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研究 > 研究文章
千秋犹忆左宗棠的爱国情怀
作者:罗彦林
【摘要】说到新疆,说到戍边卫国,纵观历史长河,功绩无人能胜过左宗棠。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三大名臣。但在我看来,左宗棠的文治武功均超过曾国藩、李鸿章两人。

  说到新疆,说到戍边卫国,纵观历史长河,功绩无人能胜过左宗棠。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三大名臣。但在我看来,左宗棠的文治武功均超过曾国藩、李鸿章两人。

  《清史稿》说:“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清人杨昌浚写了一首七绝:“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热情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巨大功绩,也高度赞扬了左宗棠戍边种柳的爱国情怀。时至今日,新疆哈密、伊犁、塔城等地均有左公柳,遗泽至今。百姓一提起左宗棠,交口称赞,人人感恩。这也充分说明,凡是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绩。 一

  一百多年前,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的争论,这就是晚清历史上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海防塞防之争,就是要不要新疆的问题。海防派认为清朝国力虚弱,应放弃新疆,专务东南沿海;塞防派则认为海防固然重要,但塞防也同样重要,坚持新疆决不能丢。在今天看来,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无需争辩。国家岂容金瓯有缺,主权之争、寸土不让。但在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这个问题远非我们今天想得这么容易。

  自新疆沦陷以后,曾国藩就曾鼓吹“暂弃关外,专清关内”的主张。1872年,曾国藩死后,李鸿章更以加强“海防”为幌子,无耻之尤地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要求对已经出塞或准备出塞的军队“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公然主张放弃西北大片领土,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

  面对此情此景,左宗棠深感势单力薄,独木难撑。据说当时六十多岁的左宗棠当着部属的面放声大哭。1870年,左宗棠的结发妻子过世时,他悲痛欲绝,但未曾落泪。1873年,他的大儿子过世时,他肝肠寸断,但仍未落泪。左宗棠征战一生,铁血将军,已经不习惯流泪了。但新疆沦于外人之手,他第一次放声大哭、撕心裂肺,边哭边骂自己无用,国土沦陷,自己竟无力可使。他哭的是民族之伤、国家之痛。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左宗棠不为家恨落泪,只为国殇伤心。我每一次看到左宗棠落泪的故事时,眼前总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名白发苍苍的铁血将军壮志难酬、潸然落泪的形象。英雄落泪,天地同悲。每一次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左宗棠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值得我们中华儿女永远铭记学习。 二

  社会民间的舆论,李鸿章之流的反对,是收复新疆的主要障碍。但左宗棠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又岂会轻易屈从。他不顾众人反对,也不考虑自身利益,毅然上了一道约五千言的奏折,详细阐述了收复新疆的必要性。他首先肯定“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然后分析了当时国外国内形势,进而指出:“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左宗棠的意见得到了执政的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文祥的支持。当清政府因李鸿章等人的反对而犹豫不决时,左宗棠、文祥“排众议之不决者,力主进剿”。这样,清廷终于下定决心,支持塞防,收复新疆,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关外剿匪事宜”,授予他筹兵、筹饷和指挥军队的全权,并以乌鲁木齐都统金顺为“帮办”,陕西巡抚谭钟麟“督西征饷事”,组成了西征军最高统帅部。

  这一年,左宗棠已经64岁了。这个年龄早就应该回到家中含饴弄孙、乐享天伦。谁还愿意去塞外征战受苦。但左宗棠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征之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1876年,左宗棠率西征军向新疆进发。根据当时新疆实情和地形地貌,左宗棠定下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西征军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1878年,新疆除伊犁外,尽归祖国怀抱。

  1880年初,根据左宗棠的意见,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问题。为了支持曾纪泽的外交努力,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自制的红木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此时,左宗棠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可他却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正是左宗棠誓死如归的爱国精神,震惊中外的豪情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 三

  左宗棠生前坚信,中国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国家的所有问题。但在当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他没有看到这一天。左宗棠死于1885年9月5日,死在抗击法国侵略者的福州任所上,享年73岁。据说,左宗棠死时,福州天降大雨。当地百姓说,这是老天在向英雄默哀。天意不可察,但民心可问。左宗棠死后,全国百姓纷纷哀悼。就连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也写挽联道: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作为政敌,李鸿章还是很了解左宗棠的。他用“文以治内,武以治外”评价左宗棠,应该说很准确。左宗棠处理国内事务,用的是文,菩萨心肠;左宗棠处理国际争端,用的是武,霹雳手段。这正是左宗棠一生功业的高度概括。

下载全文:
 
来源:《新疆经济报》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