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革命先觉的陈天华
作者:罗元鲲
【摘要】革命先觉的陈天华

  新化陈天华先生,为予少年时代之至友。鼓吹革命,投海而死。归葬麓山,已四十余年矣。蔓草丛中,几莫识其处,予心怦然者久之!罗君此文,极惬予怀。特交本刊发表,藉作革命史实之征考。亦山识。

  民国建造,黄蔡功高,归葬麓山,世人景仰。抗战军兴,坟墓残破,及时修建,势不应缓。今已成立黄蔡二公墓建筑委员会矣。不过鄙人有句话说,修建黄蔡墓,请毋忘革命先觉陈天华先生,请勿忘为留学生争人格投海而死的陈天华先生,请勿忘开葬麓山的陈天华先生。

  (一)陈天华的少年贫苦时代——天华,新化人,家极贫苦,老父陈善,是一个穷秀才,又拙于谋生。母亲去世最早,有一个残废的哥哥,根本不能作事,所以天华幼时,手提篮子,到各处卖些零碎东西,每天藉弄数百文钱糊口。但他很有一点天分,跟着父亲,也很认得许多字。二度梅、粉妆楼、一才子、五才子、西游记、封神榜、及陶澍私访南京等等小说,都是手不释卷的。所以动其笔来,也很清顺。

  到了清光绪戊戌前一二年,陈善先生到县城来谋生活,住在资江书院,即今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所在。一面应月课,寻点膏火糊口。一面代人家作状纸。那时新化人好讼,有点小事,动辄到捕厅衙门告状。先生的状纸,是两百钱一张的,所以生意很好。那时陈天华随着父亲来了,也常干那在乡间的生活。有一日资江书院的山长邹苏柏先生,出了一个经史课的题目,大约是论古今治乱兴亡的。后来阅起卷来,见有一文,累数千言,内多白字,每个字几把格子挤滥了。但是材料很丰富,议论很精当,引证很详明,非读破万卷书者不能,于是大惊小怪。过细查来,原来是陈善的儿子陈天华作的。因为陈天华到书院里,把子代先生捐置的廿四史,整日整夜看的缘故。山长为爱惜人才起见,便对新化巨绅陈御丞说:“你家出了一个奇人,你当救济救济吧。”御丞先生就答应了,出了一本折子,每月三斗米,一串钱,那时陈天华有了生活,就一心一意读书了。

  (二)陈天华实学堂读书时代——戊戌维新时候,湖南省城立了一个时务实学堂,新化也由邹价人、晏谷如、彭庄仲诸先生之提倡,立了一个实学堂,当教习的为罗仪陆、谢重斋两先生,以文史地算教士。陈天华也是实学堂中的学生,第一次作文题目,叫作“立志”,陈天华就顺手写成一篇,交送头卷。文曰:

  “大丈夫立功绝域,决胜疆场,如班定远、岳忠武之流,吾闻其语,未见其人。至若运筹帷幄,赞划庙堂,定变法之权衡,操时政之损益,自谓差有一日之长。不幸而布衣终老,名山著述,亦吾所愿也。至若徇时俗之所好,返素真之所有,与老学究争胜负于盈尺地,有死而已,不能为也。”

  仪陆先生看了,便高声叫绝,批了一个批:“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又加了一个顶批:“少许胜人多许。”发起案来,高高的取了一等第一名,由是全学堂的人,都知陈天华能文了。

  (三)陈天华出洋从事革命时代——己亥年底,实学堂以环境恶劣停办,陈天华就往长沙求实学院读书去了。辛丑回銮以后,西太后下诏变法,选送出洋学生,陈天华也是其中的一个。陈天华到了日本东京,就与黄兴、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鼓吹革命。那时陈天华,出了一本小册子,叫做《猛回头》,魔力很大,无论何人读了这本书的,没有不痛恨满清而起革命的,书首印了一个黄帝像,阴面印了两个歌,也是陈天华作的。其辞曰:

  “哭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想当初大刀阔斧,奠定中原,好不威风。到如今,飘残了,好似[那]雨打梨花,风吹萍叶,莫定东西〔西东〕。受过了多了〔少〕压制,作过了数朝奴隶,转瞬间,又要为牛为马,断送躯躬。怕的是刀声霍霍,炮声隆隆,万马奔腾,齐到此中。磨牙吮血,横吞大嚼,你的子孙,就此告终。哭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叫一声我的始祖公公。在天有灵,能不忧恫。望皇祖告诉苍穹,为汉种速降下英雄。”

  此外他的著作,除零星篇什,鼓吹革命外,褒然成册者,有《警世钟》、《国民必读》、《中国革命史论》、《最近政见之评诀》、《最后之方针》等书,先后在民报发表过。还有《狮子吼》一种,是天华悬想一二十年后睡狮醒来,中华自有一个花团锦簇的新世界出现。其楔子中有些列几句词曲,权且写在下面。

  《仙吕点绛唇》

  锦绣中原,沧桑几变肠千转。回首当年,天际乌〔浮〕云卷〔掩〕。

  《混江龙》

  笑处堂燕雀,纷纷颓厦闹寒暄。昨夜西山雨妒,今朝南海春妍。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土〔宇〕十余传。鱼游沸釜漫胡缠,龙潜沧海终神变,看一旦风云起陆,波浪掀天。

  《油葫芦》

  十万横磨如电闪,一霎入幽燕。挟秋霜,挥落日,扫浮烟。烽火断神州,血泪〔浪〕黄河远。毳幕走狐群,落叶西风卷。一个是千年老大无双国,一个是万里驱驰〔驰驱〕第一鞭。莫不是〔算不了〕鹬蚌相持,渔父漫垂涎。

  《西门子》〔四门泥〕

  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代越庖俎,还是他〔还他个〕一矢双穿。人生一世几华年,男儿六尺谁轻贱。精金百炼,磨砺时贤。[将军三箭,恢复利权。]便封豕长蛇,也不过再起龙蛇〔群龙〕战。

  《寄生草》

  从今后,外交策,誓还〔完〕我独立权。休教碧眼胡儿,污了庐山面。任他花县游蜂恋,还他铁血神州〔龙〕变。我定要轰〔道〕一声霹雳走春雷〔霆〕,也〔他〕虚掷了十年肝胆〔脑〕如秋扇。

  《沉醉东风》

  你看昔人〔日〕呵〔啊〕,黑沉沉,鬼泣神潜。你看今日呵〔啊〕,碧澄澄,壁〔璧〕合珠联。如此河山几变迁,而今大〔天〕地凭〔恁〕旋转。剩多少新愁旧恨,都付与梨园菊部,点缀庄严。永〔水〕晶帘卷,叫〔听〕声声激越,忧深思远。

  《尾声》

  英雄〔勇〕如许寻常见,谁〔须〕解道忧乐关怀有〔判〕后先。伫看多少风云,留与男儿演。

  读了上面那些文字,好像陈天华预知今日有这个革命时代的中华民国出现的,不可谓非湖南革命先觉了。

  (四)陈天华为留学生争人格投海归葬时代——到了光绪三十年日俄之战的时候,中国留日学生,将近万人,其中也有许多阔少玩友,夹杂在内,作那种种放纵卑劣的勾当。于是日本报纸,大登特登的说,“中国学生是无希望的,是放纵卑劣的。”那时陈天华看见了,就痛[哭]流涕,自言自语的说:“我们中国就如此罢了吗?我们中国学生果个个放纵卑劣吗?唉,怎么得了?”过了几天,陈天华就无影无踪了。后来日本大森湾海边,发现一个死尸,是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装束。搜其遗体,有一篇“绝命书”,累数万言,是告中国留学生的,署名陈天华,于是大家知道陈天华死了。绝命书要语曰:

  “吾国留学生中,有为之士固多,可疵可指之处亦不少。以东瀛为终南捷径,其目的在于求利禄,而不在乎负责任。其尤不肖者,则学问未事,而私德先坏。日报诋我为‘放纵卑劣’,使此四字加诸我而不当也,斯亦不足与之计较。若或有万一之似焉,则真不磨之玷也。……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惟留学生皆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岂特亡国而已,二十世纪之后,有放纵卑劣之人种,能存于世界乎。鄙人痛心此言,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而作此四字之反面,‘坚忍奉公,力学爱国。’恐同胞之不见听,而或忘之,故以身投东海,为诸君之纪念。诸君而念及鄙人也,则勿忘吾今日此言。慎勿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而死,而更有意外之举动。须知鄙人原重自修,不重尤人。取缔规则,可了则了,切勿固执。惟其讲求善后之策,力求振作之方,雪日本报章所言,举行报国之实,则鄙人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

    这篇绝命书发见了,于是中国留学生,无论那放纵卑劣的,□□□□□□,大家知道陈天华,是为中国争气而死的,为中国留学生放纵卑劣而死的。就在中国留学生总会,开那极热烈极悲壮的追悼会起来。随后湖南学生,就把陈天华的遗体,同益阳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进葬岳麓山。那时送葬者何止万人。这是岳麓山开葬的第一次,就是湖南公葬的第一次。自后武昌起义,革命成功,论其功绩,当推黄蔡二人。若论革命原动力,实在不能不推陈天华。今麓山之上,焦陈二都督墓咧,黄蔡二公坟咧,刘建藩墓、张辉瓒墓咧,以及一些烈士墓道,满山满谷,华表千万,均足为湖南生色。而陈天华墓,反深藏在万寿寺旁荒烟蔓草之间,若自惭形秽,敢见人者。即如鄙人者,每回往寻陈天华墓,终渺不识其处,其他可知矣。此则有心人为之长痛也。民国成立,祸乱频仍,今幸抗战成功,全国复员,湖南建设,势不容缓,修建黄蔡墓,自系不可已之事。不过比鄙人要附带说一句,请勿忘这个革命先觉的陈天华先生,毋忘这个为当日日本留学生争人格投海而死的陈天华先生,毋忘开葬岳麓山的陈天华先生。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辛亥革命史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