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曾纪泽世人莫不熟悉其外交才干,而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却鲜有人知。他的楷书雄浑腴美、清雅内敛;他的行书更是婉转流畅,清丽洁净,颇富儒雅之气,是其学识和才情的一种体现,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民国版《湘乡史地常识》一书称其为湘乡历代三大草书家之一。
曾纪泽家学渊源极深,从小受过严格的儒家文化学习,三、四岁即认字习字,饱读诗书。且家中收藏的碑帖善本极丰,其书法深得其父曾国藩的真传。曾国藩于咸丰五年写信督促他练字习画;咸丰二年、七年,两次回乡时,均予手把手教习,精心培养;八年复出至同治元年(1862)一段,命他每次向江南军营寄呈‘安禀’时,必须附寄习字作业,并及时‘示谕’批教。曾纪泽在此后七八年内久习颜、柳、欧、赵各体,尤工楷、篆、草,不出三十岁登一代大家殿堂。
由于曾纪泽非职业书法家,且不以书法自居,加之曾纪泽书名被政名及其父书名所掩,故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新发现的这三副册页内页原系广东一士绅家藏,作品除有曾纪泽落款及二方印章外,其他无从考辨。虽然这三副作品均无书写时间,但从书写技巧及笔墨功力来看系曾纪泽晚年所书,应是曾纪泽在兵部左侍郎任职期间大约光绪十二年(1885)左右,距今约有百余年的历史。



纵观三幅作品智慧蕴含,且气度恢宏。其草书行笔干脆流畅,犹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其楷书端庄大方,一丝不苟。从字体看,取法二王和赵孟 一脉正传,融几家之长,成自家面目,作品潇洒而秀美,有君子闲逸之风。结体内紧外松,舒展外放,字形宽博,字字独立,并有似欹反正的形态而稳固如象,笔画密中有疏,用笔巧拙自如,行笔外拓圆转而有法,结体欹正疏密而有度,应属严谨而文雅、俊美而大气,而法度森度一类的字,与曾纪泽本人的学识、气质、品德相一致。细品,字之气韵、精神、意境、内涵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文雅之意,甚为耐看。
此三幅作品最初系全绫装裱,可见收藏者视之极为珍贵,经多年悬挂,有风吹日蚀、霉渍的痕迹,字心有多处龟裂、断缝,稍残缺,经揭裱清洗,污渍全除,唯余岁月的陈旧感。但见墨色浓郁如漆,印迹虽经百年,依然朱色古朴,厚重沉稳,无火燥气,有印泥入纸肌之感。曾纪泽一生勤于政事,流传下来的墨迹少之又少,新发现的这三幅册页,对于研究曾纪泽的书法艺术尤为珍贵,为研究曾纪泽的字、号、印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