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人文积淀丰厚
荷叶镇位于双峰县东南,与衡阳、衡山、湘潭三县毗邻。这里峰岭起伏,岗峦叠翠,沃野田畴,阡陌相连。涓水自北向南流淌,314省道由北向南蜿蜒。以晚清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为中心,区区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竟有曾氏家族十大庄园,辛亥革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的故居,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蔡和森的故居。特别值得骄傲的是“中华百年八大女杰”,这个地方就占了四位:即蔡畅、唐群英、秋瑾、向警予。他们或出身于斯或婆家于斯,因此,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荷叶又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女杰之乡”。如果从荷叶往北再延伸5公里到井字(原名蒋市),这里便是湘籍第一位宰相蒋琬的故里,蒋继三国时蜀国诸葛亮任丞相13年,以静治国,励精图治。至于现代和当代,这里仍然是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荷叶这一方水土,养育了这么多的俊彦;荷叶这些名人,影响又是那么深远,因而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究竟是她地灵尔后人杰,还是人杰尔后地灵?对于这一点,恐怕一时很难准确地回答。然而“人杰地灵”这个命题自唐初王勃提出,一千多年来人们习惯用来赞美、歌颂人文积淀丰厚之地,依我看,地灵兮人杰,人杰兮地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曾国藩文化产业开发前景广阔
曾国藩的功过是非尽管有过争议,但随着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问世以后,接着又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全集》等书籍出版,一时间,在中国甚至包括海内外,曾国藩研究热更是一浪高过一浪。曾国藩研究热的出现,自然带来曾国藩文化产业的兴起。而就目前状况而言,曾国藩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曾国藩研究比较起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较为滞后,具体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人文遗产未得到应有的保护,比如十大庄园中的白玉堂、大夫第等至少应作为重要文物资源保护起来,不应让它再受到人为的破坏。
二是连接各景点的道路不仅未形成网络,而且行车十分困难,有的只能步行方能抵达。
三是曾国藩故园开发缺乏整体的、长远的、科学的规划,直至现在富厚堂左右仍有村民扩建民宅。
四是曾国藩家族墓园包括祖墓、一品夫人墓等均无标识,游客难以寻找,就在今年还有其他亡者葬在其祖墓墓围之内,似有大煞风景之感。
五是本土作家、学者撰写的《曾国藩的故园》《曾国藩故乡探秘》《曾国藩联语辑注》等这些书籍都很受广大游客欢迎,但没有形成丛书、套书,如能组织作家再撰写《曾国藩家族探秘》、《曾国藩家府遗风》、《曾国藩的湘军情结》、《曾国藩故里山水采风》等等,与已出版的合一套丛书,集成十本、十来本,将会更受欢迎。
六是富厚堂虽较其他庄园保护得好,但左边耳房(即艺芳馆藏书楼,编者注)被拆,长期未能修复。耳房古井最具特色,也未定其名。庄园大门楼(包括东门、西门)被毁,已失去庄园的气派。入其堂室内空空,亦不显其“堂皇”。如果游客下车以后,远见侯府旌旗猎猎,入其门,又见礼乐列队,“管家”之类人物相迎,则要增加许多特殊魅力。
七是旅游纪念品开发不够,特别是与人文遗产有关的联品、复制品较少,事实上,曾国藩故居纪念品的开发,定位在曾国藩上大有文章可做。
八是尚未将人文遗产与休闲经济挂钩,人文遗产既可以转化成有形的休闲产品,如小工艺品、仿古建筑等,也可以转化为无形的精神产品,如民间风俗风情等。人文遗产一旦走向市场,将为单调乏味又缺乏文化品位的休闲市场注入活力,并成为一处远离喧嚣的现代都市人的精神港湾。
九是原汁原味的曾国藩故园乡土艺术尚有待开发,诸如曾国藩家府乐队,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品、当代农民书画艺术等这些也都能吸引游客。
十是当地几乎没有可供食宿的招待所、农家乐之类的场所,因而尚未形成一个集吃、住、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
随着京珠高速公路西线的延伸,随着旅游业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随着曾国藩研究热的深入,可以肯定地说,曾国藩文化产业开发前景将十分广阔,曾国藩故园旅游将十分火爆。
关于曾国藩故园规划开发的思考
开发曾国藩故居旅游区应是全面规划、大格局规划,即着眼点不单只是富厚堂这一块,着力点也不只是故居维修+宾馆建造+荷塘开发,依我看,应在以下八个方面综合考虑:
1. 进入故居的入口及其门楼的设置
现在进入曾国藩故居须走故居右侧进入大门的前坪,这样看不出田园荷叶的全貌,更看不到富厚堂恢宏的气势。如果将主入口改到富厚堂右前方的涓水边,这样当游人一下车印入眼帘的便是荷塘叠翠,九曲回廊,故居突兀,古木森森。倘若遇到讲究一点的游客或团队,还可以让他们乘着“官轿”,在旗罗鼓伞簇拥下,在唢呐声中经过荷塘进入富厚堂,那该是十分惬意和极富韵味的。
门楼如设在富厚堂右前方涓水边,停车场自然也应设在涓水西岸沿山一带。门楼造型应大气而雅致,可采用歇山重檐式或徽州牌坊式。
2. 应精心打造荷叶内八景和外八景
荷叶内八景是指富厚堂这一平方公里的范围,这一区间无疑是旅游开发的重点,但现在仅有富厚堂一幢庄园,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心理并增加这里一些色彩,完全可以人为地塑造新景,并命其富有诗情画意的名称。如故居前涓水与攸永水交汇处有一滩头,这里可安放一圆形大河卵石(或称砥柱石),便就成了“二龙戏珠”之态。这个景点如能形成,将使游人产生无限遐思。再说富厚堂左前方,山势蜿蜒,其中一段极似凤凰展翅,这里又恰处东方,完全可以命名为“丹凤朝阳”。第三、如从规划中的门楼向富厚堂及其后山望去,恰似一把太岁椅,若在山上加建一亭,则可定名为“将军坐营”。第四、富厚堂前方为涓水,过去建曾氏庄园的建筑材料等大批物资全由水路运至于此,现在可设置几条乌蓬船,并建一小码头,则成“涓浦归帆”一景。第五、现在富厚堂左侧有一古井,天成石罅,清波照人;其泉甘洌如醇,爽口沁心,可命名为“龙泉古井”。第六、富厚堂内右侧,现在杂草丛生,可在此广种“一品红”(又称状元红,炮竹红),一直延伸到上后山小径,可命名为“一品清香”。第七、“望云思亲”(亭)。第八、“荷塘月色”。
3. 宾馆(山庄)应建在荷叶塘右侧山边。这样,使入住这里的人隐约看到充满画意的荷塘,又能看到庄园的全貌。宾馆(山庄)的建筑风格宜采用园林式,并且最高不得超过五层。
4. 湘军陈列馆可建在富厚堂左侧。现在这里有农舍,应在整体规划中考虑征收。陈列馆应讲究湖湘文化的特色,包括建筑特色、布局特色、园林特色等。
5. 湘军文化园应建在故居右侧,即原规划建宾馆之处,如果将文化园与陈列馆规划在一块当然更好,但富厚堂左侧面积有限,加之农舍较多,而文化园应考虑有演武场、跑马场、雕塑群等,占地面积至少应在20亩以上。
6. 民俗街应建在涓水东南山沿,即停车场对面,这样靠近主入口(即门楼),旅客在主要景点参观后,在乘车离开之前,可由导游带入民俗街,小吃、购物,并领略明清建筑风格。
7. 白玉堂及曾氏家族墓园,目前主要应修好通向这两地的道路,并将白玉堂进行征收,搬走4户人家,整修好危房。待条件成熟时,恢复原貌或部分原貌。曾氏祖墓区亦应考虑征收3-5亩地,形成一个小墓园,种植松柏,并修好通向墓地山间小路。
8. 曾国荃大夫第、秋瑾故居、蔡和森故居亦应列入整体规划,创造条件进行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