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教仁
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宋教仁,腹笥宏富,长于辩才,能诗善文,书法及丹青也相当可观。可惜,他短暂的一生,不遗余力地奔走于国民革命,无暇舞文弄墨,因此留下来的墨迹极少。这里介绍他仅有的两副对联,而且这两副对联都是赠予苏州籍南社社友的。
第一副行书对联:“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行书骨法果敢,浓纤间出,俯仰顾盼,风神洒落,擒得定又纵得开。对联上有一段跋语:“民国成立后一月,遇壮公于海上《天铎》社,剑光闪闪,肝胆逼人,湖海青灯,订知交焉。君于九十月间毁家成中国少年社,社友北行者再,大功告成在指顾间。用书是联,以博一笑。武陵渔父。”
宋教仁这副对联的受赠者为冯平。冯平(1887-1950),字心侠、壮公,太仓人,13岁就以第一名的考绩得中太仓秀才,后来补了太仓州议员,同盟会会员,南社首次雅集成员。1912年2月的一天,宋教仁来到了天铎报社,会见《天铎报》主笔老友柳亚子,当时冯壮公刚好在座。宋教仁对冯壮公的立身行事早有所闻。1907年壮公自日本回国,投身国民革命,自度随时有被清廷捕杀的可能,曾经把儿子飞郎托付给柳亚子。1909年,冯氏遭清政府追捕,柳亚子听传闻壮公已经牺牲,悲愤地写了《哭冯心侠》两首七律。其中有句云“白眼看人怜阮籍(君生而青白眼),青蝇作吊痛虞翻。平生知己成何用,一哭凭棺事莫论”。诗中有夹注“君去年以飞郎相片见惠,媵以书曰:余自知寿命不永,祈公他日善视此儿云云”。然而,壮公大难不死,同年11月9日秘密赶赴苏州,参加了11月13日的南社成立大会。
给宋教仁印象最深的是壮公毁家报国难那一节。
1911年9月,冯氏变卖全部家产,集资主持中国少年社,多次组织社员北行,谋杀满清权贵,10月,与同乡俞剑华率众响应辛亥革命,捣毁了以镇压太平军而得高官的巡抚钱鼎铭的专祠和南门街的清军忠祠,光复了太仓。宋、冯二人初次相见,聚谈良久,宋教仁把义胆侠心、英气勃勃的冯壮公引为知交,即席写下了上述那副对联相赠。
上联“白眼观天下”,既是写实又是用典,宋氏此处用“白眼”,语带双关,实为绝妙之笔。冯心侠的一个眼睛先天性青白眼。《晋书•阮籍传》载,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表示喜欢,白眼表示轻视,联语中的白眼可作冷眼解。这一句宋氏以幽默口吻说冯心侠以独特的眼光来观察天下变幻的风云。下联“丹心报国家”,显然,宋氏把冯壮公引为同调,相约赤胆忠心为国为民竭尽全力。
第二副篆书对联“直道文章在,交情肝胆披”;落款“千里吾兄疋(通雅)正宋教仁”。这副对联只知道受赠者为吴江的杨千里,撰作时间和地点都不明确。
杨千里(1882-1958),名天骥,吴江同里镇人,同盟会会员,早期南社社员。1904年,到上海澄衷学堂当教员,同时为报纸撰稿。1909年5月15日、10月3日,于右任等人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相继创立,杨千里出任两报主笔,1910年10月11日,《民立报》问世,杨千里被聘为编辑。这一时期,杨千里以骏公、东方、杨东方、六一翁等笔名,接连发表文章。宋教仁十分重视报纸的舆论宣传,他也加入南社,参加南社文人雅集,积极为《南社丛刻》撰稿,《南社丛刻》第四集出版后,宋教仁在报纸上专门撰写了推介南社诗文的专稿,评价其中“可诵之篇不鲜也”。再说,宋教仁本身也是《民立报》的编辑。相同的工作,共同的理想,宋教仁在《民立报》赠此篆书对联是十分自然的。不过,《民立报》从1910年10月11日创刊到1913年9月4日停刊,有近三年时间,到底此联撰写于民国成立之前,还是之后呢?还是来看一看联语吧。

杨千里
“直道文章在,交情肝胆披”,主要谈及他俩的文章与交情。内中的直道一词,有讲究。直道,本是佛家语,指不迂曲而能直达涅槃之道,宋教仁推陈出新,他的直道,正是在努力寻找的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一条不需暴动、流血、牺牲的捷径。明确提出这一思想的,是在民元之后,国民党成立之前。民国元年7月开始,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民立报》社确立为同盟会中部总会通讯处,《民立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当时,宋倾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竭力主张中国实行议会民主和纯粹政党责任内阁制。在他看来,总统固非袁莫属,但是掌握实权的内阁制必须由竞选获胜的政党去组织,从而形成国家行政指挥中心,制约总统的权力。因此,宋教仁在那个阶段决心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小党正式改组成国民党。当时的杨千里,有知识、有见地,且多方擅长,更主要的是政治思想与宋教仁基本相同。由此,宋氏的对联应当作于两人在《民立报》共事期间,也就是1912年春夏之间。

宋教仁的行书对联
宋教仁撰写对联,意在以文会友,沟通思想,鼓舞士气,继之以合力奋斗。撰写这两副对联时,宋没有带印章,事后也没有补钤印章。那副行书对联,后来加盖了“名誉者无形之资产”“心侠”“猫盦”和“壮公长寿”四颗印章,都是冯平的;那副篆书对联,始终没有任何印章,虽说杨千里喜爱书法与篆刻,但是此后的他更像一匹行空的天马,跃上了历史舞台后,致力于经世济民的奉献。
可惜的是,宋教仁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对联撰写后不到半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北火车站被暗杀,年仅3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