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金榜题名。以后,他在京师生活了14个年头。此间,他因立志读书而有目的地购书收藏。旨在“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京师期间,曾国藩是一个为读书而收藏的藏书家。然而,他的藏书活动却是始于道光十六年会试落第返乡途中的金陵城。
金陵城典衣买书
道光十四年八月,曾国藩参加湖南乡试中举,于是年十一月第一次来到京师。十五年三月,曾国藩会试落第,即寓京师的长沙郡馆读书,以便来年的“恩科”再考。“穷研经史,尤好昌黎韩氏古文,慨然思蹑而从之,治古文词自此始”①。十六年“恩科”试罢,曾国藩又“名落孙山”。于是,他怏怏离都,绕道东去,沿大运河而下,作江南之游。
曾国藩本系借债赴京赶考,此时囊中早已羞涩。经过江苏睢宁县时,得知同乡易作梅前辈为睢宁知县,因而前去拜访、求援。易作梅,字春谷,湘乡大坪易氏,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湖南乡试举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曾官江苏宿迁、江都等县知县。家乡读书子弟的到来,易公甚为热情。当国藩诉说出自己的难处时,易公急人之困,慨然相借银子百两。国藩得此盘费,即经清江、扬州,然后溯长江西上而归。
船过金陵,国藩上岸游览这六朝古都。在书肆,他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为之心动。一数囊中银两,如果买书,即无归乡之盘费;几欲离去,却又恋恋不舍。踌躇之余,国藩想到自己所带的四季衣裘可以典当,终将其送进当铺,《二十三史》于是得之。
回到白玉堂家中,国藩出示《二十三史》,父亲竹亭公问其所来,国藩如实相告。曾竹亭且喜且诫说:“你借钱买书,我不怕,可以尽力想法替你偿还,你能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②国藩听在心里,决心圈点一遍,并说:“间断不孝”。从此,清晨起读,夜半而息,一年之内几乎足不出户,终将《二十三史》通读一遍。“功夫不负苦心人”,道光十八年,曾国藩会试成进士,终于步入翰林院。
曾国藩典衣买书的故事,他在自己的日记、家书中,曾多次提到“丙申年”(道光十六年)买《二十三史》之事。其弟子黎庶昌所撰的《曾文正公年谱》载:“公久寓京师,窘甚,从易公处贷百金,过金陵尽以购书,不足则质衣裘以益之。”
曾国藩未点翰林之前收藏的书籍,有文字记载的就是进京赶考返乡途中所买的《二十三史》。“典衣买书”拉开了曾国藩一生酷爱藏书的序幕。
注释:
① 《曾国藩年谱•道光十五年》。
② 《曾国藩全集•日记》第138页。
无愧词臣 文章报国
曾国藩会试成进士后,八月请假返湘。次年十一月初二日,国藩在家起行,于道光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到达京师,备官翰苑。此间,他与同年进士、湖南茶陵人陈岱云等“联课作诗赋,馀每日写散馆卷。”四月十七日散馆,十八日出单,国藩取二等第十九名。二十二日,道光皇帝接见了他。国藩说:“同年仅两人改部,三人改知县,馀皆留馆,可谓千载一遇。”封建社会,读书士子以能留在翰林院为荣之喜悦,尽在字里行间流露。
曾国藩留翰林院以后,不觉松了一口气。因而“日日玩忄曷”,“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40余天。六月初七夜,他回忆自己曾在道光二十一年改号涤生,幡然悔悟。他说:
涤生,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生也。”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年已三十,……因知勉行,期有寸得,……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
词臣即翰林。封建社会应试士子梦寐以求之地,首先就是步入翰林院,然后得差做地方行政长官,或成为文学巨匠。曾国藩早年读的是五经四书、八股文之类的应试之书,通过科举考试成秀才而举人而进士,第一步目的已经达到。今三十而立志读书,一是要对得起“词臣”这个光荣的称号,二是想以文章报国。由此看来,他最初的理想并不是想差做外官。当夜(六月初七日),他就拟定了“日课”:每日早起,习大字一百;辰后,温经书;日中,读史;酉刻至亥刻,读集;学习心得载《茶馀偶谈》。次日,国藩即习字数纸,夜阅《二十四家古文》,记《茶馀偶谈》六则。
读经、读史、读文集,就必须有自己的藏书。第三天(六月初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日中,看正史,……午饭后去琉璃厂,将所买正史约换《易知录》,又买《卷葹阁稿》一部回。 ……回寓翻阅《卷葹阁集》。
《易知录》即《纲鉴易知录》。这是一部纲目体通史。上起盘古,下迄明末,编者取朱熹《通鉴纲目》体编历代史,于“纲目”、“通鉴”中各取一字,谓之“纲鉴”。该书脉络清晰,叙事简明,读者一看就明白,故称“易知录”。曾国藩初官翰林,囊中不免羞涩。他原有正史全套《二十三史》,故将新买的单套正史换回《易知录》。为了读史?他可谓千方百计。
《卷□阁集》,一名《洪北江诗文集》。洪北江名亮吉,江苏阳湖人。卷 阁是洪亮吉的书斋名。洪既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的官吏,又是著名学者,以诗、文知名一时。其《北江诗话》中将藏书家分为:考订、校 、收藏、鉴赏、著述诸家。日后,曾国藩藏书诸家皆兼之一身,不能不说深受洪亮吉《北江诗话》影响。
洪亮吉在地理、方志学等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编著有《乾隆府厅州县志》等方志、地理志及其它著作30余部。曾国藩说集,首选洪氏《卷 阁集》,可谓其买书有所选择。
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初官翰苑,五月以前忙于应试散馆,六月初立志读书,却于七月至九月大病一场。是年,他的日记,仅十一、十二月较为完整。但在他这些简、缺的日记中,却有十多次记述了去琉璃厂书肆购书的情况,可见,曾国藩立志读书,因而开始了藏书。初时藏书的动机,只不过是想做到无愧于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按他以后的表述是:“早年有志于著述”、“欲有所钻于作者之林”。①
注释:
① 《曾国藩全集•书信》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