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京城访曾氏后裔
作者:胡卫平
【摘要】4月25日,管理所王桢书记接曾佑和博士电话,因她5•1节后即要去美国夏威夷处理回国定居诸事,而就有关捐款问题特请县政府领导及我们去北京面谈。正好,彭爱华县长有急事赴京,我们就随同彭县长一行奔赴北京。
  4月25日,管理所王桢书记接曾佑和博士电话,因她5•1节后即要去美国夏威夷处理回国定居诸事,而就有关捐款问题特请县政府领导及我们去北京面谈。正好,彭爱华县长有急事赴京,我们就随同彭县长一行奔赴北京。

4月27日一早,列车到达北京,顾不上休息,我们就直奔友谊饭店。与曾佑和博士洽谈捐款事宜以后,她提议是否与万宜堂、大夫第的曾氏后裔见面并共进午餐。彭县长认为这是一次了解曾氏家族的最好机会,欣然同意。我们管理所的同志与在京的万宜堂、大夫第曾氏后裔还没有过直接联系,心情更是迫切。中午12时,曾小平女士、曾小兰夫妇、曾念先生等应曾佑和博士电约相继来到了紫金宫饭店。市县领导李和平、徐连仁、邹学耀等也一同作陪。席间,曾氏后裔也以能与家乡的父母官见面畅谈而感到格外高兴。当彭县长得知曾小平女士的母亲尚健在,曾念先生的母亲也居住在北京,即指示王桢同志和我要去一一拜访。

  访大夫第后裔

曾小平女士供职于国家体委,是有名的钢琴家。中国的世界体操冠军,大都是在她优美动听的钢琴声中培养产生。她的父亲即曾宪朴先生(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解放后供职于国家农业部。宪朴先生与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是同胞兄妹,其夫人雷老太太是邵阳雷时若先生之女(雷时若系蔡锷将军的秘书长)。雷老太太今年已89岁高龄,很是健谈。她给我们讲了“老帅”(叶剑英元帅)、曾宪植副主席有关事情,谈到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拿出几大册照片簿给我们观看,我们还看到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给曾小平的题词;曾宪植副主席随同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宋庆龄副主席共同登上了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的照片。热情如火、雷厉风行的曾小平女士,见我们久久注视曾宪植副主席在天安门上的照片,毅然从墙上取下这两帧珍贵的照片送给我们。这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衷心地感谢这位古道热肠的大姐。在与曾小平女士的交谈中,我得知了我与她曾失去的一次见面机会。早几年的一天,湖南省体委曾派车,她由堂兄曾山先生陪同从长沙驱车前来荷叶探访。时罗绍志主任通知我去荷叶镇接一个曾氏后裔。我和罗主任在富厚堂等到下午四点,仍不见来客。原来她们的小车在沙塘乡过不来,只好带着遗憾返回了长沙。当得知家乡对曾氏故宅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后,小平女士表示一定要再次返乡探访。

曾小兰女士的父亲曾宪柱,是宪朴先生的弟弟。小兰女士现在中国凯利实业公司北京办事处工作。我们将带去北京的书籍、《研究导报》等资料送给她时,她特地多要了一份,准备转送给叶选宁将军。她告诉我们其姐小华在凯利公司珠海办事处的联系电话,找到小华,即可看到其先祖忠襄公(即曾国荃)手书的匾额。当我提到想了解其大姑妈曾宪楷教授的生平事迹时,小兰女士说:大姑的书籍、资料在中国人民大学还有房子保存着,以后去看就是了。我们返回双峰不久,曾小兰还给我们寄来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怀念阿曾同志》一书,这对我们研究以及将来建立“曾宪植同志陈列室”有着极大的帮助。

  访万宜堂后裔

在紫金宫饭店席间,曾念先生说:“我是万宜堂的后代,也是富厚堂的后代。”这对研究曾氏家族的我又是一个疑团。曾念先生是一位电视节目制作人,刚从美国回国不久。这也是一位古道热肠之人,他自己开车接我和王书记来到了北京昌平区的名流花园。在他家,我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

曾念先生是曾宪涤先生之子,其祖父曾昭承(美国威斯康新大学经济科学士、哈佛大学经济科硕士)与原教育部、高教部副部长曾昭抡院士、原南京博物馆曾昭燏院长是同胞兄妹。曾念是曾国潢的第六代孙。

曾念的母亲彭鸿远,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彭教授虽年过70,但看上去却不过50开外。曾念说他又是富厚堂的后代,是从他母亲说起的。彭教授的母亲是俞大缜(原北京大学西语系英国文学教授,俞大维之妹,俞大维曾任国民党交通部长、国防部长),而俞大缜教授的母亲即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从母系血统来说,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曾念先生,的确也是富厚堂的后代。

俞大缜教授生前为曾家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她曾传一条曾家口碑(见附文),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为此曾撰《文正公不敢做皇帝——一条关于李秀成学姜维的曾国藩后人的口碑》(全文载《广西日报》1981年3月2日第3版)之论文。俞大缜教授将这条口碑写信告诉了周恩来总理。罗尔纲先生认为俞大缜教授“是十分负责的”,“十分严肃的”,“说明了她对人民的负责”。

另一件事是曾广珊著有《鬘华仙馆诗钞》,久已散佚。俞大缜教授曾搜集整理一手稿,赠送给北京图书馆。2002年,我曾在北图想尽办法,分两次复印才得一本。90年代初,彭鸿远教授将手抄的《鬘华仙馆诗钞》寄给了在台湾的舅舅俞大维先生。俞先生亲自作《记》交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200册,分赠亲友。1993年,彭鸿远教授去台湾探望舅舅,带回《诗钞》数本。彭教授见我们热心搜集曾氏家庭后人著作,慨然相赠一本,以充实故居的陈列资料。

在曾念先生家,我们还见到了曾国藩在安徽定制的墨锭,上书“湖南曾涤生定制”七个金字。其它如广珊老人手书对联、中堂等资料不胜枚举。热心的曾念先生还开车带我们在北京老城区黄米胡同参观了曾氏家族在北京惟一保存下来的住宅(现仍为曾念的私宅),里面有较多的清代紫檀、红木、花梨木等家俱及一些历史文献。曾念先生说:“刚回国不久,还来不及整理。”

曾念先生打算今年回家乡一转,作为影视节目制作人,他想拍一部最好的荷叶风光片子献给家乡人民。

万宜堂在国内的后裔,还有一支在南京。我们与曾念的堂兄弟们有书信联系,他们还保存有曾昭燏女士的亲笔日记,这些都是我们渴望已久阅读的珍贵资料。

  访富厚堂后裔

富厚堂后人、亲戚在北京居住的不少。我们最熟悉的是尊敬的曾宪源先生。在北京中关村某栋,我第三次拜访了她。宪源先生作为一位女性,因身体原因,曾两次考上大学而只好休学。第三次,她以坚强的毅力再考上北大,完成了六年的学习,成为了一位优秀的编审。著书、编书,有仍其先祖文正公之遗风。宪源先生对我们编辑的《研究导报》、《联语辑注》给予了充分肯定。几年来的书信、电话联系中,给我们研究曾氏家族提供了大量的史料,她正在整理和搜集有关资料和实物,将给富厚堂陈列提供自己最大的帮助。

于均华女士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师。她的母亲是曾宝葹女士,也是我们很尊敬的一位女性。2002年,我去四川走访曾宝荀女士,曾在重庆图书馆查到了曾宝葹女士翻译著作《科学家奋斗史话》一书,复印了部分章节。这次在于均华女士家,她拿出了珍藏的、唯一保存的母亲著作——《世界科学名人传》(20万字)赠与我们。真可谓雪里送炭。

因5•1黄金周的到来,我们必须赶回富厚堂,在京的时间显得特紧,不过到了北京,不去逛琉璃厂书肆、潘家园旧书市场、报国寺旧书市场(道光廿六年,曾国藩曾在报国寺养病、读书,现报国寺内的空间辟为旧书市场),总不是滋味。忙里偷闲,匆促在这三处旧书市一游,拾得民国版《曾国藩诗文集》一套二册,总算了一心愿。

北京之行,拜访了众多的曾氏后人,了解了曾氏家族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得到了《曾佑和作品集》《鬘华仙馆诗钞》《世界科学名人传》《怀念阿曾同志》《曾国藩诗文集》等与曾氏家族有关的书籍及珍贵照片两帧。并与曾佑和博士洽谈了捐款之事,也算不虚此行。

  附:俞大缜教授记曾家口碑

我的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我的外祖父名曾纪鸿,是他的次子,精通数学,死得早。我的母亲于同治十一年壬申二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当时的两江总督衙门内。听说在她出生前不久曾国藩已死去。抗战期间,我一直在重庆沙坪坝中央大学外文系教英文。胜利后,于一九四六年秋,离开重庆,到北大西语系来任教,路过南京,探望母亲。有一天,她在卧室内和家中少数几个人聊天,有人提起母亲出生的地方说是两江总督衙门就是现在的民国政府(伪),过去是天王府。大概因提到天王府,就提到了李秀成。大家随便闲谈,我没有注意具体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事后母亲亲口对我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当时我没有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所以没有追差别,现在万分后悔。几年后,我读了罗尔纲老先生所著的《李秀成笺证》,才知道曾国藩把一部分李秀成所写的材料毁掉,再把母亲对我讲的那句话联系起来,就悟(顿)然大悟李秀成的确是想学三国中的姜维。

我因中过风手不灵活,眼内白内障很严重,费尽了力,才把这一点材料写完。

                                    俞大缜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六 
下载全文:
 
来源:《曾国藩研究导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