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
作者:贾熟村
【摘要】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主张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杨度(1874—1931),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号虎公、虎禅、虎禅师、虎头陀、释虎,湖南省湘潭县石塘乡姜畲村人。比袁世凯小15岁。比袁克定大4岁。杨度于1892年捐监生。1894年应顺天乡试,中举人。1895年,师事王闿运。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咸丰举人。曾任翰林院检讨。1897年,杨度之妹杨庄与王闿运之子王代懿结婚。夏寿田亦师事王闿运。夏寿田,字午诒,湖南桂阳人,1898年戊戌科榜眼,曾任编修。1898年,杨度在长沙时务学堂与梁启超辩论《春秋公羊传》。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师事康有为,出身举人。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等逃至西安。夏寿田应诏至行在。1902年,杨度至日本留学,又回湘潭。1903年,至北京应经济特科考试。再至日本留学,与梁启超、孙中山、刘成禺等交往。1904年,与汪精卫结识。汪精卫(1883—1944),名兆铭,广东番禺人,祖籍安徽婺源。杨度与蔡锷、范源濂被推举为中国留日学生会馆评议会。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出身秀才。师事梁启超。范源濂(1876—1927),字静生,湖南湘阴人。杨度参加争取粤汉铁路废约自办活动。1905年,又与黄兴被选为湖南同乡会会长。介绍黄兴结识孙中山。黄兴(1874—1916),号克强,湖南长沙人。1906年,熊希龄随考察宪政大臣至日本,请杨度代写关于各国宪政情况的文章,杨与梁启超撰写有关文章两篇交熊。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湖南凤凰人。出身进士。1907年,杨度因伯父逝世,回籍奔丧。1908年3月,杨度在长沙设湖南华昌炼矿公司。4月,袁世凯与张之洞奏保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清廷命候选郎中杨度著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行走。是为袁世凯与杨度结交之始。6月,袁世凯在颐和园外务部公所召集会议,讨论开设国会利弊,杨度回答政府诸公质询数十条,达四、五小时之久。11月14日,光绪帝病死。慈禧太后以载沣之子溥仪为皇帝,摄政王载沣为监国。15日,慈禧太后逝世。19日,康有为、梁启超通电,谓两宫祸变,袁世凯为罪魁,乞诛贼臣,伸公愤。早在1906年8月,袁世凯与载沣共议立宪,袁主张先改组责任内阁,载沣激烈反对,出口谩骂,载振赞成袁说,载沣更怒,驳诘不胜,即拔手枪向袁射击,其随行长史将手枪夺去,袁匆匆返天津。此时,载沣贵为摄政王,生杀予夺,一言为定。遂拟置袁于死地,经军机大臣张之洞力争始已。清廷命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袁世凯回到了河南。

    1909年2月,华昌炼矿公司开工,农商部注册,获准享新法炼锑专利权十年。8月,杨度离京返湘。9月,御史胡思敬参劾杨度,请饬湖南巡抚密捕解京,审拟定罪。折留中未发。1910年3月,杨度因资政院行将召集电催入京,道经汉口,舆论认为他主张官商合办粤汉铁路,即是破坏商办,视杨为公敌,几乎为人所杀。4月,汪兆铭谋炸摄政王,被捕入狱。8月,杨度致函衰世凯,为袁谋出山任事,袁复函:“都门一别,迅已两年,伟议英姿,固无时不在念中也。昨奏手翰,备荷注存,并代商鄙人出处,语长心重,可谓实获我心,具仰相知之深,见爱之厚,不同恒泛。矧兄侵寻衰病,精力迥非昔比,遗大投艰,实难胜任。……前闻道经汉口,小受惊恐,执事主持公论,乃不见谅于人。……吾弟委蛇京邸,不克发抒素抱,良代扼腕,然环顾时局,挽回补救,终赖才隽,愿益宏所蓄以待时会,灰心思退,似觉未可。秋凉倘果过我,容再罄谈一是。

    12月,杨度奏请赦用梁启超以俾宪政,折留中。乃自行刊入《帝国日报》。1911年1月,御史胡思敬再次弹劾杨度,谓“梁启超既用,则康有为必返,三凶合谋,祸且不测”,“该逆杨度,实今日罪魁祸首,宜必有以处之”。5月,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6月,以杨度为统计局长。10月,武昌革命军起义。杨度认为革命军之起实由于清皇室之排去袁世凯,清末排满革命之言充满全国,及立宪党崛起,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袁世凯隐然为立宪党魁,海内望治,革命党势一落千丈,清室真立宪,断无革命之事。清室罢斥袁世凯,怙权弄法,贿赂公行,不真行立宪,失信于全国,革命党代之而起!袁世凯奏对时即言:“不立宪即革命,二者必居其一。”“果哉此言,不幸言中。

    武昌起义后,清廷以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很多人认为,杨度向奕劻自告奋勇,愿意促袁出山,奕劻给杨七十万两白银,使他转给袁之左右,共同促袁出山。但是,亲自参与其事的王锡彤却说杨度是“民党”,是来阻止袁出山的。与奕劻所派之阮忠枢同至洹上,王锡彤、袁克定力袒杨度,这是杨度初交袁克定。袁世凯同意出山,对他们表示:余不能为革命党,余子孙亦不愿其为革命党。意思是王鼓动袁克定为革命党了。王默然退返汲县家中。10月,袁世凯自彰德南下信阳。11月,清廷以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命迅速来京。袁抵京。杨度、汪兆铭、汪大燮等承袁意,在北京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南北停战,由国民会议协议国体。袁内阁成立,以杨度为学务部副大臣。袁克定派留日学生朱芾煌携汪兆铭函到武昌,主张南北联合。朱为冯国璋拘留,袁克定电冯营救,获释。12月,杨度等之“国事共济会”宣布解散。清廷以袁世凯为全权大臣,与民军议和。袁委唐绍仪为全权代表。黄兴电复汪兆铭转告杨度,如袁能令中国为民国,即举为大统领。杨转陈袁,袁派杨为议和代表。袁又派汪兆铭参加和议。汪与袁克定结为异姓兄弟。

    1912年1月,湖南国民协进会通电,指斥杨度“比附满酋,力请袁世凯出山”是“汉奸”,宣告死刑。胡汉民、汪精卫通电,为杨缓颊,孙中山电湖南都督谭延闿,请保护杨度家属财产。杨度与薛大可等在京成立“共和促进会”。薛大可,字子奇,湖南益阳人。

    孙中山任命汪精卫、胡瑛为议和参赞。胡瑛(1886—1933),字经武,湖南桃源人。留学日本。同盟会员。2月,清帝退位。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3月,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杨度为唐绍仪所排,离京赴青岛,拟退隐。9月,由青岛抵京,会晤黄兴。10月,梁启超回国至天津,杨度致词欢迎。“实业共济会”在京成立,举杨度为副会长。11月,黄兴邀杨度参加国民党。杨称国民党相信袁世凯,取消政党内阁始可加入。工商部召开会国工商会议,杨度为特邀代表。12月,由开滦、汉冶萍、临城、井陉、中兴、华昌矿务公司发起,在天津召开“中华全国矿务联合会”筹备会议,杨度代表华昌参加。

    1913年1月,杨度被袁世凯授予二等嘉禾章。湖南实业司呈请工商部取消华昌公司专利权,杨度强烈反对。3月,天津矿务会举袁克定为会长。由各省部督发起组织的研究宪法会在京成立,举杨度为会长。9月,熊希龄组“名流内阁”,拟以杨度为交通总长,未果,又拟任教育总长,杨称“帮忙不帮闲”拒绝。11月,袁世凯拟以杨度督办归成铁路,被交通总长周自齐拒绝(《时报》,民国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袁世凯组织政治会议,特派蔡锷、杨度等为代表。12月,又任命杨主督办汉口建筑商场事宜(《时报》,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1914年3月,杨度陪同王闿运谒见袁世凯。5月,袁世凯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杨度推荐蔡锷出任办事员。国史馆成立,以王闿运为馆长。又成立参政院,以梁启超、王闿运、蔡锷等为参政。6月,又以杨度为参政,月俸五百银元。另外,还把杨度、顾鳌列为“自己人”,加支特别费。顾鳌(1879—?),字巨六,四川广安人。留学日本。曾任宪政编查馆提调,总统府顾问。又特任陆军中将蔡锷为昭威将军。8月,杨度与熊希龄、王闿运致电湘督,请饬令湖南银行放款数百万维持湘省矿业。10月,袁世凯在怀仁堂亲授杨度以勋四位。11月,王闿运离京返湘,将国史馆印信存杨度处。

    1915年1月,袁世凯任命杨度为国史馆副馆长。又授梁启超、杨度、施愚为少卿,顾鳌为上大夫,方枢为中大夫(《时报》,民国四年元月三十日)。方枢(1886—?),字立之,安徽定远人,留学日本。曾任法制局参事。袁克定特意邀请梁启超到汤山宴会,杨度在座,袁问梁:“近来舆论都说共和制度不合中国国情,卓如先生不知有何高见?”梁答:“生平只研究政体问题,很少研究国体问题。”袁感到失望,杨度说这个书呆子是不会反对帝制的,他如此回答,不过是自高其身份而已。2月,袁世凯聘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未受命。3月,又派梁考察沿江各省司法教育事宜,梁未受命。杨度写出《君宪救国论》,托内史夏寿田转呈袁世凯。此论把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存亡,乃至东亚的安危,看作全系乎袁世凯的寿考及其英明远识。袁不当皇帝并仿效日本明治天皇、德国威廉第一,为中国奠定立宪大业万世不拔之基,中国是不能灭亡的。认为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平等自由,军队须绝对服从,德、日军队故能称雄于世界。法国、美国则富而不强。5月7日,袁世凯召集国务卿、各部总长及参政杨度等开特别会议,决定接受日本之最后通牒。31日,袁亲笔书写“旷代逸才”,由政事堂制成匾额,颁给杨度,嘉奖其《君宪救国论》。次日,杨度递呈致谢。袁将《君宪救国论》广事传播。

    7月,袁世凯令梁启超、杨度、严复等组成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宪法。严复(1854—1921),字几道,福建侯官人。留学英国。8月,美籍顾问古德诺在《亚细亚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鼓吹帝制。杨度等组成筹安会,杨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为理事。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江苏仪征人。留学日本,人同盟会。曾任总统府咨议。李燮和,湖南安化人。曾参加光复会。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多次参加反清起义。筹安会通电,称:“近者南美、中美二洲共和各国,如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莫不始于党争,终成战祸。葡萄牙近改共和,亦酿大乱。墨西哥自爹亚士逊位,党魁拥兵互竞,胜则据土,败则焚城、卒至五总统并立,陷国家于无政府之惨象。”岂非前鉴!古德诺博士亦言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段芝贵、袁乃宽、雷震春、蔡锷均表示赞成帝制。9月,梁士诒、夏寿田邀宴杨度、汪荣宝、曹汝霖筹议国体问题,曹担心列强不承认,杨称可先办世袭总统,请有贺长雄著文宣告天下(《时报》,民国四年九月六日)。10月,杨度等呈请设中美银行,资本1000万元,中美各半。在财政部立案。筹安会改为宪政协进会,此后注重立宪问题。袁世凯派刘师培、王锡彤为参政。杨度办筹安会,向财政总长周学熙商筹一百万巨款,周以财力竭蹶拒之。周学熙拟派督办至开矿省份以增收入,杨度在湖南拥有裕通锡矿、华昌锑矿,每年收入数十万,杨度与周学熙在报纸上互相攻击(《民报),民国四年十月三十日)。周学熙(1866—1947),字缉之,安徽建德人。出身举人。为袁世凯之亲信,但不赞成帝制。

    11月,经界局督办蔡锷离京至天津避日租界,取道日本转云南反袁。袁世凯派周自齐、夏寿田、杨度、孙毓筠、张镇芳参加大典筹备处(《民报》,民国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2月,袁世凯接受帝位。袁世凯六弟袁世彤写信反对帝制,袁在复信中写道:“天下者本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愚兄原为推翻专制创造共和之一份子,阅时未久,岂肯出尔反尔,发生帝制之野心?只因乱党遍布国中,莫不跃跃欲试,而总统任期仅有五年,一届任满改选,当年之革命巨子,人人有总统资格,势必举兵作乱,攘夺此最高位置,则五年一劫,地主永无宁日矣!以致人心厌乱,天下同风,公民来京请愿,公团通电呼吁,……余势处两难,……于是选举全国公民代表来京,投票公决,……咸投君主票。余终觉不安,……而全国各公团又纷电来京,……请速俯顺舆情,早正大统,以安社稷。余无法推辞,只得……效法日本……使亚洲两大国……共跻于富强之域,础国家于盘石之安。……余将届耳顺之年,一切自有权衡也。”梁启超离天津赴上海倒袁。杨度、孙毓筠等递呈促袁早日登极。云南将军唐继尧等电袁,请取消帝制,将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明正典刑。袁世凯申令,将明年改为洪宪元年。

    1916年2月,杨度等发表公电,指责云贵独立是伪共和,有召外侮之罪。3月,袁世凯撤销帝制。4月,杨度辞去参政职。5月,表示:“政治运动虽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6月6日,袁世凯病逝。次日,杨度赴府吊唁,作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评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20日,张勋通电,反对惩办帝制祸首,称:“君主民主,主张虽有不同,无非各抒己见,岂能以成败为衡?”“落井下石,既非大丈夫所为,而止沸扬汤,究与大局何益?”7月,黎元洪下令,惩办杨度、孙毓筠、顾鳌、梁士诒、夏寿田、朱启钤、周自齐、薛大可。后来,杨度又参加了张勋复辟的活动,又通电反对,认为张勋等所为,与君主立宪精神完全相反。再往后,又支持孙中山,游说曹锟制止吴佩孚入粤援陈炯明,帮助孙中山度过了难关。再往后,更参加了对李大钊等的营救活动,更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综上所述,可见杨度既是政治家,又是企业家、文学家。他曾坚持君宪救国论,张勋复辟之后,认识到君宪救国行不通,进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再进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一生,也堪称“多彩”了。袁世凯与杨度的恩怨,只可算是杨度的“前半生”,杨度的“后半生”则更加辉煌!

下载全文: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