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蔡锷迁居与童关立碑
作者:卿鹏飞;涂玉书
【摘要】2004年12月5日,有人在邵阳日报上发表《蔡锷生在山门有出土文物为证》一文。文章说:“2001年5月16日洞口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出土一块上款为‘蔡正陵男艮寅’,下款为‘光绪九年二月立’的指路碑”。
    2004年12月5日,有人在邵阳日报上发表《蔡锷生在山门有出土文物为证》一文。文章说:“2001年5月16日洞口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出土一块上款为‘蔡正陵男艮寅’,下款为‘光绪九年二月立’的指路碑”。他以立碑时间,从民俗角度认定“蔡锷的出生地在原武冈山门”;并以《蔡锷出生地补正》为佐证,对蔡锷出生洞口水东乡杨湾村大坝上一带予以肯定。但是该文并未指出蔡锷出生具体时间与地点,只是估计“蔡锷出生地应在今洞口水东乡大坝上一带。”也并未从民俗角度阐述出什么道理。《蔡锷出生地补正》通篇也没有任何确凿文字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根据民国35年(1946)《邵阳蔡母王太夫荣哀录》记载:“清光绪九年癸未(1883)湘泉公与太夫人携长媛荣闺、易嗣松坡迁武冈”。但这一记载中没有具体月份,而这块出土碑的立碑时间,却弥补了这一具体时间。无疑可以肯定蔡锷一家是光绪九年正月初一日至二月迁武冈。从民俗角度来说,像这样的大搬迁,蔡正陵与太夫人应该在光绪八年早就有这个打算。到底什么时候迁居,根据农村生活情况和民俗习惯,只能选择在八月秋收以后。根据蔡锷出生时间: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蔡锷母亲离临产期只有两三个月,已是大肚子,一来行动不便,二是怕路途流产,只好把迁徙时间往后推至蔡锷生下满月后,但这时已临近春节。这样,一推再推,只能推到过年,这已是光绪九年正月。按民俗习惯,新年正月初一,儿子、孙子都要给母亲、祖母拜年。而蔡锷祖母远在武冈山门,所以只有过了“破五”,才能去武冈山门,一是拜年,二是大搬迁。到达山门后,二月十九日蔡锷满100天,根据碑文“长命富贵”、“弓开弦断,箭来碑挡。”从算命角度,说明蔡锷八字大,命带“将军箭”,犯“短命煞”。二月十九又是蔡锷100天,为庆贺祝福,在大坝岔路口,立下这块指路碑,以消灾戒煞,增添寿命。从这块碑的立碑时间,蔡锷光绪八年壬午(1882)十一月初九日生在邵阳后,是光绪九年癸未(1883)正月初过“破五”迁居武冈山门。更准确一点,也就是光绪九年正月初六至二月十九日这一时间迁居武冈山门。
下载全文:
 
来源:《文史拾遗》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