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峰县永丰镇铅锡庙(今元霄村)有一户姓龚的人家中,一直悬挂着清咸丰年间曾国藩赠送的一块匾。其匾横长约3米、直高约2米。左上称呼与右下落款字样虽看不清了,但中间4个楷书金字“南峰攸芋”还清晰可辨。只要熟悉曾国藩字体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曾国藩亲笔所书。
年上80的退休老教师龚雨生、龚再生两兄弟告诉我们,此匾是曾国藩赠给其祖梦贤公的。龚梦贤(1809-1871),号紫岩,字世业,是曾国藩在湘乡涟滨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的要好同学。他的年龄比曾国藩大两岁半,且文章写得好,曾国藩称他“学长兄”。道光十三年(1838)秋,他们两人在湘乡参加县试,龚梦贤考中秀才,名列榜首,而曾国藩是“榜末秀才”,他终身以此为“大耻”。可是,后来又一同在长沙参加乡试时,曾国藩中第38名举人,而龚梦贤名落孙山。原因何在呢?据传在乡试前,他俩各写了一篇准备应试的文章,并互相交换看了,曾国藩很欣赏龚梦贤的一文,龚就对他说:“你喜欢此文就拿去吧,我再写过一篇就是。”谁料,这次乡试中,曾国藩就是以龚那篇文章之立意而作文中的举,龚梦贤自己另作的一文却未写好。从此,龚认为自己没有读书做官的命运,以后再不应试,也不想做官了,曾国藩做了京官后,未忘龚梦贤这位学友,曾多次想举荐他到某地去做个地方官。龚梦贤婉言谢绝说:“做官吧,我勤来做个梦,懒来梦也不做。”其意是官运由命里注定,做梦也想不到的。在永丰地方,至今还有人对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事,习惯用龚梦贤流传的这句话来说:“我勤来做个梦,懒来梦也不做。”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曾国藩在京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龚梦贤则一直在乡间设馆教书。是年秋,龚梦贤为改葬祖父龚陵高,写信给曾国藩请他为祖父作墓志铭。曾国藩欣然答应了。检龚雨生先生出示的《湘乡龚氏三修族谱》(此谱由龚梦贤次子荣价主修,宣统元年版)中有曾国藩所作的《陵高公墓志铭》一篇,文中曰:“公孙龚梦贤,与国(藩)有车笠之交,而贤又与予同补博士弟子,岁丁未,将新修公墓,邮书京师,请予文,镵诸石,予不敢辞”。可见他们在涟滨和岳麓书院同学是完全可信的。文中说他们有“车笠之交”,是先在读书时期,龚家比曾国藩家要富裕,但后来曾国藩做了京官,家里比龚梦贤家更富了。不过,他们从不因贫富贵贱而改变两人之间的友好。文中说的“同补博士弟子”,即在湘乡同中秀才。
咸丰二年、七年,曾国藩为奔母丧和父丧,曾在家守孝,龚梦贤曾两次去荷叶黄金堂吊丧。据说,龚梦贤还应曾国藩之请,在曾家当过好几年塾师。咸丰八年(1858)春,永丰镇犁头嘴河发大水,龚梦贤家被水淹,要重建房子。这时,曾国藩正在家为父守孝,他不仅在资金上对龚梦贤家给予了援助,在房子落成时,因自己再次出山带兵,托家人给龚家送去了贺匾。我们同龚老师探讨曾国藩赠的“南峰攸芋”匾额其含意何在?龚雨生老师从家中拿来一本《诗经》,为我们找到了其匾“攸芋”的出处。《诗经•斯干》中有“君子攸芋”句。查《毛序》:“《斯干》,宣王考室也。”可见,这是歌颂周王宫室落成诗。又查阅辞书,“攸”,语助问,含有“于是”之意;“芋”,同“宇”,庇复,居住。曾国藩借用《斯干》中的“攸芋”,正是歌颂龚梦贤新居的落成,“南峰攸芋”即南峰之下,(龚家)住着多舒畅呀!
时间已快过去一个半世纪,而龚梦贤的住宅依然存在,尤其是他的“车笠之交”曾国藩当年为他的新居落成而赠送的匾,曾长久正地悬挂在厅屋。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如此一块金字匾额,在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代里,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龚再生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护匾”的故事:那天他听到风声,红卫兵要来砸这块匾了。他迅速买了5张红纸,书写了“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覆盖在匾上。第二天红卫兵真的来了,但他们看到厅中悬挂的是“毛主席万岁”标语,就不敢动手了。我们真佩服龚老师的机智,他不仅为龚姓保护了一个“传家宝”,而且为国家保护了一件文物。
最近,曾国藩实验学校已将此匾珍藏。
附:
陵高公墓志铭
湘邑有孝义君子,曰龚公陵高,讳以达,世居邑之扬名里。二世祖亨贞公,仕明,官都指挥使。曾祖秀芝,祖谛桢,父致遵,三世均不仕。公兄弟六人,友爱。少贫,攻举业不售①,乃躬课农桑,家以大起。公为人简古俨毅②,与人交,粹然无伪,然疾恶不耐人过。廉于财,非其义一介③不取,以故析产④不辄益⑤。性至孝,自幼能顺亲志。父没,为母朱氏祈福,偕伯氏膝祷名山者二十余载。夜侍母寝,辄弄乳为婴儿戏,曰:“吾兄弟生长母怀中,少时噉⑥母血,日几升合。母今年八十有余,儿且须鬓白矣”。因於⑦邑⑧不已。其舅父叹曰:“若孺慕,殊有老莱⑨风也。”配朱孺人,亦善事舅姑,少公一岁,早卒。公悼念其贤,遂不复娶。呜呼!吾自居田间,逮登仕籍,所交当世士大夫,不乏名望,往往核其实行,不无遗憾。如公者,古何人哉!古何人哉!吾自以叹其孝义也。自孺人殁后,公鳏居三十余年。晚岁酒一榼⑩,携幼孙,日观鱼濠梁⑾,竟夕乃归。前知西蜀仁寿县李芝圃先生赠以句曰:“生平乐事鱼知我,半世热肠酒号仙。”盖用是优游终老焉!卒年六十有八,嘉庆十九年(1814)十一月三日也。生于乾隆十二(1747)年八月二十九日。以明年九月,葬于里之夜枫塘新阡⑿。子三:曰南俊,曰绐清,曰溶海。女一:适李恒益。男孙十四,女孙三,曾孙二十有八。公孙从龙梦贤,与国有车笠之交⒀,而贤又与予同补博士弟子⒁。岁丁未,将新公墓,邮书京师,请予文,镵⒂诸石,予不敢辞。铭曰:公诚儒者,行已何丰。伦常践矣,德符斯充。所贻者远,后则隆隆。湘水湘山,卫兹幽宫。我铭厥藏,我思而翁。
钦命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世再侄曾国藩顿首拜撰
注释:
①不售:即不中。
②简古俨毅:是单纯古朴、坚强、果敢的意思。
③一介:即一个。古“介”通“个”。
④析产:即分家财。
⑤益:增加之意。
⑥噉:同啖,吃之意。
⑦於:与呜通。
⑧邑:通悒,忧郁不乐也。
⑨老莱子:楚人,行年七十有三,其亲尚存言不称老,尝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为亲取食堂上,佯跌卧地为儿啼。时取鸡雏弄于亲侧,以取亲悦。
⑩榼:音嗑,存酒器
⑾濠梁:犹濠上。庄子与惠施淤于濠梁之上,见偌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之知乐与否,后因以濠上指逍遥之所。
⑿阡:即墓道。
⒀车笠之交:俗称不因贵贱而改变的好友。车笠:《风土记》云:“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⒁博士弟子:唐以后称生员为博士弟子,清朝生员即秀才。
⒂镵:读谗,铁制锐器。引申为镌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