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论曾国藩
作者:胡卫平
【摘要】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俱倾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一   毛泽东主席论曾国藩

毛主席评说曾国藩,世人较为熟悉的是他在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的: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俱倾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对毛主席此说研究较早的当推李锐先生。他在《读书》杂志(1992年第9期)发表了《为什么“独服曾文正”》一文。洋洋万言,深入浅出,颇为人服。

毛主席早年对曾国藩的评说,其资料来源最有权威的是《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文稿》上有11处评说曾国藩的文字。最为精彩之处,毛主席说曾国藩是有“大本大源”之人,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而毛主席第一篇用铅字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上有“曾文正行临睡洗脚、饭后千步法,得益不少”,看来青年毛泽东对曾国藩确实颇有研究。

李锐先生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一书的作者,其《为什么“独服曾文正”》一文更具说服力。毛主席年轻时对曾国藩的评说,此文恕不赘言。

毛泽东步入中年,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以后,他对曾国藩仍有肯定方面的评说。1926年,毛主席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说:

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是洪秀全的手段错了

毛主席此说,虽说是同情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却肯定了曾国藩卫教的成功。

毛主席“以至到了延安,他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曾文正公家书》。”最有说服力的是:毛主席早年阅读的古籍线装书,唯一保存下来的是清光绪二年湖南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家书》第四、六、七、九卷,现藏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此四卷的每册封面右下角都有毛主席书写的“咏芝珍藏”正楷字样,书内多处用红笔圈点。毛主席提议党的干部阅读曾氏家书,起码没有因人废言。

笔者孤陋寡闻,对建国以后、晚年的毛主席论曾国藩知之不多,但至今未见毛主席对曾国藩的批判之言。反之,因近年来与曾氏家族后裔的广泛联系和研究,倒听说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毛主席到了长沙,与其伴舞的就有曾国藩的直系玄孙女(现仍在长沙)。

曾国潢的曾孙女曾昭燏女士,是我国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至1964年去世之前,一直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毛主席在一次讲话中还特别提到了她:“曾国藩的后代,还有个叫曾昭燏的。”

原全国妇联副主席曾宪植,是曾国荃的玄孙女。去年11月23日,笔者在广州拜见了曾宪植之子叶选宁将军时,叶将军含泪讲述了文革中毛主席解救他母亲的事。毛主席对曾宪植可说是另眼相看。他曾对曾宪植开玩笑说:“阿曾,你那支娘子军,怕是打不过曾文正公的湘军吧。”

晚年的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论,目前所见有文字记载的是:“就是到了晚年,在1969年1月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毛主席此一评论,是褒是贬,余味无穷,令人深思。

 二  薄一波忆刘伯承元帅论曾国藩

《人民日报》1989年4月13日刊登了薄一波回忆刘伯承元帅的文章,其中说:

伯承同志读的书很多,不独对马克思主义的书,就是对一些历史著作也经常阅读。大概是建国初期,一次他问我看过曾国藩的家书没有,我说早年读过。接着他讲了他的看法,这位“曾文正公”,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废言。他的家书,也并非都是腐儒之见,其中有些见解,我看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他给他弟弟曾国荃写过不少的信,其时曾国荃镇守南京,已是万军之将。曾国藩在信中一条是劝他戒躁,处事一定要沉着、冷静、多思;另一条是劝他要注意及早选拔替手,说“办大事着,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我插了一句:曾国藩讲的两条,作为治军为政之道,不无道理。

  三  左权将军读曾国藩文集

《左权传》第118页上记述:

在左权的案头上,除了党中央,毛泽东和朱德的文件著作外,还有俄文版的《列宁全集》…以及曾国藩,左宗棠的文集。

左权将军生活在红军时代、抗战期间的残酷战争环境之中,但他读曾国藩的文集也不难理解。左权将军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一本《曾胡治兵语录》即黄埔军校的教材。其校长蒋介石更是将《曾文正公文集》作为其三宝之一置之案头。曾国藩将兵之术,一直影响国共两党之将帅。

四 陈毅元帅论曾国藩

《大变局时代整合社会资源大师——五博士解析曾国藩》一书第12页中,记述陈毅元帅曾说:

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在军事上很值得研究。

陈毅元帅统帅过千军万马,指挥过无数战役。他如果没有读过曾氏之书,就不可能说曾国藩用兵很有一套。目前在军事史学界对曾国藩军事上的才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带兵,在中国军事史上蔚为大观,很值得研究。

 五  徐特立论曾国藩及湘军

1937年,时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的徐特立在长沙银宫电影院讲演时说:

群众参战并不是新发明的,过去曾文正所带的湘军,转战十六省叫乡勇。所谓乡勇就是地方武装为保卫自己身家而战、保卫桑梓而战,断不愿糜烂地方。…人民的军队,就是过去曾文正所带的乡勇。…八路军如果用过去湘军的名义来说,还可以说他是今日的乡勇。我们不应该害怕曾文正用过的,八路军用过去的乡勇,有身家有职业的乡勇,比之改编土匪更可放心。(《徐特立文集》第68页)。

1938年2月,徐特立在《关于武装农民问题》一文中说:

农民确是一个伟大的力量,因此我们抗日救主,首先就要使农民得以自卫自治。仿古人寓兵于农之意,仿曾国藩所提倡的乡勇制度,用来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徐特立文集》第99页)

农村工作第一要安定民生,第二是动员民众参战,……当太平天国时,湘军转战十六省,闻名全国。而当时曾、左、胡三名将均以吏治为治兵之本,因此必须吏治澄清才能使民生安定。(《徐特立文集》第144页)

曾文正打太平天国的湘军,其基础就是“湘勇”,那样的“地方部队”,正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的,可分可合,个个能战,三人、十人可以独立作战。…曾文正说“求诸野则合,求诸市则分”。(《徐特立文集》160页)

建国后,徐老在《论国民公德》一文中说:

“中国在戊戌维新以前,还是由唐虞商周遗传下来的奴隶的和封建的制度,因此道德也就是奴隶的封建的道德…曾经出使过帝俄的曾纪泽受到了若干资本主义的欧化,于是他对封建起了怀疑,开始认为我们今天的社会思想是“唐虞商周糟粕之遗”。(《徐特立文集》第437页)

旧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曾文正公家书》。作为长沙稻田师范的校长徐特立先生,似乎比别人读得更多。并且对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也似乎有所研究。曾国荃之玄孙女曾宪植是徐老的学生,毛主席也是徐老的学生,徐老和杨昌济先生一样,他们都是湖湘文化的传人,以曾国藩启迪、培养了蔡和森、毛泽东、曾宪植等大批湖湘名人。

注释:①《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5页
  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第195页
  ③、⑤ 范忠程/《博览群书的毛泽东》第197页。
  ④ 徐雁平/《旧世家、新女性—以湘乡曾昭燏为例》一文。
下载全文:
 
来源:《曾国藩研究导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