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基,又名汝夔,字尧澄,生于1884年,湖南武陵县(今常德市武陵区)柳叶湖人。其父以开灯笼铺为生,家境贫寒。少时就读于武陵县立高等小学堂(今常德市二中),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慨然立下革命大志。
1904年,华兴会密谋在湖南发动长沙、岳州、衡阳、常德、宝庆五路同时反清起义。副会长宋教仁主持常德一路工作,于当年9月抵常。刘复基由宋介绍加入华兴会,积极参与活动,与蒋翊武、覃振等协助宋在常德城内设立湘西联络总站,并于10月初在笔架城召开了商定起义的会议。起义失败,宋教仁亡命日本,复基避匿于常德城北门外柳叶湖乡间,与蒋翊武坚持秘密活动。次年(1905年)春,湘西马福益集会党精英于洪江,图谋再举。复基闻讯,毅然前往参加。不料起义又告失败,复基被迫逃亡日本,不久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6年初,复基受命回国,在长沙与覃振、胡有华、杨熙绩等创办中外名报代派所,并暗销《民报》及各种革命宣传书刊。当年夏,协助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禹之谟等,组织各界人士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两烈士于长沙岳麓山。事后,禹之谟被捕入狱,复基与蒋翊武潜回常德,暗设革命机关于常德城祗园寺,继续在沅澧之间招纳会员,密谋起义。1907年春,俩人参与协助萍(乡)、醴(陵)、浏(阳)起义。起义失败,清廷大肆捉拿革命党人,复基乃偕同蒋翊武避走上海,协助杨卓霖办《竞业旬报》,以通俗文体宣传革命。
1908年春,至汉口办报,任《商务报》会计兼发行员,并引荐蒋翊武进报社。不久,加入新军中的革命团体群治学社。1910年,立宪党人杨度,以附合清廷借外债修铁路之说,遭到湖南各界人士反对,避居汉口英租界。复基闻讯,便邀集旅鄂革命志士杨三鹏、李六如等百余人,在湖南会馆开会声讨,并前往英租界邀杨度出席答辩。杨拒绝出席,复基便扭住杨的辫子,将他强拖出门外,遭到英国巡捕干涉,复基被押8小时。接着《商务报》也因刊登声讨杨度文章,反对借款修筑粤汉铁路,被迫停刊。9月,群治学社改为振武学社,复基为了加强军队的策反工作,毅然加入新军四十一标三营左队当新兵。
1911年元月,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设总部机关于武昌小朝街85号,复基被推为评议部长。他们以同盟会纲领为宗旨,以研究文学为名在军中开展活动,先后在新军中发展社员3000余人,同时出版《大江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在新军中加强防范。文学社人数多,联系频繁,易于暴露,复基又脱离部队,从事单线联络工作,并积极促进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进而共同策划发动武昌起义。
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两大团体举行联合会议,决定在汉口设立政治筹备处,在武昌设军事筹备处。复基任常驻军事筹备处筹备员,负责筹划有关起义准备工作。9月24日,复基与共进会首领孙武等召开军事联合会议,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起义。推举蒋翊武为起义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并电告湖南焦达峰同时发难。由于清廷防范严密,联络困难,后又决定延期至10月11日。
会议结束后,刘复基与邓玉麟一道以常驻军事筹备员的身份驻部办公。此时,蒋翊武尚在岳阳,复基为指挥部实际负责人。他一边委托居正、杨玉如赴沪邀黄兴、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一边派李甫往岳州(今岳阳)邀蒋翊武速回鄂。
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等在汉口总机关制造炸弹失事,总机关被破获,武昌的革命机关与领导人均已暴露。军警又大肆搜捕,形势万分紧急。是日,复基正在与刚从岳州赶回武昌的蒋翊武在小朝街机关总部商讨起义事宜,得报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复基说:“事已至此,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起义。成败利钝,非所计也”。并将早已准备好的地图及方略取出交给蒋翊武。蒋阅后称赞不已。于是以总指挥的名义当即起草一道命令,派邓玉麟等分送各标营,约定于当晚12时,以南湖炮台鸣炮为号,各营同时并举。
晚10时,复基等正在小朝街机关等候起义信号,忽闻敲门声甚紧,情知有变,即手持炸弹下楼拒敌。时巡警已破门而入,复基连掷三弹,不料爆炸后弹片反弹,自伤其手,遂被捕。10月10日晨,就义于武昌湖广总督衙门外,年仅28岁。
复基虽死,起义仍于10月10日发动,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后人在武昌建武昌首义纪念馆、首义广场、三烈亭(刘复基、彭楚藩、杨洪盛),并命名彭刘杨街。故乡常德城,亦在烈士祠内供奉其灵位。他的母校常德市二中,在大门内正中花坛之上安放刘复基的大理石雕像,并铭刻其生平,以示永远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