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新化清季革命运动
作者:杨鹏程辑录整理
【摘要】邑人在清季革命运动初分内外两派,留学生革命运动陈天华(星台)、苏鹏(凤初)为首,会党组织革命运动周辛铄(叔川)、谭人凤(石屏)为倡。其后两派合流与孙、黄左提右挈,遂造成辛亥革命。

  邑人在清季革命运动初分内外两派,留学生革命运动陈天华(星台)、苏鹏(凤初)为首,会党组织革命运动周辛铄(叔川)、谭人凤(石屏)为倡。其后两派合流与孙、黄左提右挈,遂造成辛亥革命。

  满清失政,先有中日战役德宗维新而戊戌政变,继有义和拳乱,痛巨创深。西太后还京,意欲收拾人心,维持清室于不敝。民国前十年(光绪廿八年壬寅)下诏兴学,选送学生出洋,讲求新学。其时邑人被选者为陈天华、陈润霖(夙荒)、杨源浚(伯笙)、曾继梧(凤岗)、曾鲲化(搏九)等赴日留学。三年之间,官费及自费生邑人已十数。感于外人之协以谋我,又见清政日紊,人人含有革命思想。陈天华特从事言论之鼓吹,著《猛回头》、《警世钟》、《黄帝魂》等书,以通俗之韵语写国族之危痛,提倡种族革命以救国而保种。深入显出,唤起国魂。输入国内,不胫而走,于是全国学生及知识分子思想为之一变。时国人留学者流品多杂,日文部省颁布留学生取缔规则中有“放纵”、“卑劣”字样,留学生界大愤,公决全体归国以谋抵制。有依违不从者,天华大痛,草遗书数千言,嘱国人自尊自重,团结救国,自投大森海湾,死归葬麓山,举国悲悼。迄今其满面麻花,长身鹤立,下颚突出如朱元璋之状态,犹令人想像不置,不可谓非革命史中一怪杰也。

  湘人以言论倡革命者天华为首,而实行革命者当推黄兴,可分为下阶段:

  一、义勇队

  民国前九年(光绪癸卯),俄人侵我奉天,日人出而抗拒。次年,日俄交战于辽东之野。留学界同人由黄兴等组织义勇队准备开赴前线以击俄人而箝日人之口,籍作革命军队之始基。邑人如曾继梧、杨源浚、邹序彬、唐义彬、高霁等从学军事者外,苏鹏、谢国萃(价僧)、周来苏(雪根)、罗元熙(益之)、张平枢等皆入为队员。每星期六星期日各自备日钞三角,分赴京桥、上野各体育场实弹射击。旋为清日政府协谋解散。此为留学界革命组织实行工作之权舆。

  二、军国民教育会

  义勇队解散后,留学界志事受到刺激与教训,改为秘密结社,以暗杀手段对付清廷新贵,效俄国虚无党之所为,名曰:军国民教育会。本会设东京,由黄兴、杨毓麟、张学济,鄂人刘禺臣、皖人蒯若木、苏人何海樵、浙人王伟人、冀人张继、粤人胡汉民及邑人苏鹏、周来苏等主持,支部设上海。爱国女校由蔡元培、吴敬恒、章士钊、刘申叔、赵声、吴樾、徐锡龄、于右任、林长民等主持。入会仪式异常隆重,设黄帝灵,饮血酒,宣誓共救祖国,同生死。所需武器注重炸药炸弹。黄兴返国,会务由杨毓麟主持,杨与苏鹏从事于炸药之研究。

  三、华兴会及同盟会

  民国前八年(光绪乙巳),黄兴回国组织华兴会,联合会党马福益,谋在浏醴起事。苏鹏负运动留日军事学生返国责任。时在士官毕业者仅蔡锷、周家澍、张孝准、刘介藩四人以日俄战役不能入士官留滞于联队者,有程潜、陈伟丞两人,及抵沪而浏醴事败,马福益死之,黄兴间关走日本,与孙中山先生组织之兴中会,合流共组为同盟会。自后,革命运动孙黄主持而邑人参加者益多。

  在同盟会组织时代前后,邑人参加暗杀事件者有三次:

  (1)谋杀西太后事件

  杨毓麟、苏鹏以军国民教育会员研究炸药制造,为避日警耳目,计远离东京,在横滨海岸偏僻地租屋制药。偶尔失慎,杨、苏目几失明,幸无恙。复凑款制药成,持向津京出发,在京赁居草头胡同,伺西太后动静。计划在西直门外辇路下埋炸弹通电线,人隐芦莽中发火,俟西太后往来于宫殿颐和园时实行爆炸。伺京半年,渺无消息,旅资告竭,废然而返。此民国前八年上期邑人参加暗杀之情形也。

  (2)谋杀王之春事件

  万福华为刺王之春主角,湘人被波及。先是章士钊设新大陆印书馆于上海,复在英租界余庆里八号设启明书局。凡内地失败党人及回国活动者麇集于此,邑人苏鹏、周来苏与焉。刺杀案破,万入狱,章士钊往探,英捕认为万党拘之问其住址,欲得本案其他线索。章指启明书局,而此秘密机关遂被破获,英捕华探即来询问:“章士钊住在此间何室?”苏鹏出与同旋,不虞章已入狱矣,恐其不利于党务机关,否认此间为章寓,遂招其疑加捕来直上楼,杨毓麟假寐于榻,苏鹏促之起,杨即遁去。苏指章士钊之行李,令其检查,其弟陶严年轻不解事,拒之,益招疑忌,遂下令把守前后门,禁止出入,倾箱倒箧,比在杨毓麟榻下行李中检出党人名册及制造炸药法各一本及手枪剑仗等物。杨幸逃去,其未逃者黄兴、张继、薛大可、徐佛苏章陶严及邑人苏、周一同拘入捕房。时郭人漳为江西统领,为购军装来沪,来启明书局访友,与其随员彭、汤二人亦同入狱。郭与上海道袁海观为同里姻娅,由袁解释,幽禁三日释放。黄兴讹为郭氏随员,亦同出狱,时清廷极力交涉引渡,思一网打尽,赖杨毓麟、蔡元培、于右任、刘申叔、林长民等在沪奔走,经东京、湘、粤、沪、宁各地凑汇多金,延中外律师四人为之辩,获审讯六七次,历时二月余始释。惟周来苏以身怀手枪妨害租界治安罪,判处徒刑一年又三月。此民国前八年下期邑人参加暗杀之又一情形也。

  (3)谋杀铁良事件

  苏鹏出狱后,湘人张学济邀赴汉谋杀钦差检阅新军大臣铁良。良为满员中健者,派来检阅三江两湖新军,意在镇压革命运动。张意随时有刺杀机会,惟苏可与共大事。时苏意兴阑姗,未遽许行,张曰:“君何小挫而昧大事?现人财俱备,惟炸药是需,行止决于君耳。”苏遂同张赴汉。参与此事者胡瑛、成邦杰、王汉,外邑人有孙国华。时天寒岁暮,冰雪载途,遂于汉口后湖铁道旁荒僻地置药试之良效。探知铁良当由武昌黄鹤楼下官渡马头经过,张、苏二人雇小划载炸药及必需用具,由宝庆码头向黄鹤楼下出发。将傍岸,警卫哨兵厉声呼曰:“夜深来此胡为者?速靠岸检查,否则放枪。”急令划夫转舱下驶,漫应曰:“往轮船码头搭船者。”避而免,惟王汉身怀手枪追铁良渡黄河至正定,终不得,当拔枪自戕,见志吁烈矣。此邑人于民前七年参与暗杀之又一事也。

  邑人之在内地革命者为周、谭,与留学界虽不相谋而适作桴鼓之应。周辛铄,邑东大同团人,思想前进。于民国前十年(光绪壬寅)一方面创办大同小学、改造青年思想,一方面于里中一字山庄组织革命秘密会党,预备实行动作。谭人凤,邑西永靖团人,民前九年在县城创办小学,招收学生汪磊、万仁山等训练体育,灌注新智识,旋觉收效迂缓,密组会党,而以县城小学为通讯机关。民前八年,两雄相遇,筹谋合作,厘定党章以整饬其内容,印行小册子以灌输其智识,制颁党证以资信守,遣人分赴宝庆为之倡导。民前七年(光绪乙巳),周、谭会合于宝庆,计划进行步骤,以宝庆各属为基础,结伴同游湘西,芒鞋草履,跋涉于丛山峻岭间,所至结纳其首领,编制其所属,肝胆照人,众皆倾服,如纳众流而归江湖,其影响且远及黔、桂。秋返,谭经邑人曾广轼之介绍与蔡锷相识于广西,并送新化学生汪磊、杨冠陆、刘鑫、谭二式、邹永成等多人入蔡氏所办之随营学堂为军事干部之预备。其党首刘纲领发难于隆回,周辛铄在资东谋响应,清吏名捕急走日本,谭人凤自桂驰归,至则事败无及。清吏指捕之,初避长沙,再走日本。此邑人在内地革命之一段情形也。

  周、谭被迫至日本,孙、黄壮之,延入同盟会商大计。委周主持长江上游党务,欲资其所席者以谋大举,不幸病卒神户,其甥苏鹏护榇归,而内地革命运动集中谭人凤矣。

  民前五年(光绪丁未),黄兴在防城镇南关组织民军起义,谭人凤在日,急欲往,无资将其子德甲留学官费折质押百金成行。及至已不支,居越边以图挣扎。法吏以其携带违禁品逐之出境。自后河口以至黄花岗之役,人凤无役不从且无役不与黄兴为中坚人物,而其最关重要者为与宋教仁组织中部同盟会。

  南风不兢,民军屡败,民党内部发生裂痕。湖北孙武、湖南焦达峰、四川张伯祥、云南赵伸等均不满意孙先生侧重南部同盟之所为,而置东京本部于不顾,建议别为编制。而陶成章、李燮和等亦自南洋荷属来函和之。惟黄兴、谭人凤以大局攸关,向各方极力劝解,得不破裂。民国前二年(宣统庚戌),谭人凤赴日与宋教仁会商大计,以长江数千里流域握全国命脉,大会蜀、鄂、湘、赣、皖、浙、闽、苏同志于宋寓之寒香园组织中部同盟会。宋教仁、吕天民主文务;杨谱笙、潘祖彝管财政;谭人凤主党务,惟总务尚虚位以待贤。法定部务取合议制,凡事须经评论部决而后行。评议员推陈英士,范鸣仙、谭心休、淡克旸,而人凤以党务部长为议长。嗣后孙武、蒋翊武、潘振武等之发难于鄂;焦达峰、陈作新等之发难于湘;陈其美、宋教仁等之发难于沪,无不策源于此。

  以言新化除邹代藩参与谭人凤机密外,激进青年益多。民前一年(宣统三年)春,人凤回湘部署,一方面与焦达峰、文斐、陈作新、曾杰等策划长沙起事、与武汉联络事宜,一方面指导谭二式、刘鑫、孙国华、杨资伯、罗元熙、谢国萃、邹永成、谢国斌、彭安生等策划新化起事,与宝庆联络事宜,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先是邑人张平枢与王访荪(爽公)设作民译社于长沙南阳街,一方贩卖新书介绍新文化于湘人,一面供党人通讯之用。后得龙璋资助,在汉口俄租界设广惠公司门面,经运矿沙、猪鬃出口,实党人聚散之机也。黄花岗惨败之余,中部同盟会原定宣统五年大举,适铁路风潮大起,焦达峰、谭二式赴汉谒谭,主张提前发动,人凤然之。亲赴九江、安庆、金陵密商,各军同志至沪促宋教仁往汉未发,而广惠公司炸弹案突发,遂激成武昌起义,时辛亥八月十九日,即中华民国之双十节也。

当湖北三武在广惠公司试验炸弹之爆发也,清吏会同捕房前来检查,捕诛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人,并搜去党人名册一本。新军同志不自安,由熊秉坤发难,都督瑞澂出走,黎元洪为都督。谭人凤入武昌规划战守事宜。湖南亦于后十日响应,焦、陈任正副都督。人凤以湖南内情复杂,回湘调解,不意焦、陈被害,幸谭延闿出而主持,得以无事。时北军南下,汉阳失守,由龟山炮击武昌督署。黄总司令兴拟退出武昌,黎都督出避洪山。势甚危殆,群情无主,迎人凤任防守。人凤慨然就职,昼巡洪山,夜守武昌镇,把握此无可比拟之宝贵时间,故军民得以安堵无恙。加以各省响应,北军气馁,武昌得以转危为安。嗣后和议告成,清帝退位,民国确立。此则武昌革命起义之真实情形也。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辛亥革命史料》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