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对曾国藩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个重要人物洪秀全的研究
作者:苗体君
【摘要】研究曾国藩最不能回避的一个人物就是洪秀全,可以说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造就了曾国藩,晚清洪秀全是以“贼”的身份出现在官方的史料文本中,所以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是以清朝中兴名臣的身份被载入史册,这时间是全盘肯定曾国藩,继而全盘否定洪秀全。给洪秀全翻案开始于以革命家著称的孙中山,而大规模给洪秀全翻案是在1949年以后,曾国藩曾经是青年毛泽东的偶像,但后来毛泽东认为自己与洪秀全有颇多相似的地方,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于是乎给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翻案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1949年以后,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大陆研究太平天国的人数超过了当年太平军的人数,其目的就是全盘肯定洪秀全,进而全盘否定曾国藩。

  研究曾国藩最不能回避的一个人物就是洪秀全,可以说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造就了曾国藩,晚清洪秀全是以“贼”的身份出现在官方的史料文本中,所以剿灭太平天国的曾国藩是以清朝中兴名臣的身份被载入史册,这时间是全盘肯定曾国藩,继而全盘否定洪秀全。给洪秀全翻案开始于以革命家著称的孙中山,而大规模给洪秀全翻案是在1949年以后,曾国藩曾经是青年毛泽东的偶像,但后来毛泽东认为自己与洪秀全有颇多相似的地方,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于是乎给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翻案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1949年以后,有一段时间在中国大陆研究太平天国的人数超过了当年太平军的人数,其目的就是全盘肯定洪秀全,进而全盘否定曾国藩。今天我们该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曾国藩呢?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认真研究洪秀全,给洪秀全一个历史定位,可以说洪秀全是曾国藩研究中不能回避的一个历史人物。

  科举的屡屡失利使洪秀全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洪秀全生于1814年1月1日,其远祖洪皓,今江西鄱阳人,南宋末年进士,在南宋王朝中身居要职,南宋灭亡后,洪氏族人散居于广东的潮州府,被广东的土著居民称为客家人。后又迁至嘉应府,复又迁至广州北面的花县。

  洪秀全的父亲洪镜扬是其远祖洪皓的第十六代传人,是位老实憨厚的佃农,在花县靠租种别人的土地生活,他共有五个子女,长子是洪仁发,次子洪仁达,长女洪辛英,三子洪仁坤,也就是洪秀全,次女洪宣娇。三个儿子中洪仁发愚钝,洪仁达木纳,只有洪秀全比起两个哥哥来略显聪明。

  客家人有崇尚读书的习俗,洪秀全也就成了其父亲的唯一希望了,省吃俭用供洪秀全进村里的私塾读书,在私塾的几个孩子当中洪秀全算是最聪明的一个,村里的人称他“才学优俊”。1828年,16岁的洪秀全经过7年的寒窗苦读之后,去广州参加考取秀才的府试,因学识尚浅,加上临场发挥不好,洪秀全最终落选。后又经过8年的准备,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去广州参加考试,但仍然是以失败告终。1837年洪秀全再次振作精神,第三次去广州参加考试,他的心理上已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身体垮下了,最后在友人的帮助下雇了一顶小轿,把他抬回了家,回到家中一病就是40天,高烧不退,糊话连篇,生命垂危,他无脸面对父老乡亲,病好后,洪秀全变成了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村里的人都说他疯了。后又经过6年的精心准备,1843年30岁的洪秀全第四次去广州应试,结果仍然是名落孙山。

  科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依据,其最大的特点是公平、公正、公开,比两汉的察举制及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一伟大的进步,但科举制的大门只向少数的优秀文人开放。洪秀全虽然经过了二十四年的艰辛努力,但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中,他怀着满腔的仇恨,发誓“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洪秀全创建的教会应该是邪教组织

  当时,有个名叫朱九畴的人,创办了“上帝会”以恢复大明王朝为宗旨,处于绝望中的洪秀全便与冯云山一同拜朱九畴为师。朱九畴死后,洪秀全被公推为教主,当时的官府对“上帝会”加大打击力度,为了逃避官府打击,洪秀全到香港拜英国牧师郭笠士为师,凭借外国耶稣教势力抗拒官府。后来又以传教为名,云游到了广西。此时的广西遇上了大饥荒,到处是饥民闹事,盗匪烽起,百姓苦不堪言,洪秀全借此机会创建了“拜上帝会”,准备揭竿起义。洪秀全谎称暴死,其胸腹不冷,七日后才苏醒过来,称上帝召他去了,天帝叫耶和华,耶稣是他的长子,洪秀全是次子。此后洪秀全就一个人躺在一间屋子里,禁止别人窥伺,也不进食,没有受过教育的山民们,凭着对宗教的信奉,纷纷来投靠洪秀全,人数越来越多。

  桂平县县令认为洪秀全图谋不轨,就把洪秀全抓了起来并送交广西巡抚郑祖琛处置,巡抚是个笃信佛教的人,不久就把洪秀全放了出来,这使得洪秀全其人更加神秘。金田村在桂平县地界,客居在这里的外乡人素来就与当地居民混居在一起,互相仇视。村里有个叫韦昌辉的,家里十分富裕,与洪秀全的关系十分的好,后来韦成为北王,是太平天国最主要的将领之一,村里韦的反对者就把韦造反的罪状报告给了桂平知县,韦昌辉被捕入狱,后通过贿赂被释放,但清廷的一个副将却不愿放过韦昌辉,他带兵包围了金田村。1850年7月洪秀全下令各地会众到金田村集中,组建军队,拜上帝会的会众们变卖家产,同年11月间组成1万多人的军队,洪秀全把他们分为“男营”和“女营”,进行军事训练,积极准备起义。

  洪秀全毕竟是一个再三落第,不良不莠的农民,身上有着农民小知识分子的通病,即狂妄自大,唯我独尊。过多的自负带来的往往是自私,洪秀全的思想是以基督教为表,以封建专制主义和小生产者的空想主义为里的宗教,又有自私自利的小肚鸡肠。他自称是“古往今来独一真主”,“是照耀万方的太阳”,“是从盘古氏数到明末,数来数去,总觉得自己应数第一”。其有诗云:“一张天榜蔑古贤,文王武王皆是犬,屈指盘古迄明世,风流数我洪秀全。”虽然历史已到了近代,但洪秀全的思想里体现更多的是愚昧、落后,对文明更是一无所知。特别是他有封建的皇权思想,早在金田起义以前,他就偷偷地做好了龙袍,1851年3月23日太平军刚刚举起大旗,还处在敌人的包围之际,洪秀全就在东乡迫不及待地称天王了,并以天父的名义发布告日: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地(他)出一言是天命,尔等要遵。尔等要真心扶主顾主,不得大胆放肆,不得怠慢也。若不顾主顾王,一个都难活也。用宗教去恐吓广大将士。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仿照封建等级制度,洪秀全开始了封王的活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规定以上各王受东王的节制,从此杨秀清便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最终酿成了几年后的为争夺权力的天京事变,即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诛杀杨秀清,后又令石达开等诛杀韦昌辉,后洪秀全又让其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监视石达开,最后逼走了石达开。

  洪秀全是色鬼并否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阉割太监的活动

  满清时期,广东、广西许多志士秘密结成社团,以学术研究为名,以图恢复大明江山,广东的梅县有位士族出身的老人,时人尊称其赖公,他熟读明史,向社团捐助了大量资金。他有一个女儿,漂亮文静,聪慧贤达,前来求亲的人络绎不绝,赖公果断的一一回绝了,他的妻子黄氏不解的问其回绝缘故,赖公则说:“碌碌无闻的人怎配做我的女婿。”一次赖公在广州听一位朋友讲到洪秀全后,便托其花县的亲戚去探访洪秀全,并把女儿许配给了洪秀全,当时洪秀全家境贫寒,赖公随后给洪秀全许许多多经济上的帮助。金田起义的前一年与洪秀全成婚,后被洪秀全册封为王后。洪秀全与古代帝王相比毫不逊色,1851年永安封王同时,虽然当时处境艰难,洪秀全已拥有了36个妻妾,东王杨秀清也由起义前的光棍汉变成了拥有36个妻妾的王爷。连翼王石达开也有7个妻妾,为了达到绝对占有这些女性的目的,洪秀全开始推行古代帝王皇宫的太监制度,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阉割,据史料载: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就下令一次阉割十岁以下的男童800—900人之多,因阉割的“技艺”不精,存活的仅有“十之二三”,然后分给天王、东王、翼王等,在近代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一幕。

  等到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把南京改为天京定都后,洪秀全立即大兴土木,在清两江总督府的基础上修建豪华富丽的天王宫,谁知刚刚建好,一场意外的大火把宫殿完全烧毁,第二年洪秀全又开始续建宫殿,其华丽程度远远超过了原来天王宫,其它王爷也在天京营建各自侈奢的王府,随后洪秀全便深居内宫,纵情享乐,妻妾也由永安时期的36人增至88人,还四方挑选几千宫女,供洪秀全一人享用。当时就连洪秀全九岁的儿子,即后来的幼天王洪天贵,也拥有了四个妻子,而对广大的太平军将士们,长期实行男馆、女馆的分居制度,不允许夫妻间过正常的夫妻生活,对于违令者处于极刑,对后宫的众妻妾洪秀全对她们进行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说教。

  对于广大读书人,洪秀全恨得要死、恨得要命,因为文人知书达理,不好糊弄,而洪秀全的治国原则就是蒙昧主义的,倡导愚民政策,用邪恶的宗教麻痹人民,所以太平军所到之处,广大读书人望风而逃,当太平军攻陷南京城后,恰在此时东王杨秀清患了眼疾,找遍了整个南京城也没有见到一个医生。当时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听到太平天国的故事后,开始时马克思十振奋,给予了太平天国肯定的评价,但后来马克思对太平天国有更多的了解后,他彻底改变了以前的评价,把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形容成东方魔鬼,是一种邪恶、腐朽、反动的势力。

  清政府给洪秀全定位是灾星、邪教主、暴君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通过读书实现其精神世界的飞跃,然后通过科举的由秀才、举人、进士的层层选拔,最终达到入仕,在仕途中又南职位低微的小官开始,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凭其政绩走向更高层的仕途,做更大的官,就是靠这种体制维护着一个国家机器运转,历朝历代,靠的就是那些经世致用的人才。往往有两类人是最误国的,一类是虽然读了很多的书,也通过了科举入仕的途径,但只会纸上谈兵式的空谈,缺少实际工作的磨炼。另一类便是读了一点点书,因其能力不足于入仕,被阻于科举门外的读书人,他们带着愤懑走向反抗的道路,洪秀全便是最后一类人,西方人习惯把农民运动称为暴民政治。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人口数量上,就因战争死掉了一亿一千二百万,是当时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学术大师冯友兰先生在评价太平天国时说,如果太平天国胜利了,中国的历史就会倒退几个世纪。当时的清政府也是把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视为邪教,对洪秀全的评价是:灾星、邪教主、暴君。

  洪秀全从金田起义开始就有浓厚的封建皇权思想,永安封王时就模仿封建伦理道德制订了《太平礼制》、《幼学诗》。进攻长沙时,1853年1月17日洪秀全穿着古代帝王的服装,并有鼓乐伴奏,随行人员达几百之多,洪秀全坐在八抬大轿进了武昌城。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进入南京城时就更加威严了,坐在16人抬的轿里,并让路人跪迎。随后便深居内宫,一心迷恋在宗教里。整天装神异鬼,不理朝攻,军攻大权全部交东王杨秀清处理,当时许多太平军将士只知道有东王杨秀清,他们甚至于怀疑天王洪秀全是否存在。天京事变后,天王杀掉了杨秀清、韦昌辉后,对石达开也产生了怀疑,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迫于军事的压力又封九十多人为王,军事上由患王李秀成负责,而内政则由他的两个愚笨的哥哥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二人共同负责,两兄弟贪婪阴险,狼狈为奸,专横跋扈,嫉贤妒能,胡作非为,加上与洪秀全同一祖父的兄弟,被封为恤王的洪仁政,干王洪仁玕,号称“洪氏四王”,他们四人勾结起来,共同排斥忠王李秀成,为了分散李秀成的军事实力,洪秀全进行了大规模的封王运动,到1864年1月11日太平天国封王的人数达2700多人,各个王爷之间军事上各自为正,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集体作战的能力。在用人上洪秀全任人唯亲,对外姓人洪秀全都不信任,并把忠王李秀成的家人当作人质关押起来。其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本身带有很大的落后性,政治上实行的是中世纪式的专制统治,经济上实行的是推残资本主义生机的平均主义,文化上实行历史的虚无主义,严重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

  1864年3月初,湘军把天京城团团围困,天京城与外界的联系完全中断,不久天京城中粮食用尽,许多人被饿死,为此李秀成打开城门让城内的饥民外逃,而洪氏四兄弟却趁机搜刮出城饥民的钱物,此时的洪秀全已彻底沉迷于他的“天国”中,断然回绝了与李秀成同去江西的计划,为了解决粮食的危济,他还天真地下令在城内拆毁民房种麦子用以救饥……

  1864年6月2日,洪秀全去世……

  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军攻陷。

  罪有应得的洪秀全死因的三种说法

  其一是服毒自杀说,这种说法一百多年来一直被史学界认可,流传颇广,被视为权威的说法。在天京城将被攻陷时,洪秀全是不会作阶下囚的,并忠心以身殉国,在他死的前两天,即1864年5月30日为仳发布了一条诏令,曰:“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同天父天兄领天兵,保固天京”(郭延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第107页),况且洪秀全当时正值中年,身体强壮,有史料载:“天王五十一岁,身材高大,体格强壮。他永不死的,但待厌倦尘世之时,将有龙车自天下降,彼将乘之上升。”(《天说游记》、《太平天国》第六册、第950页)对自杀洪秀全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当忠王李秀成劝他弃城远走江西再图宏志时,他写了一首诗表达他以耶稣舍身上十字架和肖朝贵、冯云山战死为榜样,为太平天国的事业献身的勇气,诗云:“神爷试草桥水深,为何吃粥就变心?不见天兄舍命顶,十字架上血漓淋。不见先锋与先导,立功天国人所钦!”

  当天京被湘军围困时,洪秀全最帖身的人就是其族弟和忠王李秀成。洪仁玕的自述中记载:“在我们之中其享福最久者,首推天王。起自广西田间首事诸人,惟彼存留至最后,而其结局并非丧在妖军之后,却在自己之手。”(《太平天图》第2册,第855页)说的是在金田起义后,冯云山、肖朝贵、杨秀清、韦昌辉等诸王先后死掉,最后只留下洪秀全一人,并且是自杀身亡的。忠王李秀成被捕后,在《李秀成自述》里对洪秀全的死也有翔实记述:“九帅(指曾国荃)之兵处处地道近城。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燥,即以四月二十七日(阳历6月2日)服毒自杀。”(《太平天国》第2册,弟833页)。洪仁玕和李秀成算是当时最知情的人加上洪秀全个人留下的文字资料,看来自杀是最可信的。

  与太平天国对峙多年的湘军主帅曾周藩,在1864年7月26日给清廷的奏稿中说,根据多方打探的消息,现已证实“洪秀全实际本年五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随后8月8日曾国藩又向清廷详奏洪秀全死的情况。曰:“直至六月二十七日始从伪宫内掘出(洪秀全的尸体),二十八日扛至营次。有伪宫婢,系道州黄姓女子,即手埋逆死者也。臣亲加讯问,据供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攻急,服毒身死,秘不发丧……”(《曾国藩全集》,1948年世界书局版,奏稿,(六)第659页)。

  此外在忠王李秀成部下任职多年的英国人哈利,他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中写道:“敌人逼得太平王吞金自尽”。那时还有另外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书名叫《能静居士自述》,书的作者是曾国藩的高级幕僚赵烈文,也记述洪秀全是“吞金而绝”。不论是服毒,还是吞金,总之洪秀全是自杀身亡的。海外关于太平天国研究的书,还有港台地区的书籍均认为洪秀全是自杀,出版书籍也是以“自杀”进行表述的。

  其二是病死说,这种说法源于二十世纪的六十年的中国大陆,当时大陆的学者们认为像洪秀全这样一个伟大的农民领袖决不会服毒自杀,而应该死得十分壮烈,“自杀”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运动的“诬蔑”。

  其依据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一百多年的《李秀成亲供手迹》被发现了,书中关于洪秀全的死有二处文字记载:“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药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一时间大陆史学界认为洪秀全是病死的,随后出版的教科书上均采用病死说,认为曾国藩为了向清廷请赏,对李秀成的供述进行了文字上的篡改。但在曾国藩家发现的《李秀成亲供手迹》是不是李秀成的手迹,至今也不能断定,况且也难于断定,所以20世纪60年代后大陆的著名史学家在其著作中仍然认为洪秀全是“服毒自杀”的,如:郭洙若的《中国史稿》、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牟安世的《太平天国》,束世徵的《洪秀全》等。

  另外一条依据是洪秀全的长子洪天贵,即幼天王,在被捕后的自述中说:“本年四月十九日,老天王病死了。”很显然,洪天贵是为了美化洪秀全的需要,才说是病死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其三说是久吃甜露致病而死。岁尔冈和周村合著的《洪秀全论》中说:“洪秀全因天京缺粮,久吃甜露充饥,致病而逝世。”当时天京城被清军团团围困,一个多月后,全城粮食用尽,饿死了许多人,这时天王带头吃一种苔藓野草以充饥,这种草叫甜露,许多大臣奏云:“此物不能食得”。因为有毒,天王便说:“取来做好,朕先食之。”后致病而死,颇有点现实主义的文学色彩。

  总之,自杀说最为可信。

  洪秀全自杀后,太平军将其尸体秘密埋葬在天王府的花园里,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清军攻破,清军头目肖孚泗带领一支清军进入天王府,进行抢劫后,便放火烧掉了天王府,不久,清军的另一个头目李臣典又带领一支清军进入天王府,他们的动手在地下寻找窖藏的金银,挖掘时,挖出了刚埋下不久的洪秀全的尸体,尸体没有用棺木,全身包裹着绣着龙的黄缎子,就连胯和脚上也都系着黄缎子,秃头,胡须还完整地保存着,但已经花白了,左股、右膀上的肉还没有全部脱落,先是用火焚烧尸体,然后又把尸骨辗碎,把骨灰和火药放在一起,放入大炮中开炮轰散,最后变得无影无踪。

  洪秀全后裔的最后去向

  据史书记载,天京被攻破后,洪秀全全家遇难,无一人幸免,事实并非如此。幼天王洪天贵的生死就是一个谜,洪天贵是洪秀全的长子,是赖后所生,出生时洪秀全还专门为他营造一个神密的说法,说后主出生时,有千万只飞鸟在空中盘旋,聚集在树尖上,历时一个多月才散去。9岁时,洪秀全又给他起名叫天富贵,天京被攻陷后,清军激获了他的官印,上面竖刻着“洪福”,下面横刻“真王”二字,清廷错误地把“真王”合在一起来认,称他为“洪福填”。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天王自杀,拖了数日后,群臣才拥立福填为天王,当时福琪才16岁,福填从幼年时,就恐惧打仗。所以军政大事由他的伯父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干王做主,当清军攻破天京外城后,福填便与其母后赖氏关上宫门,准备自焚,李秀成破门而入,赖后牵着福填的手对李秀成说:“这是老天王的骨血,把他托付给您了。”然后赖后回到房间点火自焚,卒年四十七岁。在危难之际,李秀成抛下自己的妻儿老小,一心一意地保护幼主外逃,幼主没有马,脚也扭伤了,为了让幼主脱险,李秀成把自己的白色战马让给了他,李秀成自己却另外骑上一匹老马,没有能赶上幼天王福填,在天京效外的荒山暂避时,被路过的村民发现并出卖,后被缚送湘军大营,曾国荃对他进行“叱勇割其臂股,皆流血”,李秀成却异常镇定。

  幼天王福填在其它部下的保护下,南逃至浙江湖州,湖州的守将是堵王黄文金,不久干王也从安徽广德州赶到湖州,面对清军的重重围攻,黄文金只得放弃湖州,远走广德州,后转战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后因中了清军的埋伏,干王洪仁玕,恤王洪仁政,昭王洪文英,及后主的未婚妻等被捕,后主逃至一个荒谷中,也被抓获,不久他们便在南昌市被清政府处决了。

  当时有人说处死的是洪福填的替身,为了应付非常情况的发生,洪福填除正身外,还有10多个长相十分相似的人做他的替身,李圭的《金陵兵事纪略》中记述,天京城攻破的当天黄昏,在江苏句容南乡郭压庙镇有人亲眼见过福填,“福填年约十五六、极瘦弱,有与其年龄服色相同者凡11人环坐饮食,悍贼数人持刀紧跟,不离寸步。”曾国荃攻破金陵时,听说幼天王福填在宫中自焚而死,曾国藩就此上报了朝廷,可后来又在江两抓到一个位幼天王福填,为此左宗棠还讥笑过曾国藩,至于真的福填是哪一位谁也说不清楚。

  当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当金陵城攻陷后,洪福填南逃浙江湖州黄文金处,在湖州与黄文金商议,让洪福填逃到美洲去,以图日后恢复父业,黄文金让洪仁玕随洪福填去美洲,洪仁玕说美洲有许多人认识他,事情一旦败露,清政府会向美洲要人的,就举推东王杨秀清的弟弟杨辅清陪幼主前往,辅王有智谋可担此大任,依靠的西方教徒朋友,洪福填、杨辅清由上海乘船到了美洲,并在美洲开创了三合会,暗语是“齐天者”,也就是“洪福齐天”。

  太平天国失败后,洪秀全的亲属后裔确实有许多流亡海外及香港、澳门等地,早在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后,洪秀全的大舅子,赖后的弟弟赖汉英心灰意冷,他从南京溜出后在香港居住多年。洪秀全的两个儿子,兴王洪天光和明王洪天明,就从香港转辗去了印度,并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钟表店。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名叫矢崎的日本侵华军官到花县禄怖,说是奉命访问洪氏家人,自称是天京陷落后逃往日本的洪秀全的后裔,并带走了《洪氏宗谱》。洪秀全还有三个本家侄子逃到香港,被封为琅王的洪魁元以铲磨剪刀作掩护。开王洪绍允以卖成鱼为业,后又当上了警察,最后又开设了广济药店,瑛王洪春魁逃到香港后更名洪和,先赴古巴充任挖乌粪劳工,返回香港后行医治病。

  洪秀全在大陆的后裔却很少,1864年7月洪秀全的一个王妃携带一个男孩混在逃难人群中离开了金陵,这个男孩便是洪秀全的儿子名来喜,母子俩逃到安徽的定远,隐姓埋名,她先在一户地主家做佣人,因其年轻貌美地主对她起了歹心,她携子又逃到一个叫程家湾的地方,经人介绍嫁给了村里一个刚死了老婆的汉子为妻,因这个汉子姓程,后来来喜也改姓程。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不可能推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相反却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可以说洪秀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是一场灾难、一场历史地大倒退,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洪秀全个人科举失利而对社会的一场报复。

下载全文:
 
来源:《2011湖南双峰•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论文资料本》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