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藏书家叶德辉尺牍三通
作者:李烨
【摘要】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郎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郎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叶德辉即出生于长沙,故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喜藏书,其“观古堂”藏书达20多万卷。所著及校刻书百余种,代表作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汇编校刻有《观古堂汇刻书》等。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
   
《四部丛刊》是我国近代一部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丛书,由张元济、傅增湘、叶德辉、缪荃孙等一批著名学者发起,商务印书馆负责出版。从1919年开始到1922年印成,共集经、史、子、集三百二十三种,八千五百四十八卷。1926年重印时,称“初编”,1934年出刊“补编”,共收书八十一种,一千四百三十八卷,1936年出“三编”,共收书七十三种,一千九百十卷。《四部丛刊》所收底本除了涵芬楼的藏书以外,大多是著名藏书家的古籍珍本,故版本价值极高,至今仍是利用率较高的工具书。《四部丛刊》出版时得到许多藏书家特别是常熟藏书家的广泛响应,不少藏书家如“缃素楼”丁祖荫、“咫园”宗舜年、翁同穌曾侄孙“石梅山房”翁之缮、“晨星楼”萧益友等藏书家纷纷将家藏善本秘籍借与影印,而其中“铁琴铜剑楼”瞿氏更是不遗余力,先后提供藏书达81种,从中也充分反应了常熟藏书家们乐于传布,嘉惠士林的开放意识。此三通叶德辉致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瞿启甲信,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近代出版史、藏书史的第一手资料,然《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中未载,今刊布如下。

    一

    良士先生仁兄执事(图一):

    前托缪筱老由尊处代抄《珞碌子赋》二种,抄赀已交筱老转缴,此时计已早登记室矣。嘱推贵造身旺、财旺,为大富之格,行运流年,别详奉教。自来江左为人文荟萃之区,珂乡尤历代藏书之府,执事楹书世守,今之鲁殿灵光。昔人有言:坐拥百城,南面无以易。此乃洞天之清禄,岂同世俗之浮云!侧闻贵邑人士佥云,执事一言为重轻。如蒙雅意玉成,则借琅环、二酉之珍奇,以续警悟、百川之故事,执事洵无愧于竹姹、湘灵诸老,弟等亦获如俞邰、雪客,追逐后尘,岂非盛美之事哉!鞠生同年创设商务印书馆,垂二十年,印行学堂教科书,利逾校印古书倍蓰。今亟亟与弟图画及此者,诚以黄流、绛云之厄,千古读书者所痛心。今幸吾辈百里声闻,同方同志,又得执事流通古籍,有曹倦圃、朱竹姹之风。时晤徐积余观察,云其《随庵丛编》仿宋刻诸书,大半影摹出于尊藏,为之叹羡不置。又见交通图书馆影印唐李推官《披沙集》、宋钱杲之《离骚集传》两种,皆本邺架之储,传古人不敝之精神,开书林方便之条例,此当如顾嗣立刻《元诗选》,夜夜有古衣冠拜于床下者也。弟数年前与张鞠生同年倡为《四部丛刊》之议,欲合部最要最善之本,聚于一编,合二人之藏不敌尊处一鳞片羽,屡思援朱竹姹、钱湘灵、黄俞邰、周雪客征刻唐宋人秘本书之例,藉重大名,列于公启。以时局扰攘,执事又以议员在京,江海阻修,无缘通耗。道旁筑室三年于兹,今春重来海上,晤鞠生同年,复申前议,袖出拟印书目,商酌去取异同,弟一一为之复勘,颇有增渻。惟乞邻之举,则视执事琳琅满室,如取如携,故敢谬作呓谈,以冀偿兹宏愿,他日书成之后,自应精装副本,全部以供行秘之需。至印影之法,绝不折散原书,但以玻璃版逐叶翻移,毫无手污爪破之患。惟检查稍嫌繁细,拟恳执事代延一笃实可依之书记,藉重指挥,月俸若干,由弟等按月致送。斯事体大,非多文好古,而无钱牧翁、黄荛翁之侫癖,如执事者,不能合此。浮图见在南京,图书馆当事诸君惠许借瓶,各处闻风皆欲先睹为快,所幸执事不耻哙伍,相与成功,则非独后学获此津梁,抑亦古人藏山传人之素志也。海虞山川清淑,久欲与鞠生同年裹粮偕游,倘得藉窥秘藏,则诚三生有幸矣。专柬布臆,并颂撰安。

    弟叶德辉顿首

    己未夏五朔日

    此函写于1919年,叶德辉应张元济之托,与瞿氏协商影印事宜。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良耜,号铁琴道人。江苏常熟人。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因屡试不售,遂弃举子业。民国初,任国会众议院议员。1915年创办常熟县立图书馆,任首任馆长。1923年,拒曹锟贿选与常熟籍议员徐兆玮、蒋元庆一同归里。其后还担任常熟红十会会长一职。瞿启甲保护藏书竭尽全力,传为艺林佳话。

    二

    良士仁兄大人阁下(图二):

    珂乡揽胜,得奉教言,既饫郇芳,尤资眼福。别后舟车行役,寝食不忘,如阁下清福园林,正不知几生修到也。此次《四部丛刊》之印,发端于鄙人,而玉成于阁下,吾辈本非股东之例,不过藉用商馆机石,流传世间未见之奇书。张君菊生同年至交,志同道合,复得缪艺风老人、傅沅叔、张季直、沈子培三同年各出所藏,为之襄助。弟藏书远在湘省,舟运殊不放心,故先尽诸公之藏,而以弟藏本为拾遗补缺之用。今得阁下慨然,许荆州之借,宝山实不空还。书目条例撰自弟一人,如有未安,尚祈斧削。来月往湘一行,不久仍回苏寓,明年著书即称吴郡,复我邦族乃素志也。专谢,并颂

    撰安。
   
弟叶德辉顿首
    己未八月二十一日
    再启者:

    此次《四部丛刊》中各书大都海内外应用之书籍,其余异书秘笈不能尽登。以尊府所藏实可为《士礼居》、《古逸》两丛书之续。弟所藏宋元明本,匡栏小、卷帙少者已刊成《丽楼丛书》,近十年以刊印先祖辈遗书,如石林、文庄、文敏、天寥、横山、分干诸集,先其所急于拟影刊之籍一概辍工如此,次选入《四部丛刊》中书,即拟刻中之十之三四。若其他可印者,子部术数家尤多,凡《四库》从《永乐大典》辑出之本,弟颇有原本可以翻雕。如合两家所藏刊一丛书,必在《士礼》、《古逸》之上。湘省刻工价廉艺美,弟所刊仿宋元诸本,海东西皆风行。缪筱老及杨惺翁极称湖北陶子龄,殊不知湘刻之廉而精也。至金石拓本自以新法影印为工,闻商务印书馆之例,股东印书格外有优先权,尊藏金石拓本如须印行,似不防假手张菊生同年,一切便利也。

    弟辉再拜

    1919年9月,张元济、孙毓修从上海乘车到昆山,在车站与叶德辉汇合,坐船到常熟古里访瞿启甲,缪荃孙因病未能同往。其间瞿启甲被推为《四部丛刊》发起人之一,并翻阅了瞿氏藏书,约定第二年派专人到古里进行拍摄。

    三

    良士仁兄大人阁下:

    去冬曾寄一函,谢赐先德画像,内并商榷影印宋元本书样名义,不知将到否?留真谱之名空阔无着,书影亦隔一层,郑意定名为《宋元书范》,或并印明本旧本,则名《古书范》,或《古书类范本》。张未未先生《清仪阁题跋•蜀铜范》之说义,或有当也。书寄后久不得复音,意者邮使浮沉,故重言以申明之耳。弟于年底回湘,苏寓转寄来腊月廿二日尊函,知前托影抄之《弹冠必用》考先祖《石林诗录》已蒙抄就寄苏。抄费若干?尊函未曾详示,或者即在抄书内夹放矣。弟藏书均在长沙寓中,苏寓不过随手应用之书,亦无宋元旧本在行笥,幸阁下未来苏见访,见则形其寒俭,小巫何敢见大巫耶。诸从子颇有世间秘本,而侫宋成癖,不肯跬步相离。有《备忘小抄》,伪蜀文谷撰,系类书之属,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自元明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载此,乃宋纸新抄,疑宋时未有刻本,后何贞翁跋及袁通跋,明人及国朝人收藏印记极多。又,宋陈杰撰《自堂存稿》十三卷,乃宋元明三朝补修刻本,中又夹有活字印十余叶,四库皆收,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仅四卷,此则元书足本也。阁下坐拥百城,惜道远,不能持以共赏。在上海时晤同年张菊生侍郎,询及借印各书,惟遗宋抄《太元经》未印,此甚可惜。阁下如自印传世,自足不朽,不知有意否?复并颂。鸿禧。

    弟叶德辉顿首

    辛酉正月初三日

    瞿启甲曾刊《铁琴铜剑丛书》十三种。1921年,瞿启甲将家藏宋、金、元善本中较为罕见者,仿杨守敬《留真谱》,影印成《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四卷,收入《铁琴铜剑楼丛书》中。全书收所藏宋本一百六十种、金本四种、元本一百六种,由孙毓修撰序,丁祖荫撰识语。在《书影》出版过程中,瞿氏曾就该书起何名称商榷于叶德辉,此函是叶德辉的复函。

下载全文:
 
来源:《文献季刊》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