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甘洒热血救中华
作者:王国宇
【摘要】古木参天的岳麓山中,千年古刹麓山寺左后侧,有一块花岗岩砌成的长方形墓地。汉白玉的墓碑,石砌的围栏,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风雨侵蚀,凸现出斑斑痕迹,使人忆起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久远,铭刻在墓碑上那“烈士禹之谟之墓”五个大字,清晰可辨。快一个世纪了,每当人们驻足墓前,烈士牺牲前那“我要流血”,“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的悲壮遗言,便如同不息的号角,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古木参天的岳麓山中,千年古刹麓山寺左后侧,有一块花岗岩砌成的长方形墓地。汉白玉的墓碑,石砌的围栏,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风雨侵蚀,凸现出斑斑痕迹,使人忆起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久远,铭刻在墓碑上那“烈士禹之谟之墓”五个大字,清晰可辨。快一个世纪了,每当人们驻足墓前,烈士牺牲前那“我要流血”,“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的悲壮遗言,便如同不息的号角,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禹之谟1866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青树坪。20世纪初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长沙开设新式纺织厂。清廷的腐败,列强的侵逼,使他放弃了做绅商的尊荣,毅然投身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他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毅气魄和无畏精神,使之成为20世纪初全国工商界始终站在人民群众方面的杰出代表。

    1904年,为反对美帝国主义劫取粤汉铁路路权,湖南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抵抗运动,禹之谟始终是这场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每逢集会,他常常率先莅会演说,痛陈利害,慷慨激昂,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号召组织能力。同年,他参加黄兴等在长沙创立的华兴会。不久,华兴会反清起义事泄,黄兴逃离长沙,远走日本,禹之谟主动承担起主持湖南革命工作的重任。

    1905年初,美国政府以防疫为名烧杀檀香山华侨,并逼迫清政府订立华工禁约,激起全国各地掀起广泛的反美爱国运动。禹之谟发动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分赴省城内外集会演说,散发反美报纸、刊物和传单,组织湖南全省绅商抵制美货,号召同胞不买美货。运动中禹之谟表现出的无畏精神,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尊敬,亦使之在湖南商界、学界威望日高。他先后被选为湖南商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会长。

    同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奋斗目标。禹之谟与陈家鼎等革命党人即在长沙成立湖南分会,积极发展同盟会组织,成为湖南分会的第一任负责人。

    是年底,宣传民主共和的《民报》在东京创刊,禹之谟与覃振等人在湖南组织发行网,并常约集湖南各界人士在长沙天心阁秘密集会,鼓吹革命排满,又动员其他革命党人在小吴门等处开设酒店结欢军人,以争取新军为革命力量。以至当时的长沙城内,革命风潮日益高涨,不少人手持革命书报于茶楼酒肆,逢人施给,悍然不讳。

    禹之谟在从事民主革命宣传鼓动时,感到青年知识分子具有先导作用,于是又不遗余力地开办新式学校,培育人才。1905年,他见长沙各新式学堂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带头捐银在长沙创办驻省湘乡中学,并与石蕴山等人开办了邵阳驻省中学。风气既开,衡州、永州在省新派人士,继起仿行。次年初,禹之谟又创办了唯一学校(今湖南师大附中前身),招收因参加民众运动而被开除的学生。他在这所学校里设立了一个秘密阅览室,专门提供《警世钟》等革命书刊。这样,唯一学校当时不仅是具有独特学风的学校,也成为湖南革命运动的驻点之一。

    禹之谟兴学育才的耿耿精诚,以及为推翻旧政权的英勇斗争精神,使他得到了青年学生的普遍敬仰和爱戴。每逢有政治活动,只要是他主持,青年就闻风响应,只要他上台振臂一呼,台下应者如云。

    1905年底和1906年初,留日学生陈天华、姚宏业,因感怀国事日非,为唤起国民,相继在东京、上海投海、跳江自杀。陈、姚两烈士均为湖南人,他们先后殉国的消息传到家乡,湖南学生和各阶层群众受到极大震动。禹之谟当即与覃振、陈家鼎等革命党人组织长沙各校学生开会商议,决定乘此人心激奋之际,号召各阶层爱国群众举行政治示威活动,并决议公葬两烈士于岳麓山。禹之谟在这次大会上振臂演说鼓动,极为悲愤感人,听者垂泪高呼口号,革命声势惊天动地。湖南当局如临大敌,百般阻挠威胁。禹之谟异常愤慨地说:“求一抔黄土葬两烈士有何不可,革命者连此事都不敢为,怎敢为天下大事。”因此,他下定决心:“敢有来禁阻者,定以白刃相见!”

    这样,在禹之谟等人的周密安排下,陈、姚灵柩于1906年春夏之交顺利运抵长沙。禹在半天之内集合学生及各界群众上万人迎送。送葬者均头戴草帽,足登薄底布鞋,身着白服,手持白旗,高举挽联祭幛,声势浩大,仪仗庄严。禹之谟短衣大冠,负长刀部勒指挥,并亲自抬柩。面对这一倾城塞道、神圣不可侵犯的送葬大队,奉令把守湘江渡口拦阻灵柩通过的士兵,只得呆立路旁,不敢干涉。送葬队伍沿途还散发了许多宣传革命、鼓动人心的传单与小册子,队伍最前面是禹之谟亲自写的一首感慨万千、抨击清廷的挽联:

    杀同胞是湖南,救同胞又是湖南,倘中原起事,应首湖南。志士竟捐躯,双棺得赎湖南罪;

    兼夷狄成汉族,奴夷狄不成汉族,痛满酋入关,乃亡汉室。国民不畏死,一举伸张汉族威。

    湖南反动当局不甘失败,葬礼结束后,学监俞诰庆指使军警乘大队民众散去之后,逮捕了10余名参加竖碑事宜而迟归的学生。禹之谟以学界代表名义营救失败后,随即吩咐学生暗中监视俞诰庆的行踪。

    俞诰庆因逮捕送葬学生而得意忘形。第二天晚上,他便公然打着学务处的灯笼到长沙樊西巷一家妓院宿娼。正在他忘乎所以时,被学生当场拿获,随即把他和妓女春苔一同押解到濂溪阁公审,并将他送给春苔的“十分春色无人管,一径苔痕带雨青”的对联挂于两旁,然后剪去俞诰庆的辫子,剥去其衣服,迫使他赤身裸体居于妓女春苔胯下。禹之谟在主持这次数百人参加的声讨大会上,毫不留情地揭发了俞诰庆贪污教育经费用来嫖娼的败行,向俞诰庆提出释放被捕学生的严正要求。俞诰庆为求保命,只得俯首认罪,答应立即释放被捕学生。

    这次公葬陈、姚和痛惩俞诰庆事件,是禹之谟等革命党人领导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对清政府的一次政治大示威,是湖南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的一次正面交锋。青年毛泽东称之为可惊天动地的一桩事,并说:“这次毕竟将陈、姚葬好。官府也忍气吞声,莫可谁何。湖南的士气,在这个时候几如中狂发癫,激昂到了极点。”

    湖南反动当局极为恐惧,因而对禹之谟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此时,反动当局已日夜派人暗中监视禹的言行。面对险境,有人劝禹之谟稍敛锋芒,但他坚定地表示:“歪不压正,吾不畏死,大义终有伸张于天下之一日。”并说:“死耳,夫复何言!”在许多革命党人相继离开长沙避难后,禹之谟仍然与会党首领龚春台等人在长沙密谋发难。

    1906年8月,湖南反动当局以“聚众闹事,妨碍公务”的“莫须有”罪名派清兵将禹之谟逮捕。

    禹之谟被捕的消息一传开,湖南全省舆论大哗,民情激愤。工商学各界纷纷为之鸣不平,前往探视的群众络绎不绝,各方的营救工作亦在紧张进行。反动当局害怕因此激起民变,不敢在长沙对禹进行审讯,乃在10余天后派兵将其秘密押往常德。但还是不放心,很快又将他转押至偏远的湘西靖州监禁。

    反动当局为从禹之谟口中得知革命党人的名单与活动情况,不择手段对禹严刑逼供。酷吏金蓉镜命刽子手剥去禹的衣服,迫使他赤身裸体跪于铁链之上,两手左右吊开,在膝后弯处、脚背弯处和胸前均横以大木棍,命刽子手用荆条连续猛抽,致使禹之谟血肉模糊,几次晕死。其后,又用大椒熏禹口鼻。金贼还亲自用香火灼禹脊背约两小时之久。仍无所获后,又吊禹的右大拇指及大脚趾于空中。右大拇指折断破烂,又系左大拇指,同时再用香火灼背。以至禹之谟全身焦烂,腥臊气充满牢房。

    但不管金贼如何严刑审讯,禹之谟仍然坚不吐实。

    金贼问:“你们同志有多少?”

    “不计其数。”禹答说。

    “你们是做什么的?”

    “救国保种。”

    “你们与孙文(中山)同党有何好处?”

    “好处就是革命。”禹斩钉截铁地回答。

    禹之谟在身陷囹圄的日子里,仍然惦记着他所从事的革命伟业。他说:“捕拿入狱,不遂我杀身之志;幽居无聊,又不能尽建设之义务,恨之如何!”他抱着必死的信念,满腔热情地寄希望于青年一代,勉励他们“以百折不回的气概,振奋精神,整齐秩序,力求进步,毋稍懈怠,毋稍退让。”要求他们办好学生自治会,把它的组织原则和民主精神扩展到社会上去,以为将来建设新中华的基础。

    禹之谟被秘密关押在靖州监狱期间,他的同乡好友、革命党人陈荆,冒着正被清廷悬赏通缉的危险,为谋救烈士,置生死于度外,于1906年底到靖州探监并密谋劫狱。他贿通狱卒,出入狱中,为禹医治创伤,侍奉饮食衣着,准备届时里应外合劫狱。但不慎消息走漏,他被迫逃到黔滇山中,辗转潜入越南。而此时,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各地起义暴动接踵而至。反动当局认为,禹之谟不死,后患无穷。于是,金蓉镜气急败坏,将禹之谟绞杀于靖州西门外。其时为1907年2月7日。

    禹之谟就义前,强忍着浑身伤痛,用被折断的手指,写下了致全国国民的遗书:“躯壳死耳,我志长存!同胞,同胞……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心而生……”临刑时,他大义凛然,怒斥金贼:“我要流血,为何绞之!”并大呼:“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

    “千古英雄巨浪东,壮心未泯吐长虹,石榴五月红如火,谁识思君泪更红!”反动政府绞死了禹之谟的躯体,但绞灭不了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1912年,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灌的中华民国诞生了。同年底,湖南新政府派员将禹之谟的灵柩从双峰县青树坪启运长沙,湖南各界在长沙烈士祠举行了盛大的公葬仪式。黄兴特意归来亲自参加葬礼,并代表国民政府颁发了“就义成仁”银质纪念章,分赠烈士遗属。

    从此,在长沙岳麓山陈天华、姚宏业两烈士的坟旁,又竖起了一座墓碑,墓碑下,永远安息着一个为中国的民主与进步而英勇牺牲了的不朽英烈——禹之谟!

下载全文:
 
来源:《湘潮》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