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李续宾师生自江西南昌立名建立湘军后,王錱“老湘营”一军别树一帜,自有发展。罗、李湘军之发展更快,兵分数次,别将另起一军者,遍及全国,湘军由此威振天下。李续宾兵败三河之后中,李续宜再振湘军。同治二年十二月,李续宜病逝于家。罗、李湘军馀部与王錱“老湘营”一军一样,重归曾国藩直接指挥。
一、萧启江果字军简史
萧启江(?——1860)字浚川,湘乡上里(今涟源市)人。少时经商于四川等地。20岁始折节读书,国子监生。萧启江与李续宾的母亲萧太夫人为叔伯姐弟,启江即李续宾的堂舅舅。因此,李续宾从办团练到总理湘军营务处,萧一直在营辅佐(湘勇团长)。萧参加了平岳阳、克武昌之役,官叙县丞,再迁州同。
咸丰四年三月,李续宾曾上书湖南巡抚骆秉章举荐萧启江。十一月,骆秉章檄令萧启江募勇五百人防湖南边境。萧启江独将“果字营”一军自此始。
咸丰六年八月,骆秉章檄增萧启江军为千人,萧向外甥李续宾求将。李以胡中和予之。萧立果左营,胡中和即为营官。时楚军刘长佑援江西,萧受其节制。果字军从浏阳攻江西万载、袁州、克分宜、再复袁州,萧累功擢知府,加道员衔。
七年十二月八日,萧果字军与刘楚军合围临江城,克之。诏晋道员、加按察使衔。克抚州,加布政使衔。
咸丰八年六月,曾国藩奉旨援浙,萧果字军拨归曾国藩节制。八月二十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载:
萧浚川营哨弁名单○者花翎△者蓝翎
果中营营官萧启江
帮办秦华祝都司;彭忠信守备,行斋
亲兵左百长○萧庆高都司
亲兵右百长△萧文太守备
前哨百长○朱桂秋都司
左哨百长△王胜友把总
中哨百长△何胜必守备
副中哨百长△姚美仑千总
右哨百长△彭称鹤千总
后哨百长△冯翊翔守备
果前营营官△李奏勋直州同,和鸣
前哨百长△刘竹田千总,守备衔
左哨百长△彭良作千总,守备衔
右哨百长○梁万贵游击
后哨百长 万龙光军功六品
果左营营官○胡中和游击,元庭
前哨百长△苏国忠守备
左哨百长△赵国泰把总
右哨百长△彭光辉守备
后哨百长△刘喜益守备
果右营营官○毛治祺都司,盛昌
前哨百长△胡腾芳千总
左哨百长△李翠林千总
右哨百长△唐星照守备
后哨百长△彭东岳守备衔,千总
果后营营官△刘岳昭同知,静臣
前哨百长△刘复胜守备
左哨百长 刘祥隆把总
右哨百长△李添栢把总
后哨百长△谢玉堂把总
新果营营官 △萧启淮守备,桐柏
前哨百长△彭称集千总
左哨百长△王世宾把总
右哨百长 谢华桐军功
后哨百长△曹文和千总
副果营营官 △萧积椿府经县丞,漆围
前哨百长△邹俊元守备,都司衔
左哨百长△彭泰和守备
右哨百长△李继东千总
后哨百长△唐凤辉千总
果勇奇胜军营官○黎得胜守备
前哨百长△陈高益把总
左哨百长 邹义沅军功
右哨百长 陈三元外委
后哨百长 王其发军功
此时,果字军已发展为八营,五千馀人。
咸丰九年,曾国藩令萧果字军援赣州,克南安、广信,诏赐额埒斯巴图鲁。
江西郡县皆复,石达开走湖南围宝庆。萧果字军追至东安白牙市合击。石达开部在广西桂林,萧果字军追之。九月,桂林解围。萧擢按察使。十月,萧军班师抵湘潭。太平军石达开部由黔窥蜀,诏果字军入蜀截剿。十年春抵蜀,萧从疚卒于军。旨视巡抚例赐恤,谥壮果。果字军此时共十五营,由大将胡中和统左军、何胜必统右军、萧庆高统中军。
胡中和(1834——1883)字元廷,湘乡中里二十五都杉木桥(今双峰县蛇形山镇进步村)人。初从李续宾办团练,转战江西,湖北等地。咸丰六年,萧启江向外甥李续宾求将,李以胡中和予之。胡在萧启江部果左营任营官、屡立军功,历任都司、参将、副将、总兵。咸丰十年春,入四川、成都,萧启江卒,胡中和分统左军五营围剿蓝大顺、李永和起义军,胡中和战功最著,先后任云南、四川提督。同治四年,何胜必患病,胡中和又统何中军,转战陕、甘边境。五月,攻下甘肃阶州,至此,蓝、李起义军“乱蜀四年而平”。
光绪七年,胡中和母丧归籍。光绪九年因伤病逝世于家。诰授震咸将军,国史馆立传。
萧庆高(1826——1866)字汉卿,湘乡上里四十二都(今涟源市杨市镇)人,初在李续宾部,咸丰七年十月,萧启江再向李续宾求将,李以庆高予之,初在果中营任亲兵左百长,都司。十年春充营官。启江卒,即统萧果字军中军,分辖五营。同治三年四月授汉中镇总兵,同治五年元月,萧庆高奉令率果字军中军镇压陕、甘回民起义,患喉症,死于军中,诏按提督赐恤。
何胜必(?——1865),湘乡县二都城前(今湘乡市龙洞乡城前村)人。咸丰五年入萧启江果字军,充果中营中哨百长,守备。咸丰十年萧启江卒,何胜必统果字军右军五营。同治三年四月,授肃州镇总兵。五月攻克阶州,以提督记名。同治四年,病死阶州,所部由胡中和统领。
二、刘腾鸿的湘后一军
刘腾鸿(1819-1857)字峙衡,湘乡上里四十二都(今涟源市杨市镇)人。咸丰三年,曾充湘勇哨长。咸丰五年,湖南巡抚骆秉章檄令其募湘勇五百,赴岳州剿土匪李日逢。是年秋克通城、蒲圻、咸宁等处,直抵武昌。时罗泽南湘军围攻武昌,刘腾鸿自请合军,遂师事罗泽南,刘部即谓之“湘后营”。
咸丰六年三月,罗泽南阵亡于武昌城下,李续宾接统湘军。新立“湘后副营”,以刘连捷为营官。刘腾鸿即为分统,辖湘后营、湘后副营,人称“湘后一军”时曾国藩在江西处境艰危,李续宾即决定分兵援江。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李续宾在《家书》中告之:
前涤翁不次来函,请率师援江省,并已奏请矣。上谕酌量办理。男前与罗师屡商分兵往援,后罗师死绥。湖北官绅俱不许男赴江。胡中丞以大局相关,援江西之行乃决。已于今日分军,男分副中营(罗泽南旧部——引者)六百人交温甫(即曾国华——引者)自领之,后营刘峙衡兵勇一千、刘鼎四新勇五百、又宝勇、彪勇、共四千人。①
援江军以曾国华监护军行,于是年六月抵江西万载,复新昌、上高、进攻瑞州。
咸丰七年七月,瑞州已围攻年馀,时曾国华已回籍奔丧(副中营由刘腾鹤管带)。七月十三日,刘腾鸿指挥湘军三营攻城中炮阵亡。是夜攻克瑞州,刘腾鸿之弟腾鹤接统湘后一军。
十月,湘后一军会攻吉安。咸丰八年八月十五日,吉安城破。九年二月,湘后一军进规建德,刘腾鹤战死于风云岭。
咸丰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曾国藩《奏折》曰:
现驻抚州者,仅抚臣所募之开字宫六百馀人。又湘后营千馀人,盖刘腾鸿兄弟之旧部,抚臣调赴抚州,交臣为之整饬者也。
湘后营一军,经曾国藩整顿,其序列为:
湘后左营: 营官李玉贤(参将,前带平江勇)。
湘后右营: 营官何应祺(候选知县)。
湘副后营: 营官刘连捷(补用同知)。
统领暂缺,由何应祺总理营务处。
咸丰十一年,湘后一军由刘连捷统领,由曾国荃节制。围安庆,刘升知府。同治元年进军雨花台,太平军来围,苦守四十六天,终于解围。同治三年六年,金陵克复,刘连捷擢布政使,加太子少保、二品顶戴。曾国藩裁湘军,留湘后一军三千人,以为纪纲之仆,令驻舒、桐防捻军。
光绪六年,曾国荃任山西巡抚,奏起刘连捷练军包头。
中法战争,曾国荃令刘连捷统万人驻江阴,倚如左右手,江防以固。
光绪十三年,刘连捷病率,予谥勇介。
刘连捷(1833-1887)字南云,亦湘乡上里四十二都(今涟源市杨市镇)人,刘腾鸿同族。湘后一军,起于刘氏,亦终于刘氏。
三、李续宾湘军的扩展

涟源市杨市镇李氏宗祠
咸丰六年三月廿八日,李续宾分兵湘后一军援江西,本是曾国藩令其全军援江。而湖北官绅群恳留治湖北军事。湖北巡抚胡林翼将部属5000馀人,概交李续宾节制。经过两年的扩展,李续宾湘军已达20,000馀人。咸丰八年七月廿八日,曾国藩在日记中详记了李续宾(迪庵)湘军序列如下:
湘中营 迪庵自带
右
副中营 希庵自带
副右营 李续焘璞阶,记名总兵,图萨泰
奇右营 赵克彰国香,记名副将,挚勇
元右营 沈俊德克垣,记名副将,总兵衔
亨右营 李登梗经庠,副将尽先
利右营 李长林懋斋,副将尽先,勇号
贞右营 成大吉武臣,副将总兵衔,劲勇
元中营 王载驷呈瑞,副将尽先
亨中营 杨富友述园,参将加副将衔
利中营 李存汉代怀,副将尽先
贞中营 萧庆衍为则,副将尽先
发中营 张运馥桂卿,参将
强中营 唐义训桂生,副将
刚中营 赵友才作舟,参将
毅中营 彭祥瑞吕华,副将
前 营 朱品隆云涯,副将,尧勇,宁乡
左 营 蒋凝学芝醇,候补府道衔
副左营 胡裕发达轩,副将,标勇
后 营 周宽世厚斋,记名总兵,翼勇
新后营 黄泽远仲仁,副将衔
马 队 萧积仰高贤,同知直隶州
以上二十三营,皆湘营二李所招
据《李续宾年谱》载:湘军还新立了四营,尚在训练之中,故曾氏日记未载。新立之营为:
发右营:欧阳正墉
强右营:李续远
刚右营:彭炳武
毅右营:郭鹏程
以上兵源皆先用“馀勇”,馀皆召募湘中。
另立马队三营,“以虏贼马之良者六百六十匹立为三营,命李续艺训练而总其事,萧积仰、刘人和为之副”。
湘军此时实际已发展扩大到30个营,2万馀人。
另曾国藩还记载受李续宾节制的湖北抚标兵的序列:
凯右营 梁作楫湘帆,同知衔知县,邵阳人
凯左营 杨得武凯臣,副将,进勇,益阳人
前仁营 朱希广子明,副将,道州人
后仁营 李运络玉山,游击,永州人
正仁营 何绍彩子文,记名总兵,勇号,道州人
左仁营 黄胜日晓亭,副将,道州人
副仁营 周吉祥△△,都司,道州人
智 营 余云龙汉卿,游击,湖北人
信中营 彭星占△△,参将
信左营 谢永祜青芸,参将,湘阴人
以上十营抚标,胡中丞所招
此时,湘军是鄂、赣、皖各路兵、勇中最强大的部队之一。
四、朱品隆、唐义训部拨归曾国藩
朱品隆(?—1875)字云崖,湘乡县人。咸丰四年入李续宾湘军,充“湘前营”营官,副将。唐义训(?—1876),字桂生,湘乡县人。咸丰四年入李续宾湘军。咸丰七年五月,李续宾立“强中营”,唐?任营官,副将。
咸丰八年六月,曾国藩第二次出山带兵。七月,会李续宾于巴河,李续宾将朱品隆、唐义训两营拨归曾国藩,以作亲兵。八月二十一日,曾氏在日记中附记:
湘前营○者花翎△者蓝翎
营官 朱品隆云岩
帮办 朱毓衡砚澜一,△府经县丞
张鸿运道南三,监生
张熙琳碧泉三,△蓝翎外委
哨官前黄惠清镜寰一○游击,拟保参将加副将衔
左沈宝成袖珍二○都司,拟保游击加参将衔
右胡辉堂芗斋十○游击
后成立福鹄臣四○游击
强中营
营官唐义训桂生
帮办 易良豹晴谷,从九
禹志良汲三,从九
李占鳌少莲
唐福胜红俊千总
哨官前王华云景星,外委
左王品高尔禄,△守备衔,千总
右刘长春厚德,△外委
后胡玉元其祥,守备
朱品隆、唐义训军随曾国藩转战皖南各地。朱品隆官至衢州镇总兵,唐义训官至皖南镇总兵。朱部扩展为七营,其各营营官如下:
朱声隆补用同知
李公造同知衔知县
沈宝成遇缺即补副将
杨庆春从九品
张遇春都司
贺湘洲都司
喻贤能守备
唐训义部扩展为八营,其各营营官为:
王品高 王华云 唐义谟 左俊逸
陈王垣 黄忠清 蒋信玉 葛清太
同治三年六月,金陵攻克。朱、唐二部于同年十二月奉令撤军。同治五年二月,朱品隆开衢州镇总兵缺回籍,光绪初卒于家。唐义训部于同治四年五月还在?州索取欠饷、鼓噪,唐被交部议处革职回籍,亦于光绪初卒于家。
五、李续宾兵败三河

李续宾湘军本有二万馀精兵,加上胡林翼委其节制的湖北抚标兵五千馀人,受其直接指挥的兵力近三万馀众。咸丰八年十月,李续宾率湘军一部五千馀人在庐州(合肥)近郊之三河镇全军被太平军所灭。湘军兵败三河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兵分力单,势不可支
1、 李续宜镇守武汉
李续宾征皖,令弟李续宜镇守武汉。咸丰八年三月,李续宜自湘乡到武昌,李续宾命副中营往会,并令赵克彰奇右营、何彩云正仁营、蒋凝学湘左营留鄂、由李续宜统之。
五月,湖北巡抚胡林翼欲立湖北全省防军军统领,李续宾举唐训方任之。又调整镇守武汉的队伍。由李续宜统蒋凝学、成大吉、唐义渠、欧阳正墉、梁作楫、李登梗、李续远、彭炳武、于高胜、郭鹏程、杨富有及马军富新、舟师黄德、汪心才各营。
2、 萧庆衍驻守九江
咸丰八年四月,李续宾、彭玉麟合克九江。李续宾令萧庆衍率贞中营统沈俊德元右营、张运馥发中营、王载驷元中营驻守九江。
3、 朱品隆、唐义训营拨归曾国藩
八月,李续宾调朱品隆湘前营、唐义训强中营给曾国藩作亲兵营。
4、 赵克彰留守桐城
九月,湘军攻克桐城。李续宾令赵克彰、胡裕发、雷从云、赵友材、余云龙、何绍彩、朱希广、李长林、巴图隆阿、保庆二千九百八十人驻守桐城。
以上即曾国藩所说的李续宾“一军四分”。
(二)官文不发援兵
李续宾部尚在桐城,已感军士战疲,兵分力单。曾发书湖北请调防军,总督官文持书遍示司道曰:
李公用兵如神,今军威大振,何攻不克?岂少我哉!
胡林翼时居母表在湘,亦急走书官文言李续宾“力战太苦、兵太单、后路太薄”。曾国藩《复胡林翼》书亦曰:
前接迪庵信,嘱国藩请益于鄂,顿以书牍请益,而复缄未应,何也?当再浼之。
李续宾也曾檄召成大吉军,李续宜亦与官文书,请自率之进,官文坚持初意。
(三)李续宾忠君冒进
李续宾在舒城时曾奏曰:
臣所部八千人,因克潜、太、桐城及此间留防分去三千馀人,数月以来时常苦战,未尝一日休止,伤损精锐,疮夷满目,现已不满五千人,皆系疲乏之卒。三河一带,悍贼虽多,自揣犹足以制之,若遇大股援贼,则兵力亦恐难支。要当尽其所能,以报皇上之恩遇而已。成败利纯,非所计也。
李续宾明知力单不支,还在说什么感恩报皇上,犯了“后路太薄”,“孤军深入”之大忌。兵败三河,与其“自揣犹足以制之”之骄气无不有关。
(四)赵克彰抗令、李续焘临阵逃退
赵克彰率湘军胡裕发、抚标兵何绍彩等10余营留守桐城一带。三河之役刚一开始,李续宾曾檄召赵克彰以六营赴援,然赵竟抗令不进。
李续焘本守大军后路,竟尽弃其粮械,全营退走桐城。
湘军“败不相救”,注定了李续宾、曾国华兵败三河。湘军5000馀人死于是役,以及湘乡一带“处处招魂,户户怨别”。
六、李续宜再振湘军

三河古战场
三河之役之前,李续宾令弟李续宜统湘军十数营留守武汉。李续宾丧生三河,李续宜即接统湘军陆师。在黄州收拾其兄残部,召集留守九江、桐城的各路湘军,并由胡林翼将败将赴克彰、李续焘等八人革职拿问。
李续宾兵败三河,湘军实则只损失1/4。经李续宜重整,湘军年馀即恢复元气。
咸丰九年,李续宜授湖北荆宜施道。五月,李续宜统五千人自黄州驰援宝庆,与其它各路援军共三万馀人,与太平军石达开部三十万人数战于宝庆。围解,李续宜升授布政使衔。
咸丰十年,曾国荃部围安庆,李续宜统湘军万馀人,屯安订与桐城之间的青草塥,在桂车河击败太平军陈玉成部。李续宜赏获二品顶戴,授安徽按察使。
咸丰十一年,李续宜擢安徽巡抚。八月,湖北巡抚胡林翼病死。九月李续宜授湖北巡抚。旋转任安徽巡抚。
同治元年七月,诏令李续宜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
同治二年九月,李续宜丁母忧回籍,是年十二月病逝于家。是时,曾国藩早已任两江总督,节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回省军务。李续宜所部湘军,又统归于曾国藩部下。
李续宜部下著名将领者有:
周宽世(?-1867),湘乡人,擢湖南提督),统四营。
金国琛(1822-1879),阳湖人,擢按察使,统八营。
萧庆衍(?-1864),湘乡县人,提督头品顶戴,统八营。
毛有铭(?-1874)湘乡县人,道员,统八营。
成大吉(?-1875),宁乡人,提督,统六营。
蒋凝学(1810-1878)湘乡县人,陕西布政使,统七营。
王载驷(?-1865)湘潭县人,提督。
周达武(1828-1894),宁乡人,甘肃提督,尚书衔,统二营,长沙周南中学即其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