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湘军创始人之一陕西巡抚刘蓉及其世系探寻
作者:刘日升;王菊华
【摘要】刘蓉,字孟容,号霞仙,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丙子四月二十三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十月初二子时去世。清文庠生,诰授资政大夫,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刘蓉淡泊名利,不用心科举,故出身稍晚,但升擢很快。经骆秉章极力举荐,先后任四川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陕西巡抚,清廷封赠三代。在短短的三四年内,由知府而藩司而抚台,这种破格提拔,是骆秉章论功奏荐的人才中的十分卓异的一个。

刘蓉,字孟容,号霞仙,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丙子四月二十三日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十月初二子时去世。清文庠生,诰授资政大夫,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刘蓉淡泊名利,不用心科举,故出身稍晚,但升擢很快。经骆秉章极力举荐,先后任四川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陕西巡抚,清廷封赠三代。在短短的三四年内,由知府而藩司而抚台,这种破格提拔,是骆秉章论功奏荐的人才中的十分卓异的一个。史料表明,刘蓉勤奋治事的精神是异乎寻常的。

 

刘蓉其人及其家族

 

查娄底市娄星区境内槠山刘氏族谱得知,刘蓉于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十九日(刘蓉年谱为186381)“先生得抚陕上谕”。《槠山刘氏族谱》中收入了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同治皇帝颁发的敕书:“皇帝敕谕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刘蓉:兹特命尔巡抚陕西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驻扎西安府。察照所定事例,专理该管西安、汉中、凤翔、兴安、延绥、同州、榆林、商邠、乾鹿阝等处,举劾文职贤否,粮饷、刑名、一切民事。尔宜宣布德意,扶安人民,约束衙门员役,使之恪遵法纪,毋使作弊生事,扰害兵民;操练兵马,修浚城池,询访民瘼,禁戢奸顽。听属地方应徵应免钱粮,皆照户部题过新定经制遵行晓谕,仍细加体察。如有司馆,矇眬重收,借端科派,参奏处治,严饬所属察解逃人。如遇地方寇贼生发,即会同总督、提督、总兵官、计议统率将领,戮力剿除,务尽根株。凡地方利弊有可苏息民困,振饬维新者,逐件条奏,请旨施行。地方备储之计,如常平社仑等事,责令有司力行修举。境内逃丁荒粮,责成道府转行有司从实察核,造册开报。应豁免者,奏请豁免。一面晓谕招徕,劝课农种,严禁滥徵侵占,使民人乐业,毋容有司将现存人户概派包赔,以致重累黎民。所属司道以下各官,果有实心任事廉能著效者,即据实举荐。如粉饰欺伪贪酷殃民庸懦溺职者,不时指参。副将以下武职,听尔节制,并该管防守地方,剿御贼寇,提调兵马,举劾武职贤否,一切军务,俱会同总督、提督行。如有武职搔扰地方,搅害良民,纵兵抢掠,及隐匿贼情不报等事,听尔会同总督、提督纠参,从重治罪。尔仍听总督节制。敕中开载未尽事宜,听尔详酌施行。年终将行过事迹及兵饷钱粮送部察考。尔受兹委任,须持廉秉公,殚心竭力以副委任。如怠忽废弛、贪黩乘张,贻误地方,责有攸归。尔其慎之。故谕。”

 

刘蓉年谱称:“刘蓉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乡(今娄底市娄星区茶元镇)人。先生高祖时拔,字其萃,号鹤亭。曾祖必  ,祖有目韦,父振宗,母谭氏。振宗有子三人,先生居长;次葵,字省庵;又次蕃,字季霞。”《娄底地区志》有传介,对刘蓉的评论为“家殷实,通经史,多权术,善应变,人称‘小诸葛’。公潜心理学,以程朱为宗,幼有经世之志。前后为官六年,政绩颇赫而惊朝野。晚年居遂初园养晦堂,以凫翁自号,且创立《养晦堂藏书楼》珍藏明清精品。”

 

槠山刘氏始祖爵生府君于五代时起迹江南徐州府丰县彭城驿。公元924年徙居桂林,960年徙湖南娄底市。刘蓉为槠山刘氏第二十七代子孙。咸丰元年(1851年)初刘蓉协助湘乡邑令朱孙贻拟办理团练传谕士民,刊布条告,刘蓉此时全力以赴办理此事。二年,和罗泽南(人称湘军之母)办团练,十月,同罗泽南等带湘乡勇三营赴长沙。咸丰四年,入曾国藩幕,参谋机要并在衡阳帮办湘军水师。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罗泽南以左营为刘蓉指挥,刘蓉离开曾国藩幕府。同年,升知县办同知衔。十月二十一日,刘蓉弟刘蕃去武汉探视刘蓉,正值“罗泽南、胡林翼等猛攻蒲圻,克之,先生弟刘蕃死焉。蕃字子衍,号季霞,咸丰五年,从罗泽南平贼郴桂,口不言功。至是攻蒲圻之五嶽观,独身冒矢石,首先冲突,诸军继之,垒遂破,而蕃为飞炮(原文为码交)中伤右肋,愈时而殒。蕃既卒,先生持其丧归。”后,即在乡潜心研学,侍奉父亲,教育家小子辈。由于他不事官场,便无意再出,曾国藩、罗泽南、左宗棠等挚友多次聘、请,均以理由拒之。咸丰十年,经左宗棠推荐入湘抚骆秉章幕,为其出谋划策,忠心辅佐,骆秉章对刘蓉信任不疑,有关选将练兵、整饬吏治等事均言听计从,政治、军事均仰仗刘蓉。咸丰十一年(1861年)刘蓉随骆秉章入川参军事,因屡立奇功,获朝廷赏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次年二月实授。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因官文疏荐:“惟刘蓉则勇谋兼优,战功卓著,其威望足资各军统率。”刘蓉得抚陕上谕。

 

刘蓉从小受理学的熏陶,对一生的名节看得很重,对个人的进退出处尤其认为是名节之大端,不容有丝毫玷污,对朝廷小人对他的毁谤,言词不加粉饰,向皇帝据情直陈、剖心自明,态度光明磊落,措词理直气壮。但由于语词激烈,愤激之气显露于字里行间,尤其是最后提出解甲归田的要求,在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晚清专制时代,自然使朝廷感到不舒服。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十八日,刘蓉因陕西西安灞桥惨败,十二月三十日被朝廷革职,于同治六年四月去官归乡。回乡后将自己的书斋改名为“遂初园”,作(题)记以明己志:“君子之学也,将博求古人之道而躬践之,其有得焉,则乐以终身而不知其他。其仕也,将推己之至足者以及于人,使天下安其利。其不得焉,则退以藏吾用,不欲枉道以殉也。吾不敢信吾学之成,贸焉以仕,而莫行吾志,故思返吾初,以求其所不足者而自奋焉。遂初园即成,复作玩易阁、绎礼堂、迎薰馆、修    、天游台等以侈其胜。”意即我刘蓉的初衷不在于做官,不在于功名富贵,而在于读书的学问,今既已去官,就应安心做学问,以尽力实现最初的愿望。在这一思想动因的激励之下,他七年不出庭户,却多次致书曾国藩叙谈自己做学问的心得,满足于家乡优雅的田园风光,丝毫没有流露出对自身遭遇的忧郁之情,表现出一位学者谈笑人生的广阔胸怀。已经调任直录总督的曾国藩,在遥远的北国得知好友超然物外、静心问学、督导子侄、安享天伦之乐的消息后,感慨万千,羡慕不已。

 

刘蓉家族世系简表

 

查槠山刘氏族谱得知,刘蓉家族二十代起及其后世为:

 

第二十代:明德

 

第二十一代:广治

 

第二十二代:志勉

 

第二十三代:时拔

 

第二十四代:必

 

第二十五代:(有目韦)刘灿华,字辉盛;妻邓氏,有五子:忠岱、忠  、忠嵬(殇)、忠坭(殇)、忠岫(殇)

 

第二十六代:(忠岱)刘振宗,字镇齐,号东屏,妻谭氏,有五子:常绚、常希(殇)、常络(殇)、常  、常绂

 

第二十七代:

 

第二十八代:

 

第二十九代:

 

第三十代:

 

第三十一代:

 

第三十二代:

 

高祖父(时拔):刘鹄亭,字其萃,清国学生,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七月二十八日寅时生,乾隆六十年乙卯七月十三日寅时卒,寿八十三。

 

曾祖父(  ):刘维楚,字循南,清常乡饮大宾,赔赠通奉大夫,晋赠资政大夫,雍正十三年乙卯十一月二十日巳时生,嘉庆六年辛酉四月十五日申时卒,寿六十六岁。

 

祖父(有目韦):刘灿华,字辉盛,清常乡饮大宾,诰赠通奉大夫,晋赠资政大夫,乾隆三十年乙酉五月十三日巳时生,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四月二十二日戍时卒,寿八十一岁。

 

父亲(忠岱):刘振宗,字振齐,号东屏,清授登侍郎,诰赠资政大夫,晋赠光禄大夫,乾隆五十六年辛亥三月十三日寅时生,咸丰九年巳未十月十四日子时卒,年六十九岁。恢奇有才识,常私语曾国荃曰:“天下之知己兆,无有能堪此者,其吾涤生乎?君与湘阴君及吾家阿蓉,皆中兴之资也。时天下无事,曾文正公以翰林官京师,其言若可怪愕,而后乃皆验。”⑻

 

母:谭氏,清赠一品夫人,乾隆五十六年辛亥十月二十一日子时生,咸丰二年壬子五月二十八日巳时卒,寿六十一岁。

 

刘蓉(常绚):字孟容,一字潜夫,号霞仙,晚号凫翁,清文庠生,诰授资政大夫,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特简四川布政使、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陕西巡抚,封赠古代官名蓉,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四月二十三日辰时生,同治十二年癸酉十月初二子时卒,年五十八岁。

 

妻:王氏,清夫人,晋赠一品夫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八月初十子时生,光绪十年甲申十一月十七日申时卒,寿六十八岁。

 

三弟(  ):刘葵,字仲揆,号省庵,清授登仕郎,赠中宪大夫,候选主簿。清道光四年甲申七月二十四日巳时生,咸丰十年庚申十一月初七辰时卒,年三十七岁。

 

四弟(常绂):刘蕃,字五衍,号季霞,清血阝赠文林郎,晋赠荣禄大夫,道中十一年辛卯正月二十二日巳时生,咸丰五年乙卯十月二十一日在湖北蒲圻县南门五岳观下督战受伤未时卒,年二十五岁。清廷追赠知县郎,照知县例从优赠血阝云骑尉世职。

 

长子(培基):刘鸿业,字伯固,号熙台,清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神机营冀长,江苏候补道,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七月六日子时生,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卒,年四十六岁。

 

二子(培墅):刘鹤云,名叔逸,清同治三年甲子六月十四日卯时生,同治五年丙寅正月二十六日卯时殇。

 

长孙(国植):殇

 

次孙(国雩阝):刘恭寿,字懿甫,清授奉政大夫,同知职衔,同治三年甲子九月初八子时生,光绪十八年壬辰二月二十七日丑时卒,年二十八岁。

 

三孙(国郢):刘博甫,字渊甫,清授登仕郎,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初十寅时生,光绪十二年丙戍四月二十五日卯时卒,年二十岁。

 

四孙(国郧):刘箕,字修甫,号福畴,清授奉正大夫,同治八年已巳六月二十四日亥时生,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正月二十九日戍时卒,年二十六岁。

 

五孙(国成阝):刘端亮,字扩甫,清授奉政大夫,分省补用同知,热心教育,督导子侄,捐产创办启明小学,同治十年辛未下月月初九子时生,民国十九年庚午三月十九日巳时卒,寿六十岁。

 

六孙(国邴):刘瑞筠,字隆甫,自号字中里人,清授中宪大夫,江苏补用直隶州知州,同治十二年癸酉八月二十九日辰时生,民国十年辛酉十一月初二申时卒,年四十八岁。

 

刘蓉文化学术成果及对后人的影响

 

刘蓉是清代咸()()年间因太平天国战争而崭露头角的许多湘籍人士之一。当时湘军崛起,名闻天下,但许多将领只是由于历经战役以军功而显达,而其实出来担任要职,识拔提携这些将领的则都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在学术趋向上崇奉程、朱理学,而又强调实践笃行,反对迂疏空谈,主张经世致用,这一学术趋向从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船山)起即十分显著,其流风馀韵,传承衍推而成为湖湘士子的一大特色。他们出而带兵,是所谓儒生治军,因此不但注意将略,而且也重视品行、重视学术。刘蓉也属于这一类儒生、读书人。

 

刘蓉是一位对程朱理学有浓厚兴趣的人,一切思想言行力求以程朱义理为准绳,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学术财富。曾国藩同治十年十月十九日日记云:“二更后读霞仙所作近年诗文,(意蕴深厚)(词翰优美)(思路开展)(笔致明快),较昔年已大进。”刘蓉之《习说》曰:“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买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即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久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顾谓童子取土平之。嗣复起旋,履其迹,蹴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即平矣。巳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从此中可看出,刘蓉勤奋好学,写了不少好古文、诗词,“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为之”说明其父刘振宗也是一位“恢奇有才识”的饱学之士,蛰居乡间却有胸怀天下之志,对世事人情看得比较彻透;同时,也说明刘蓉心灵聪慧,能从父语中得到启发,进而悟出人生哲理。刘蓉为官施政,问心无愧,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寓世已如将梦断,著书欲付未来生。丈夫磊落从吾好,那计千秋不朽名!刘蓉的遗著经湖湘文库编辑委员会、岳麓书社整理编辑合为一书点校出版,题曰《刘蓉集》(上下册)。此书编辑出版将更能加深对其人文化学术方面给后世人所作重要贡献的了解。

 

注释:

 

⑴⑶⑸⑹⑺⑻《刘蓉年谱》陆宝千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第1761103170121332

⑵⑷《槠山刘氏族谱》公元2002年重修本,卷首第9092

⑼《刘蓉集》()刘蓉著,杨坚点校,岳麓书社出版,20086月第1版第11

⑽⑾《刘蓉集》() 刘蓉著,杨坚点校,岳麓书社出版,20086月第1版第9341

下载全文:
 
来源:《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