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左宗棠集团
作者:贾熟村
【摘要】左宗棠对于品行不端而能打仗的蒋益澧极力提拔,对于识见颇高而不能带兵的郭嵩焘不惜放弃,终于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功而官至总督、巡抚者5人,官至提督者3人,几乎,可与曾国藩集团、胡林翼集团、李鸿章集团并驾齐驱了。

    一、左宗棠集团的主要成员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出身举人,与两江总督陶澍为儿女亲家。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著有《养知书屋遗集》。

    蒋益澧(1825-1874),字芗泉,湖南湘乡人。

    刘典(1820-1879),字克庵,湖南宁乡人。

    王錱(1825-1857),字璞山,湖南湘乡人。生员出身。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在杭州经商。

    杨昌浚(1825-1897),字石泉,湖南湘乡人。出身生员。官至闽浙总督。

    刘松山(1833-1870),字寿卿,湖南湘乡人。

    王德榜(1837-1893),字朗青,湖南江华人,出身监生。

    二、在太平天国时期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起义。咸丰元年闰八月,克永安州城。二年二月,从永安突围。四月,克湖南道州。五月,清廷调云南巡抚张亮基为湖南巡抚。胡林翼荐左宗棠为张亮基幕僚。七月,太平军进攻长沙。此时,左宗棠已徙居湘东白水洞,与郭嵩焘等诛茅筑屋避乱。张亮基重礼相请,江忠源也自长沙以书来劝其行,郭嵩焘兄弟也鼓动左宗棠出山,于是至八月,左宗棠即随张亮基到长沙,缒入城内,抵抗太平军。十月,太平军撤长沙之围北上。十二月,克武昌。帮办湖南团练的曾国藩到长沙。清廷命张亮基署湖广总督。

    咸丰三年正月,太平军离武昌,沿江东下。左宗棠随张亮基到武昌。二月,太平军克南京,定为首都,改称天京。三月,清廷以骆秉璋署湖南巡抚。四月,太平天国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西征。五月,克安庆、湖口,围攻南昌。六月,曾国藩派编修郭嵩焘等援南昌。左宗堂随张亮基到黄州,布置田家镇防务。八月,清廷以署湖广总督张亮基为山东巡抚。九月,左宗棠辞归湘阴白水洞家中。十二月,胡以晃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咸丰四年正月,曾国藩誓师东征。三月,骆秉璋屡次函左宗棠,请他帮办军务,不就。左宗棠与其婿陶桄到长沙捐输,骆秉璋极力挽留,左宗棠再入湖南巡抚幕。骆秉璋对他十分信任,言听计从。四月,曾国藩败于靖港,投水自尽,被左右救起。左宗棠加以抚慰,谓“事尚可为,速死非义”。

    湖南实行抽收厘金。

    八月,曾国藩等陷武昌、汉阳。

    咸丰五年二月,燕王秦日纲等再克武昌,湖北巡抚陶恩培等死之。三月,清廷以胡林翼署江北巡抚。四月,以荆州将军官文为湖广总督。九月,曾国藩奏保办理捐饷有功之同知左宗棠等。十二月,御史宗稷辰奏举左宗棠等。

    在这一年,左宗棠等在湖南严剔钱漕征收中之浮收中饱,有不遵守之州县,欲求阻挠之吏绅,即予撤革,于是,咸丰元、二、三、四等年之民间积欠,率皆踊跃输将,使国课不至虚悬,军储不至束手,州县办公亦不至拮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民亦欢欣鼓舞。

    咸丰六年正月,道员王錱陷湖南江华,升平天国镇南王朱洪英等分走广西、广东。左宗棠等派即选道刘长佑等入江西,援曾国藩。

    四月,湖南在郴、宜设局抽收盐厘、货厘,接着,又在岳州及各府遍设厘局,每年可得厘金或八九十万至一百一二十万不等,源源供应湘军兵饷。

    五月,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大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七月,东王杨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回京诛杨。八月,韦昌辉回到天京,与秦日纲一起,将杨秀清杀死。

    湖北巡抚胡林翼奏举左宗棠,称左“秉性忠良,才堪济变,敦尚气节”,请予重用,“以储荆鄂将材之选”。

    石达开回到天京,与韦昌辉、秦日纲发生冲突,又从天京出走。

    九月,道员王錱率部北防岳州。

    十月,洪秀全应石达开之要求,命秦日纲将韦昌辉杀死,迎石达开回京辅政。

    王錱等陷湖北通城。

    十一月,石达开杀秦日纲、陈承瑢。

    胡林翼等陷武昌,胡林翼实授湖北巡抚。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之父曾麟书病死,曾国藩不待朝命,即从江西回籍奔丧。受到左宗棠的指责,双方因而失和,不通音问。

    五月,石达开因洪秀全疑忌太甚,私离天京,屯军于安庆一带。湖南派知府蒋益澧率部援广西。咸丰帝谕骆秉璋,称左宗棠“素有谋略,能否帮同曾国藩办理军务,抑或无意仕进,与人寡合,难以位置,着骆秉璋据实陈奏。”骆秉璋复奏,以“湖南军务未了”,暂不能离,将左宗棠留下。

    六月,王錱陷江西乐安。八月,王錱病死于乐安,年33岁。所部由同知张运兰,知县王开化分领。

    在这一年,左宗棠等在湖南改革漕章,增收银20余万两,民间减赋数百万,不但调整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紧张关系,也缓和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尖锐矛盾。

    咸丰八年三月,石达开由江西进入浙江,远征不归。

    五月,广西按察使蒋益澧陷郴州。

    清廷命曾国藩驰赴浙江办理军务。六月,曾国藩到长沙,与骆秉璋、左宗棠会商援浙军事。

    八月,前军主将陈玉成,后军主将李秀成大破江北大营于浦口,天京解围。

    九月,骆秉璋奏保左宗棠,称:“兵部郎中左宗棠连年筹办船炮,选将练勇,均能悉心谋画”,功不可没。清廷给左宗棠加四品卿衔。

    十月,陈玉成、李秀成大败浙江布政使李续宾部于三河镇。

    十一月,骆秉璋参劾永州镇总兵樊燮违例乘舆、私役弁兵、冒领兵粮等劣迹。清廷将樊燮革职。

    在这一年,湖南以每月三万两协济曾国藩部,每月二万两协济蒋益澧部,每月四千两协济贵州韩超部。军火、器械也随时发给。自咸丰五年至咸丰八年,对江西协发的饷银,协济之军饷,合计已达二百九十一万五千六百余两。使左宗棠深感自豪。

    十二月,咸丰帝召见郭嵩焘,问答如下:“上曰:‘汝可识左宗棠?’曰‘自小相识。’上曰:‘自然有书信来往?’曰:‘有信来往。’上曰:‘汝寄左宗棠书,可以吾意谕知,当出为我办事。左宗棠所以不肯出,系何原故?想系功名心淡?’曰:‘左宗棠自度赋性刚直,不能与世合,所以不肯出。抚臣骆秉璋办事认真,与左宗棠性情契合,彼此亦不能相离。’上曰:‘左宗棠才干何如?’曰:‘左宗棠才尽大,无不了之事。人品尤端正,所以人皆服他。’上曰:‘年若干岁?’曰:‘四十七岁。’上曰:‘再过两年五十岁,精力衰矣。趁此时人尚强健,可以一出办事也,莫自己遭踏,汝须一劝劝他。’曰:‘臣也曾劝过他,他只觉自己性太刚,难与时合。在湖南亦是办军务,现在广西、贵州两省防剿,筹兵筹饷,多系左宗棠之力。’上曰:‘闻渠尚想会试?’曰:‘有此语’。上曰:‘左宗棠何必以科名为重,文章报国与建功立业所得孰多?渠有如许才,也须得一出办事才好。’曰:‘左宗棠为人是豪杰,每谈及天下事,感激奋发。皇上天恩如果用他,他也断无不出之理。”咸丰帝的青睐,使左宗棠非常感激。

    咸丰九年正月,曾国藩之弟曾国葆决定出外谋事,曾国藩写信给他说,今日办事之人,惟胡林翼、左宗棠可与共事,此外皆若明若暗时信时疑,非你能俯仰迁就者。二月,他在给左宗棠的信中写道:“筠仙召对,圣意殷勤垂询,阁下将来自不免一出,……粤、捻内扰,英、俄外伺,非得忍辱负重之器数十人,恐难挽回时局也”。

    石达开部大举入湘,骆秉璋以战守事委左宗棠,左宗棠日夜草檄告州郡,调兵遣将,一月之内,组军四万人,巩固了防务。

    骆秉璋根据候补道王葆生到永州所作的补充调查材料,再次奏参樊燮,请旨将樊提省究办。樊被罢官拿问。永州镇总兵改由湘军副将衔周宽世补授。

    四月,清廷以蒋益澧为广西布政使。

    五月,翼王石达开攻宝庆。七月,被击败,退入广西。

    湖南布政使文格与左宗棠不和,促使樊燮在湖广递禀,又在都察院呈控黄文琛商同侯光裕通知在院襄办军务绅士左宗棠,官文因与湖南争夺饷源,争夺对王錱部的指挥权,争夺对永州镇总兵的用人权,积怨于心,也乘机上疏严劾,欲对左宗棠行构陷之计。清廷将此案交官文及湖北考官钱宝青审办,如左宗棠果有不法事情,可即就地正法。钱宝青逮捕了黄文琛、侯光裕,并传讯左宗棠到武昌对簿。八月,骆秉璋在复奏中进行辩驳,并将查明的账簿、公禀及樊燮的供词咨送军机处备查。清廷对此严斥为:“有属员耸恿,劣幕要挟”,并将原奏及全案原封未动发交湖北。在朝廷的压力之下,骆秉璋也不敢再为置辩。

    九月,曾国藩在给左宗棠的复信中写道:“得闻樊案又生波折,深恐台端愤悒自伤,适丁果臣一信,道所以处之之法甚精当,想润帅已抄送左右矣。”审办樊案的钱宝青,是曾国藩的门生,曾国藩也极力在钱宝青处为左宗棠说情。

    接着,胡林翼也致信官文:“湖南左生季高,性气刚烈矫强,历年与鄂省交涉之事,其失礼处久在山海包容之中。涤帅所谓宰相之度量,亦深服中堂之德大,冠绝中外百寮也。来谕言湖南之案,……其案外之左生,实系林翼私亲,自幼相处,其近年脾气不好,林翼无如之何。如此案有牵连左生之处,敬求中堂老兄格外垂念,免提左生之名。此系林翼一人私情,并无道理可说。惟有烧香拜佛,一意诚求,必望老兄俯允而已。”

    消息传到了在京居官的郭嵩焘处,郭嵩焘请王闿运向肃顺求情。肃顺说:“必俟内外臣工有疏保荐,余方能启齿。”郭嵩焘乃挽同值南书房的潘祖荫出面营救。潘乃奏称:“左宗棠之为人,素性刚直,疾恶如仇。该省不肖之员不遂其私,衔之刺骨,谣诼沸腾,思有以中之久矣!近闻湖广总督官文惑于浮言,未免有引绳批根之处。”还说当前“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咸丰帝果问肃顺,肃顺即称赞左宗棠:“赞画军谋,迭著成效”,“人才难得,自当爱惜。”但是,左宗棠不愿继续与“疑我忌我者为伍”,仍于十二月,离开了湖南巡抚幕府,结束了他的幕客生源。

    咸丰十年正月,左宗棠离开长沙北上,打算到北京参加会试。官文在密奏中称左宗棠“潜身入都,营谋脱罪,请敕步军统领访擒送鄂。”三月,左宗棠到达湖北襄阳,安襄郧荆道毛鸿宾向他出示了胡林翼的密函,使左宗棠知官文仍思构陷之策,“蜚语已满都中”,乃废然而还。

    闰三月,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大破江南大营,天京再次解围。

    左宗堂至宿松会晤曾国藩。四月,清廷征求如何使用左宗棠的意见,曾国藩奏称:“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或饬令办理湖南团防,或简用藩、臬等官……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左宗棠离开宿松,回湖南募勇。清廷命左宗棠以四品京棠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

    五月,胡林翼奏保左宗棠,清廷允许左宗棠募勇6000人。又欲派左宗棠督办四川军务,左宗棠不愿入川。胡林翼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季高不愿入蜀,以素与萧军不和,愿依丈而行,……季高谋人忠,用情挚而专一,其性情偏激处,如朝有争臣,室有烈妇,平时当小拂意,临危难乃知其可靠,且依丈则季公之功可成……临时决疑定策,必大忠于主人。”六月,曾国藩上《请留左宗棠襄办江皖军务折》,称左宗棠之才可独当一面,请仍令督勇来安徽。清延以曾国藩为钦差大臣,实授两江总督。

    八月,左宗棠自长沙统王开化、刘典、杨昌浚等军由醴陵出江西开往皖南。九月,到达江西景德镇。十月,左宗棠到安徽祁门晤曾国藩共商军事。

    十一月,道员王开化,训导杨昌浚、刘典等陷江西德兴、安徽婺源。曾国藩奏称:“左宗棠初立新军,骤当大敌,昼而跃马入阵,暮而治事达旦,实属勤劳异常。”

    左宗棠还替曾国藩起草了《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受到胡林翼的称赞。曾国藩在复胡林翼的信中写道:“借夷助剿一疏,系左季翁捉刀为之,鄙人不办此也”。

    咸丰十一年二月,侍王李世贤自婺源至乐平,为左宗棠所败。左宗棠先胜后败,退回景德镇。三月,左宗棠大败李世贤于乐平,李世贤东返入浙。四月,曾国藩奏称:“左宗棠以数千新集之师,破十倍凶悍之贼,深明将略,度越时贤,请改帮办军务,储为大用。”清延命左宗棠帮办钦差大臣曾国藩军务。五月,左宗棠升为太常寺卿。六月,王开化败赖文鸿等于江西德兴。七月,广西按察使蒋益澧等陷广西浔州府。大成国起义失败。八月,曾国荃陷安庆。湖北巡抚胡林翼病逝于武昌,年50岁。九月,道员王开化以病归,旋卒。十一月,李秀成再克杭州。十二月,清廷接受曾国藩的举荐,以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左宗棠奏调蒋益澧援浙。奏请令刘培元来衢州,取代李定太署衢州镇总兵。

    同治元年正月,清廷以蒋益澧为浙江布政使,命速自广西赴任。二月,左宗棠督即选道王开来、知府刘典、同知刘璈等陷遂安。三月,曾国藩派李鸿章率淮军到达上海,署江苏巡抚。五月,清廷接受左宗棠的举荐,以刘典为浙江按察使。七月,左宗棠奏衢州镇总兵李定太请假回籍,所部五千余人均遣散。闰八月,蒋益澧率广西左江镇总兵高连升等到衢州,陷寿昌。十一月,知府魏喻义陷严州。

    同治二年正月,蒋益澧等陷汤溪、龙游、兰溪、金华、义乌、诸暨、桐庐。左宗棠奏请将温处道支方廉、玉环厅同知白让卿、署常山县王兰、开化具曹建春、试用知县江允中等勒休、革职。二月,清延以左宗棠部欠饷9月,严令湖北、广东速筹接济,并命湖南、江西继续报解。因已革浙江按察使段光清办捐有功,左宗棠奏请赏还其原品顶带。三月,清廷接受左宗棠之推荐,以苏松粮道郭嵩焘督办浙江松所盐务。浙江按察使刘典、副将黄少春、同知王沐等陷黟县,襄王刘官芳退去。清廷以左宗棠为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四月,翼王石达开在四川越隽降于参将杨应刚。六月,清廷以郭嵩焘署广东巡抚。八月,浙江布政使蒋益澧陷富阳,进逼杭州。九月,总兵黄少春等陷昌化。十月,刘典丁父忧,左宗棠允其回籍治丧。李鸿章陷苏州。十一月,左宗棠督道员魏喻义、康国器、杨昌浚,总兵朱明亮、刘清亮、罗大春等进改余杭,获胜。淮军总兵程学启、杨鼎勋,侍讲刘秉璋等陷浙江嘉善。淮军入浙,非左宗棠所愿,及连受各城之降,委任官守,左宗棠尤为衔怨。十二月,太平天国浙江海宁守将会王蔡元隆向蒋益澧投降,改名蔡元吉。蔡元隆,为湖南岳州人,是忠王李秀成之婿,曾在江苏太仓伪降,伤及李鸿章之弟李鹤章。李鸿章对左宗棠纳蔡元隆之降,颇为愤怒。在这一年,左宗棠因争厘金与曾国藩发生矛盾,在复曾国藩的信中写道:“因公既许免浙盐之厘,未便再有辩驳,故止不言,亦虑公与弟均尚气好辩,彼此争论,更涉形迹,于大体多所窒碍也”。

    同治三年正月,太平天国桐乡守将忠莱朝将何培章降于蒋益澧。二月,以攻陷宁波、慈溪、余姚出力,左宗棠奏准赏英国总兵乐德克、法国参将德克碑等功牌等物。蒋益澧督提督高连升、洋将德克碑等陷杭州,康围器等陷余杭。曾国藩在奏折中,有“扫清歙南”字样,歙南属浙江,左宗棠认为是与他争功,移咨曾国藩,而曾国藩所说的歙南是指歙县南乡,属于安徽,并非与左争功,乃复咨调侃之。

    三月,左宗棠到杭州。道员杨昌浚、总兵罗大春等陷武康,提督高连升等陷德清。太平天国石门守将归王邓光明降于蒋益澧。

    四月,李鸿章陷常州。

    清廷接受左宗棠的举荐,以福建水师提督杨岳斌督办江西皖南军务,浙江按察使刘典帮办军务。赵烈文说左宗棠的奏举折内容是:一以见左部援江西之速,一以见左部人数之单,言常州、丹阳窜贼甚多,则见皖西之受害不由于浙,言湖州踞逆坚持不下,则以见浙境之过贼无可分邀,而旁敲侧击,复见金陵之兵力甚充,不必视为过重,及曾国藩之用人,未能尽人之长。赵烈文认为左宗棠在“寸楮之中,凶锋四射,似乎天下舍己之外,更无公忠体国之君子。吁!险矣!”杨岳斌请曾国藩代他辞去此项任命,曾国藩促他到江西就任,不肯代辞。

    洪秀全病死于天京。

    六月,知府刘璈等陷孝丰。

    曾国荃陷天京,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到湖州。曾国藩奏称:“据城内各贼供称:……城破后,伪幼主积薪宫殿,举火自焚等语,……查明自焚确据,续行具奏。”

    七月,左宗棠奏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供:伪幼主洪填福于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二十六日,堵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清廷得报后,发出上谕,称:“左宗棠奏……洪填福凉即洪福填,昨据曾国藩奏洪福填积薪自梦,……其为逃出,已无疑义。湖熟防军所报斩杀净尽之说,全不可靠。着曾国藩查明,此外究有逸出若干,并将防范不力之员弁,从重加办。”曾国藩复奏称:“至防范不力之员弁……碍难查参。且杭州省城克复时,伪康王汪海洋、伪听王陈炳文两股十万之众,全数逸出,尚未纠参,此次逸出数百人,亦应暂缓参办”。

    蒋益澧、高连升、刘树元、罗大春、德克碑等陷湖州,杨昌浚、刘璈等陷安吉。

    八月,总兵刘明灯在徽州擒忠二殿下李容发。

    九月,按察使席宝田在江西石城俘获幼天王洪天贵福。

    左宗棠奏称:“曾国藩称杭城克复,十万之众,全数窜出,所谓十万全数,果何据乎?……金陵报杀贼净尽,杭州报贼首已窜出也,臣欲纠参亦乌得而纠参之乎?……因意见之蔽遂发为欺诬之词,似有未可。臣因军事最尚质实,故不得不辨,至此后公事,均仍和衷商办,臣断不敢稍存意见,自重愆尤。”清廷得报后渝称:“览奏均悉,朝廷于有功诸臣,不欲苛求细故,该督于洪幼逆之入浙,则据实入告,于其出境则派兵跟追,均属正办。所称此后公事仍与曾国藩和衷商办,不敢稍存意见,尤得大臣之体,深堪嘉尚。”但是,左宗棠与曾国藩经过此次反复辩驳,从此失和,不再通信联系。

    十月,因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清廷封左宗棠一等伯爵,赏蒋益澧骑都尉世职。

    左宗棠从杭州出发,前往福建督师。所部分为三路,帮办福建军务刘典部八千人,合记名臬司王德榜部四千数百人为西路;提督黄少春,副将刘明珍两军四千六百人为中路;提督高连升,知府魏光邴部四千五百人为东路。十一月,左宗棠到达福建浦城。康王汪海洋等大败刘典于长汀。十二月,刘典败汪海洋于连城。

    这一年,左宗棠奏准将绍兴所属八县正杂钱粮统照银数征解,革除一切摊捐及陋规。又奏准减去湖州漕额三十分之八,裁汰所有浮收陋规。

    左宗棠部在浙江,共支用勇弁口粮、薪水六百二十余万两,遣撤太平军降众三十余万两,军械、炮火、船只六十余万两,勇练赏恤六十余万两,共计七百七十余万两。他请旨奖励筹饷有功人员,计有江西布政使孙长绂,江西盐道沈元泰,福建布政使张铨庆,浙江杭嘉湖道苏式敬,宁绍台道史致谔,已革湖南补用道王加敏,江西试用道胡光墉,闽浙总粮台提调、衢州知府林聪彝等。

    同治四年正月,左宗棠又奏调浙江督粮道周开锡、记名道吴大廷、按察使衔福建补用道胡光墉、刑部员外郎张树菼等到福建相助办理。四月,署浙江提督高连升、记名提督黄少春、署福建按察使王德榜、知府魏光邴等陷漳州,侍王李世贤走西南退去,刘典等陷南靖、平和。五月,刘典等大败李世贤于永定。八月,高连升等陷广东镇平。清廷命左宗棠赴广东督师。十一月,左宗棠抵广东大埔。十二月,刘典、高连升、王德榜等陷嘉应,南路太平军完全失败。

    在这一年,左宗棠等又奏准减杭嘉湖三属米二十六万石。缓和了阶级矛盾。

    同治五年正月,左宗棠自潮州班师回福州。二月,清廷接受左宗棠的荐举,以蒋益澧代郭嵩焘为广东巡抚。八月,调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十月,命甘肃按察使刘典帮办左宗棠军务。左宗棠檄调吴大廷为台湾道,刘明灯为台湾镇总兵。

    同治六年九月,刘典、高连升、刘松山逼陕西富平,张宗禹北走。

    同治七年正月,张宗禹等入保定境,清廷震惊,命钦差大臣左宗棠总统直隶境内备军。

    二月,提督刘松山等败张宗禹于献县。左宗棠抵保定,督军追击。四月,广东提督刘松山等败张宗禹于山东商河。左宗棠与李鸿章会商军务于德州桑园。五月,刘松山等败张宗禹于南皮。六月,张宗禹投徒骇河死,捻军完全失败。七月,清廷以平捻功,给左宗棠加太子太保衔。

    三、结束语

    中国传统,对人才的要求,讲究德、才、资三个方面,左宗棠与曾国藩比较,曾国藩偏重于德,左宗棠偏重于才,例如王錱报假胜仗,曾国藩深恶之,左宗棠则重用之。左宗棠在复胡林翼的信中写道:曾国藩尝叹人才难得,吾窃哂之,“现在湘省所用,皆涤公用之而不尽,或吐弃不复召者,迨湘省用之而效,涤又往往见其长而欲用之矣,然则涤之弃才不已多乎”。左宗棠对于品行不端而能打仗的蒋益澧极力提拔,对于识见颇高而不能带兵的郭嵩焘不惜放弃,终于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功而官至总督、巡抚者5人,官至提督者3人,几乎,可与曾国藩集团、胡林翼集团、李鸿章集团并驾齐驱了。

下载全文:
 
来源: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