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湘军五品幕僚邹富山
作者: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
【摘要】早在十年前,父亲对我讲,衡阳高汉要搞七修族谱,已替我交了钱,这是我对族谱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过不多久的一个双休日,我同妹妹两家人回乡看父亲,年过七十但精神矍铄的父亲,带头老花眼镜,手里握着一本大32开的毛皮书,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只见发了皱的黄黄的书纸,用毛笔字书写的工工整整的黑黑的墨字,加上用硃砂红书写的页面,红黑黄相间,好像一件制作精美的珍贵文物。我不禁问道:爹爹,这是什么书呢?父亲说:这是六修墨谱,是民国时不知哪位热心的先辈书写的。

  早在十年前,父亲对我讲,衡阳高汉要搞七修族谱,已替我交了钱,这是我对族谱的肤浅的感性认识。过不多久的一个双休日,我同妹妹两家人回乡看父亲,年过七十但精神矍铄的父亲,带头老花眼镜,手里握着一本大32开的毛皮书,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只见发了皱的黄黄的书纸,用毛笔字书写的工工整整的黑黑的墨字,加上用硃砂红书写的页面,红黑黄相间,好像一件制作精美的珍贵文物。我不禁问道:爹爹,这是什么书呢?父亲说:这是六修墨谱,是民国时不知哪位热心的先辈书写的。

  拿着父亲给我的房谱和墨谱,有空时翻一翻,看一看,知道了我们熟知的祖宗是宋元丰年间任大理签判,后卜居衡阳高汉的世守孝先太公,三个儿子分别徙居新化、祁阳、衡阳,世代绵延,人口已上二十几万,还有部分人,在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去了四川的成都、剑阁、巴县,顺安府的广安、仪陇等地,有的还没有联系上;世守公第二十四代孙名坤公,迁于湘报德寺邹家垅,居十都涝田(现在的锁石镇景星村邹家冲组),距祖茔廿余里,到我们这一代是三十七代;世守公二十九代勖宗及六个儿子忠让、忠海、忠浩、忠询、忠讣、忠训;世守公三十七忠论四个儿子学礼、学宜、学智、学信;忠语三个儿子学全、学聘、学财;忠谨三个儿子,学意、学志、学惠;从墨谱记载,兄弟俱往川,不知详细地址。翻一翻,看一看,知道了班序的排列:世希孔可仕,文才有邦训,谏如应景原,添大惟嶤曰。明正统九年甲子,班行20字,用前10字:思绍英名祖,庭和本勖忠。现用清雍正十年辛亥班行:学高家声振,品修贤誉洪,一生存美德,多福自全逢,我是“修”字辈。翻一翻,看一看,知道了在我们的前辈中,还有一个五品知州衔的,墨谱记载:世守公三十三代,高知次子,家侑,原讳友,领衔广西升用知县,字友富,号广成,别号富山。清道光十七年丁酉十月二十日戌时生,年五十五岁,光绪十八年壬辰闰六月初一午时卒,葬报德寺后山丑未向。附录自题画像诫子辞:我所嗜者清茗一盏,我所持者大书一篇,尔惟瞻其貌如见我在前,而先意承志,以曲尽乎人道之当然,吾绘是真,免尔昆季勿忘焉。

  带着多种疑问,时常与父亲探讨,我颇感自豪:我们家族还有一个五品知州衔的邹富山,父亲把所知的全部信息都告诉了我:邹富山的家在离我们至青树方向1公里多路的路边,现在全部是菜土,左边有口水塘,其后人搬在现在的本地锁石镇石江村邹家冲组,听说当时在本地的邹家垅、空氏冲、罗塘屋、应斗冲置了300多亩水田,他帮邵阳的刘制台修了塔、亭,刘制台非常满意,奖励他钱财不要,后推荐他当了什么官,他的一个儿子光玉,是一名著名的中医喉科医生,解放后去世。

  带着父亲告诉我的不多的信息,我请教了我县的地方史、党史人物专家罗绍志先生,罗先生讲清朝“文不过制台,武不过提督”,意思是文官在地方当到制台,武官在地方当到提督就是最大的官了。找到《邵阳市志•人物志•清后期》,看到当时邵阳最大的官是刘长佑、刘坤一。刘坤一条载:“光绪七年刘被弹劾,居家九年,纂修成《新宁县志》。光绪九年捐资倡议重修了邵阳双清亭,另建文昌阁、奎星楼,光绪十六年,又复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我想,这个刘制台,应该是刘坤一总督吧。

  今年六月,衡阳高召邹求伯宗贤给我送来了《高召邹氏六修族谱•谱首四》,原来的谜底得以解开,猜测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尘封的记忆得以开启。原来《富山公五十初度叙》,竟是“头品顶戴前任两江总督部堂世愚弟刘坤一顿首拜撰,大清光绪丁亥岁冬十月之吉”。

  《富山公五十初度叙》云:自粤寇滋扰吾楚南,英豪奋兴,共奏中兴之绩,龙城尤称盛焉。

  赞侯生长其地,以计术侨居宝郡,身虽杂乎群鸡,卓然有云霄气。时团练以备保障郡人,推为督率。法度严明,刚柔互用,予弟培一奇其才,引诸门下,并命其子能继、姪能缉与订金兰谊,族制军荫渠雅,器重之。由九保举贰尹。予自粤东改督金陵,聘充幕府,多资赞助之力,每公务暇,与谈当世事,深识远谋,旷然见大志。予以体质衰弱,懼不胜任,解组归里,荐皖岸,襄办盐务,固知区区者不足尽其长,意藉为请缨阶也,居未几,闻曾制军晋保五品职衔,近闻杨观察咨调楚北。凡才有可爱,天下人之爱之者攸同……

  由此可见,邹富山不仅是刘坤一的幕僚,而且更是谈得拢的知心朋友;不仅得到曾制军的推荐,而且还得到杨观察的赏识。

  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月十六日,李发源攻陷县城,代理知县被杀,拔贡刘长佑与廪生族叔刘坤一即募乡勇万余人会同清军镇压起义军。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起义后,邵阳新宁江忠沅奉诏招集所练乡兵,号称“楚勇”随清军赴广西进击义军,受到都统乌兰泰器重,升同知府;咸丰二年,刘坤一、刘长佑随江忠源的楚勇进攻广西太平军;同治六年,(1862)刘长佑升任两广总督,将所部交楚军刘坤一(广西布政使)接统,留防广西。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楚勇到楚军,就是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几人在起作用,与曾国藩、曾国荃亲兄弟相比,兵员不多,官员不多,著作不多,幕僚不多,又同属湖湘大地,楚军的提法又是在早期,因此,一般都以湘军来称呼。邹富山为刘坤一当幕僚,可以说是为湘军将领当幕僚,“闻曾制军晋保五品职衔”,虽然没有查到曾制军是曾国藩还是曾国荃,但邹富山是湘军五品职衔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邹富山的后代上百人遍布湖南省的双峰县、岳阳市、常林县的乡村和城镇,务农、经商、打工、从政,后继有人。

  2006年8月10日

下载全文:
 
来源:《曾国藩研究导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