表节孝800余名,创建义学10余处。时约一年,政绩颇著。

1849年,胡林翼调署镇远知府。其时,镇远苗民起义日盛。胡林翼即以镇压、瓦解、安抚之法推行保甲制,苗民起义旋被消灭。是年,论功赏花翎。第二年,贵州巡抚乔用迁命胡林翼率兵于湘黔边界防堵湖南新宁李沅发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事竣,廷旨赏道员街。12月,实授黎平知府。黎平与广西接壤,广西会党常入境剽掠,而黎平土匪又横行无忌。鉴于兵勇无力,难于剿捕,胡林翼即招募兵勇,进行训练,并制定《保甲团练条约》,提出“欲清内匪,莫如保甲;欲御外寇,莫如团练”的方针。半年之间,胡林翼在黎平办团1500余寨,设卡棚450余座,获盗300余,黎平社会秩序得以安定。

1853年2月,太平军建都南京,东南数省为之大震。湖广总督胡文镕、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及御史王发桂等多次奏请清廷调胡林翼赴湖北军军营委用,得清廷批准。同年冬,胡林翼在黎平挑募练勇300,又函请时官永绥厅同知的房师担子村代募壮勇300及原有黔勇共1000余人于1855年春出兵湖北。

1854年至1855年,胡林翼率千余人黔兵与曾国藩军密切配合,在两湖地区与太平军作战,协助曾国藩夺回武昌,论功擢升湖北按察使。旋即与曾攻江西。

1855年正月,太平军发动战略反攻,武昌危急。胡林翼率军往援,未至武昌,汉阳即被太平军攻克。胡军旋即败北,武昌第三次被太平军攻克。湖北巡抚陶恩培兵败投水自杀。同年3月,清廷授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

此时湖北大片地区为太平军所占,胡林翼虽位至巡抚,但号令不出3O里。清军在此困窘之时,兵勇溃散,粮尽饷绝。胡林翼虽发书乞贷,但十不一应,军士只得掘草根充饥。胡林翼于是即发益阳家谷4O余船以济军饷,这样才勉强维持了这支部队。

1855年8月,罗泽南率李续宾等领5000兵由赣援鄂,从而解除了胡林翼的困境。胡从不以部下待罗,继而,胡又将李续宾接至署中,礼敬有加,从而使罗、李乐于效命。同时,胡林翼着意调整了与湖广总督官文的关系,通过这些工作,湖北形势对清军很快有了明显的好转。

由于胡林翼搞好了与官文的关系,因而在抚鄂期间能事权归一,于是他利用这一机会对湖北大加整顿。他一方面创厘金,通盐运,改漕章,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在军事上,他裁汰了原有的绿营兵,并按湘军章程,以罗泽南、彭玉麟所部为骨干,大力扩充在鄂湘军的水、陆二师,将陆师扩编至27000左右,水师增募至11000余人,置战舰900余艘,购大小炮200余尊,并以湖北籍将领与际昌等部为基干,建立一支约8000余人的楚军。后来,胡林翼陆续将湘、楚军扩编至6万人左右,从而使湖北成为当时军力最强的省份及日后围攻安庆、天京的大后方。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当年11月,胡林翼乘机夺回武昌及湖北大片土地,清廷赏胡头品顶戴及太子少保衔,实授湖北巡抚。1857年,胡林翼率兵攻英山、霍山,次年陷潜山、太湖。

正当胡林翼在湖北得手之时,曾国藩在江西战事却十分不利。为此,胡林翼决定将军事目标指向天京的屏障——安庆,而欲下安庆,则必先攻克九江。于是胡林翼即命李续宾、杨载福率水、陆师2万人直扑九江。

此时曾国藩正丁父忧回籍奔丧,解除了兵权,他曾屡向清廷索权,清廷因欲抑制、分割湘军而未允,因此他与清廷矛盾颇深。为了维持湘军内部局面,巩固湘军势力,团结一致对付太平军,胡林翼在清廷与曾国藩之间多方斡旋,先后两次奏请清廷起复曾国藩。清廷考虑到东南大局,加之肃顺、文庆从中疏通,因此只得允胡林翼之奏而命曾国藩出山。曾国藩复出后,适值石达开含愤带兵出走,西入湖南,久围宝庆不下,有入川之意。胡林翼即利用官文奏请清廷派曾国藩入川预为防守,但清廷只令曾入川督军,不授实权。于是胡林翼又通过官文奏请清廷让曾国藩暂缓入川。咸丰帝准奏,命曾国藩驻军湖北,与胡林翼共图安庆。

1859年,曾、胡合军,此后胡对曾事事照顾,彼此一家。同年9月,曾、胡兵分4路攻打安庆。1860年5月,湘军于安庆城下合围。1861年8月1日,安庆失陷,天京完全暴露在清军的兵锋之下。此后,太平天国形势一蹶不振,每况愈下。

同年秋,太平军攻克黄州(今湖北黄冈),逼近武昌,胡林翼惊忧不安,他原患肺病,加之军旅辛劳,体力不支,故于该年8月26日在武昌呕血而逝,时年5O。遗疏上京,清廷震愕,追赠总督,赏太子太保衔,赐谥文忠。
胡林翼治军务明纪律,尤加意将才,其名言是:“兵之嚣者无不罢,将之贪者无不怯。”“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

胡林翼著有《读史兵略》46卷,有奏疏、书札l0余卷,总集为《胡文忠公遗集》。

胡林翼虽然官至湖北巡抚,因他是清廷中难得见的清官,以至他死时,还欠着债。他在遗嘱中说:“我一生受外舅陶文毅(陶澍)及但云湖(明伦)丈知遇之恩,子孙须永世不忘。至所欠陶家但家债树千金,应陆续还清。”胡林翼初出山时,曾于先人墓前发誓,他在致叔父《墨溪书》中说:“侄出山之始,矢志作一清官,设誓于中宪、官詹墓前,此志至今不渝。”

当年蔡锷带兵,编了《曾胡治兵语录》,用这本书作为精神养料来武装部队。蔡锷在序中说:“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中铮佼者也,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遗型不远,口碑犹存。”到了民国初年,黄埔军校把这本书作为必读教材。当年国共两党出身的黄埔军人,人手一册,带着这本书走向北伐战场。这本治兵语录,不只谈兵,更多的是谈怎样培养人的精神品格以及道德修养。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对曾胡二人进行研究比较,似乎更看重胡林翼。他说:“泊乎民国二年失败,吾再将曾国藩与胡林翼诸书集,悉心讨研,不禁而叹胡林翼之才识略见,确高出一世,时不愧为当时之名将。”黄埔军校从1924年开始沿用蒋介石增补的《增补曾胡治兵语录》。

1915年湖南一师学生毛泽东得到老师杨怀中推介的一部《胡文忠公全集》。他反复阅读后,觉得胡林翼确实值得学习,将名字改为‘学润’。杨先生知道后说:“司马长卿崇拜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成润芝吧。”天下先有胡润芝,于是才有毛润芝。

事实上,并非只有民国革命军中的将领视胡林翼的军事思想为圭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部队中,对曾胡的军事才干和思想也尤为重视。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出版了《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两年后八路军山东军区重印出版,对我军指挥员学习军事知识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下载全文:
 
来源:《贵阳文史》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