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的女人,民族英雄左宗棠身后却幸运地有两个贤内助——周夫人和张夫人。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诞生于湖南湘阴县东乡左家塅。左家祖父辈虽七代为秀才,但均没有做过官。左宗棠出生时,家中虽有40亩土地,每年可收租谷48石(每石80公斤),但不够全家三代十几口人开支,所以全家生活主要靠开馆课徒,以“束脩”为生。1807年,湘阴年成欠收,举家吃糠咽菜。左宗棠生下时母亲余氏无奶,又请不起乳母,饿得他哇哇大哭,从此一生肚脐眼突出。
1827年,左观澜为年满15周岁的三子左宗棠订婚湘潭周家。岳父周蔚生于书香世家,科举出身,曾任永绥训导。周姓为当地望族,系蔚也属家道殷实。岳母王慈云懂相人术。她看左宗棠:虽身高只有1.6米,但目光炯炯的眼睛黑白分明,浓眉如剑,印堂饱满,富有光泽,鼻梁坚挺,嘴大唇厚,谈吐从容,进退有度,具有王侯之相。所以放心地把爱女聘给家境清贫的他。
左宗棠的亲事,虽早为双方长辈所定。只因左家经济拮据(其长兄于1823年病逝,其母于1827年逝世,其父于1830年逝世,为了支付医药、殡葬费,左家欠下200多两债务),婚事一直没有举办。到了1832年,两人已21岁了,已到“晚婚”之年的左宗棠,出于无奈,只有到湘潭就婚,入赘周家,并在这里寄居了9年。
周夫人名周诒端,字筠心,生于1812年,端庄秀丽,天资聪慧,秉其诗书家风,自幼随母读书作诗,诗词歌赋,均很优秀。她是个小有名气的女诗人,闲暇时,总是一碗茶、一炉香,端坐读书写诗。一生著有《饰性斋遗稿》,收入古近体诗139首(其中古体诗8首,近体诗131首)。她除了会写抒情诗,还熟读历史,写过几十篇咏史诗,评论古代人物,从秦始皇批评到明代的张居正。周夫人不但有才,而且为人贤淑,是丈夫生活、事业上的得力助手。
1832年秋,左宗棠中举,准备进京参加翌年的春闱,湘阴左氏族人这个出3两,那家出5两,为他集资100两银子做盘缠。不久,左宗棠发现大姐左素清家里,连柴米油盐都难自给,大过年的全家挨饿。左宗棠把银子全部送给大姐。周夫人没有责怪他,而是把压在箱底的100两陪嫁银拿出来交给丈夫做盘缠。1833年春闱落地后,左宗棠在北京逗留了半年,带着朋友胡林翼赠送的300两银子回家过年,路上遇到被债主追逼而欲自杀的穷村妇,他便拿出200两银子并叫来地保做中人,具结为她还债,事情办妥后,他回到家里,身边已经不名一文了,周夫人听说此事后,称赞丈夫做得对。
1844年,左宗棠省吃俭用,在湘阴县东乡柳家冲,用自己教书积蓄的900两银子,买了70亩地,盖了一座小庄园。白墙黑瓦的大小48间屋子安静地卧在山间田边,门前栽了36棵柳树、梅树,屋前一口水塘,屋后竹林摇曳,这便是柳庄。一家人在这里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但1848年、1849年,湘北发生两次大水灾。柳庄距湘江只有5公里,是个交通要道,灾民从洞庭湖和湘江沿岸逃来,赴内地就食。扶老携幼的灾民,每天总有上千人经过柳庄,一路饿病而死的很多。左宗棠拿出家中所有存粮,每天煮几大锅稀粥,施舍给灾民充饥。他懂得些医术,配制了一些药物,免费发给病倒的灾民服用,救活了不少人。周夫人也乐善好施,带领全家,在柳庄门前负责照顾过往灾民,分发食物、药品。那几年水旱灾频繁,全家节衣缩食,省下钱粮备荒救灾。周夫人陪嫁的首饰均典卖光了。
周夫人从小教育子女不要当官,要求他们待人要厚道,待己要严。左宗棠寄回的600两银子,周夫人分为三份:家里200两,兄弟200两,还有200两是周济亲戚乡邻的。她在家里过着俭朴的日子,早餐只给每位子女吃一条红薯,几粒蚕豆。别人送一株珊瑚树给她,她说赶快拿走,赶快拿走!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打牙祭,家里烹饪几大锅红烧肉,周夫人总是先让下人吃饱,才让子女们食用。仆妇们有病,周夫人嘘寒问暖,请医买药,关心备至。所有的仆人离开其家时,均痛哭流泪,依依不舍。
1838年第三次会试失败后,左宗棠毅然决定不再向科举讨前程,集中精力储学积能,攻读地理学、农学、经济学、边防、外交等经世致用之学。他抄录了各种地理书、各省通志,于山川、关隘、驿道远近,分门纪录,抄录成几十巨册。他发现自己手头有部分地理书,还有几份地图,若能据此绘出一份全国地图,然后再绘出各省和各府地图,加上详细注解山川道理、疆域沿革外,条列历代兵事,岂不是大功一件?周夫人深表赞同,且扩大了丈夫的设想,提议绘出当代的地图后,再上溯到古代,把明朝、元朝、宋朝直至禹贡九州……,全部绘出来,以这张总图为本,用各种史书作为佐证,画成各种分图。地图工程当即立项,两人分工:左宗棠负责画草图,周夫人负责描绘。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艰难的工程。1840年,左宗棠到陶澍家做家庭教师,从陶家的藏书中,发现了新的资料。夫妻二人及时补充修改,完成了第二期工程。周夫人把地图描绘下来,用湘绣的工艺,把地图绣在绢布上。当时没有现代化的复印机和影印设备,要影绘缮清这部地图册,全凭周夫人相助。贤淑贞静的周夫人,知识渊博,还能帮助左宗棠查询典故,八九不离十地在某书某函某卷检出丈夫所需。
周夫人不仅是左宗棠的贤内助,还是其贫贱夫妻,恩爱知己。左宗棠1833年、1835年两次会试均名落孙山。入赘周家4年来,他不甘寄人篱下,不堪外人耻笑。周夫人看在眼里,为了照顾夫君体面,她宁愿自己苦一些,劝丈夫另立门户,外出谋生,她自己在家带孩子。1836年,左宗棠向孀居的岳母借了一所房子——湘潭辰山,独进独出,另外开灶做饭,算是自立门户了。
在丈夫落魄不得志时,周夫人从未用世俗功名富贵来数落他,在丈夫得志后,也从未用家庭生计琐事麻烦他,丈夫炙手可热时,其娘家逐渐衰落,她从来没有为娘家弟侄辈求丈夫提携。她精通史学,却从来不过问丈夫的军政大事。至多问问粮饷够不够。更难得的是,她以富二代嫁给身为寒士的丈夫,并不觉得辱没了家声,到了丈夫开府封爵,也并不觉得自己做了贵夫人而得意。左宗棠从42岁离家几十年,周夫人只在丈夫任闽浙总督时候去福州探亲半年,其余时候都没有随行。早年丈夫在外教读谋生,她怕他客馆冷清,做了一个枕头给丈夫,绣的是“渔村夕照图”。题诗云:“小纲轻船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教学之余的左宗棠,在他乡寂寞的晚上,枕着夫人一针针一线线绣出的“渔村晚照”,心中的烦恼自然涤尽;夫人那充满乡情亲情的诗心,不仅排除了丈夫的孤寂,还平添许多温馨,叫远方的游子如何不感到幸福呢?当丈夫怀才不遇消极时,她常安慰他“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
周夫人生三女一男:1833年8月生长女左孝瑜;翌年12月生次女左孝琪;1837年9月生女左孝瑸;1846年8月,35岁且体弱多病的她生长子左孝威。
1870年2月,周夫人在长沙病逝,享年59岁。此时,左宗棠正督师在数千里外的甘肃平凉兵营中,只能寄书墓志铭以永别夫人,落下一掬英雄泪。墓志铭写道:“珍禽双飞失其俪,绕树悲鸣凄以厉。人不如鸟翔空际,侧身南望徒侘傺。往事丛寻泪盈袂,不获凭棺俯幽竁。人生尘界无百岁,百岁过半非早逝,况有名德垂世世。玉池山旁汨之澨,冈陵膴膴堪久憩。赦儿卜壤容双槥,虚穴迟我他年瘗。”当长眠的妻子得到它时,该含笑于九泉了。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留下遗嘱要和周夫人同穴而葬。
左宗棠婚后,周夫人连生3个女儿,而其连襟张声玠娶了周夫人妹妹周茹馨却喜得三子,左宗棠曾抱着张的第三子张起毅开玩笑说,何不将他过继给我。因周夫人体弱,岳母王慈云担心左宗棠夫妇子息不繁,于是在左宗棠25岁那年(1836年),劝说他纳体格健壮的周氏陪嫁侍女张氏为妾,她即为张夫人。
周夫人和张夫人情同姐妹。1837年8月,张夫人生三女左孝琳,9月,周夫人生四女左孝瑸。后来,张夫人到底为左宗棠生了三个儿子,即左孝宽、左孝勋、左孝同。1846年,周夫人生下长子左孝威,因为体弱无乳,难以养育。次年4月,张夫人生下次子,张夫人同时乳养两个儿子,而且总是先乳孝威,再饲孝宽。这样一来,左宗棠儿女双全,四女四子,如愿以偿。周夫人逝世后,张夫人扶为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