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魏源思想纵横谈》序
作者:傅治同
【摘要】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之父”。他著作等身,200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魏源全集》,计20册,共1100余万字,其学术理论,涉及到政治、经济、经学、哲学、文献学、文学、史学、语言学、教育学、军事学、外交学、新闻学、佛学、蒙学、地理学、旅游学等等。

    魏源(1794-1857)是中国近代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是中国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中国近代“改革开放之父”。他著作等身,2004年岳麓书社出版的《魏源全集》,计20册,共1100余万字,其学术理论,涉及到政治、经济、经学、哲学、文献学、文学、史学、语言学、教育学、军事学、外交学、新闻学、佛学、蒙学、地理学、旅游学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魏源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集装箱式的文化巨人。清末学者李慈铭,称誉他“体大思精”,“博学有霸才”。张维屏佩服他的“学问渊博,才气纵横”,甚至认为“使之得位持权”,“亦宋代王安石也”。龚自珍则誉之为“综一代典,成一家言”。齐思和认为他“集前修之大成,继往而开来;守先而待后,系乎百余年学术之升沉。”但魏源不是坐以论道的书生,而是坐言起行的改革家。他不仅在陶澍和贺长龄幕府期间,积极进行水利、漕运、盐务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成效,而且在《圣武记》、《海国图志》等著作中,提出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主张。梁启超认为魏源的《海国图志》“实为变法之萌芽”。侯外庐认为《海国图志》“类似一种变法宣言”,其中许多议论,是“最早的变法维新思想”;而《圣武记》则是“富国强兵的政纲”。事实上,魏源的“师夷”、“款夷”、“制夷”思想,对后世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乃至今天的改革开放,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套用一句刘勰评屈原的话,魏源可算是“衣被国人,非一代也”。如果他的后继者能够全面理解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认真领会他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赞美;如果洋务运动不局限于“器物”,而是引入观念和制度的更新,历史是否走上另一条路,世界是否会演绎另一盘棋局,是很难预料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由此可见,作为中古时代的最后一位人物和近代最初的一位人物的魏源,对他的思想怎样评价都不算高。对他的研究,可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我们可以称之为“魏源学”或“魏学”。

    一百多年来,学界对他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同他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同他应有的历史地位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有鉴于此,2007年成立了湖南省魏源及湘西南文史研究基地,由邵阳学院主持。基地自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具体指导和亲切关怀下,以本院专家为主体,组织和动员全省有关学者,对魏源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魏源思想纵横谈》,就是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全书收文39篇。本书的突出特点,一是在现有魏源研究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进行探讨。也就是说,对学界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的问题又有新的深入。例如熊焰教授认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能把“长技”仅仅理解为“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还应包括思想文化,如对戊戌变法的影响,更多的还是在思想文化和制度上。黄红华先生认为魏源的经济思想中已有富民思想、商品经济思想和发展民营企业的思想,这对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是夏剑钦先生等对魏源生平和思想研究的领域有了新的拓展,在很多问题上,发前人之所未发。钱毅博士的有关论文,可以说是对魏源语言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刘兴豪博士的两篇论文,是魏源新闻思想研究之滥觞。黄建军博士的论文,以充分的论据,批评了章太炎对《圣武记》所谓“媚虏”的错误指责,厘清了当今学界认为魏源此书是维护清朝统治的错误结论,论证了该书是在鸦片战争外侮严重之际,魏源满怀爱国热情之时,为了重振国威,把康熙等人的治国、平乱的方略,作为“救时方”提供给当局和国人。刘放鸣教授将魏源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刘平、陈丹对魏源游学思想的论述,都富有新意和创见。此外,本书还对魏源的地理学、旅游学、佛学、蒙学和环保思想都有开创性的探讨,对新发现的有关魏源的文献,对魏源的故居、亲属、师友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对魏源的全面认识,而且为魏源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此外夏剑钦编审和傅治同教授对当前魏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作了综合性的论述,对今后的魏源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启迪。

    根据上述情形,我愿意将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和致力于魏源研究的专家学者,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从而推动魏源研究的不断发展,使“魏源学”能在我们这一代真正建立起来,是我的最大心愿。

    傅治同于邵阳学院李子园无求斋之南窗。

下载全文: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