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十四岁的谭嗣同随父亲谭继洵来到甘肃秦州(今天水市)上任。时值西北大旱,陕、甘受灾严重,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大灾之后又出现大疫,因疫病而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谭继洵也病倒途中,历尽艰辛。
谭继洵到任后,在兴修水利、发展蚕桑、严禁鸦片的同时,对当地疫病的防治也十分重视,当时天花是威胁当地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疫病之一。为了预防天花,谭继洵在秦州城内设立了牛痘局,配备专职医官,每年春季谷雨后为儿童施种牛痘,并用自己的俸银购买了牛痘苗。当时距离英国人琴纳于1796年发明牛痘接种虽已八十多年,而秦州的百姓仍在延用祖传的人痘鼻苗种痘。谭继洵再三倡导种牛痘,老百姓仍不相信种牛痘比人痘高效安全,没有人敢于轻易尝试。
少年谭嗣同深知父亲劝百姓种牛痘的苦心。十四岁的他虽在北京已种过牛痘,但为了现身说法,他又带头在自己身上种了牛痘,这才消除了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畏惧心理。谭继洵非常高兴,对来种牛痘的儿童给予奖励,并派人观察接种效果。老百姓深受感动,牛痘在秦州终于普遍推广。据《秦州志》载:“时地方尚不知有牛痘,公设局劝种,民不之信,以己子先之,有从之者,奖以彩帛,遣人日往看问,民感其诚,久之始兴。”
少年谭嗣同助父推广“种牛痘”很快在当地传为佳话。二十年后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献出了年仅三十四岁的宝贵生命,联系其少年时代的经历,可见为国为民奉献牺牲是贯穿他生命始终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