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湖南人物 | 人物专题 | 湘人文库 | 人物研究 | 人物图片 | 史迹馆所 | 影音作品 |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湘人文库 > 湘人文章
黄兴传记
【摘要】黄公原名轸,字堇午,因民国纪元前十年,第一次长沙起义失败,两湖清吏悬赏通缉,为便于奔走革命计,始改名兴,字克强,湖南善化县学生员。体貌魁伟,沉默寡言,富于胆智,少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只手能举百钧。当满清戊戌维新时,公年24,肄业两湖书院,时从院试经史中阐发时事,文似东坡,字工北魏,最为院长梁鼎芬所推许。辛丑冬,鄂督张之洞派公赴日本考察学务。研究中外大势,洞悉满清数百年来,纯为压抑汉人政策,非先从事种族革命,必无改变国体政体之可言,遂留学师范于东京弘文学院,以为造就革命人才之计。别延日军官讲授军略,暇即参观士官联队各地兵操。且每日晨起,必赴神乐坂武术会,演习枪弹骑射。会中条例,凡枪能连中靶之红心六次者,即得银质奖牌。公射无不中,书案累累满屉者,皆奖牌也。

  黄公原名轸,字堇午,因民国纪元前十年,第一次长沙起义失败,两湖清吏悬赏通缉,为便于奔走革命计,始改名兴,字克强,湖南善化县学生员。体貌魁伟,沉默寡言,富于胆智,少从浏阳李永球学乌家拳术,只手能举百钧。当满清戊戌维新时,公年24,肄业两湖书院,时从院试经史中阐发时事,文似东坡,字工北魏,最为院长梁鼎芬所推许。辛丑冬,鄂督张之洞派公赴日本考察学务。研究中外大势,洞悉满清数百年来,纯为压抑汉人政策,非先从事种族革命,必无改变国体政体之可言,遂留学师范于东京弘文学院,以为造就革命人才之计。别延日军官讲授军略,暇即参观士官联队各地兵操。且每日晨起,必赴神乐坂武术会,演习枪弹骑射。会中条例,凡枪能连中靶之红心六次者,即得银质奖牌。公射无不中,书案累累满屉者,皆奖牌也。

  公为宜传革命,与杨守仁、樊锥、梁焕彝创办《湖南游学译编》,又赞助刘成禺、李书城、程明超创办《湖北学生界》,所译著之文字,皆以民族民权为依旧。两湖革命思潮,多发源于二九志矣。

  壬寅、癸卯年间,俄人侵占满蒙土地,沪上章炳麟在苏报痛诋满清罪状,一声载恬小丑,震动天下。公则在东联合蓝天蔚、蔡锷、陈天华、钮永建、刘成禺、杨守仁、汤◇、李书城、蒯寿枢、张继、冯自由、汪荣宝、周兆熊、程家柽、马君武、李自重、黎勇锡、张肇桐、余焕东、经亨颐、周宏业、吴炳枞、刘鸿逵、时功玖、秦毓鎏及揆一等,组织义勇队,虽曰拒俄,实含排满革命性质。其后全队中有与主义不合者,遂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此实学界民族革命团体之嚆矢,而公乃被推为归国实行革命第一人焉。临行之前,垂询揆一方略,答言种族革命,固非运动军学界不为功,而欲收发难速效,则宜采用哥老会党,以彼辈本为反对满清,而早有团结,且其执法好义,多可赞叹。比如湖南会党有戴某者,违犯会规,其头目马福益星夜开堂,判处死刑。当其泣送河间自剖胸腹时,路过山阿狭隘处,死者犹回顾马福益曰:大哥好走,须防失足跌下坑去,马亦呜咽应而慰之。由此可见其不肯枉法与视死如归,足为吾辈革命所取法。公谓闻马昔遭危难,君曾救济之,联络似较易易,故望君及早归国,共图之耳,遂相约越3月会于长沙。

  癸卯夏五月,公归抵鄂,在两湖书院演说满汉畛域及改革国体政体之理由,与顽固派辨论终日,卒使全场一致叹服。鄂督张之洞闻而震怒,责成首府兼院长梁鼎芬拿办。梁已悬示驱逐出境,公犹留连8日,以携带邹容所著之《革命军》、陈天华所著之《猛回头》二书,零星赠送军学各界至四千余部之多,始登江轮回湘。在湘主讲明德修业各校,课余则与张继、周震麟、胡元倓诸同志,演说满清压抑汉人种种虐政,故湖南革命人物,以出自明德等校为多。

  迨十一月,揆一回湘,公乃邀合吴禄贞、陈天华、杨守仁、龙璋、张继、宋教仁、秦毓鎏、周震鳞、叶澜、徐佛苏、翁巩、章士钊、胡瑛、柳大任、张通典、谭人凤、王延祉、彭渊恂、肖翼鲲、柳继贞、彭邦栋、陈方度、何陶、肖堃、朱子陶、任震、陈其殷、吴超澂及予弟道一等,创立华兴会省垣连升街机关部,公被举为会长,首先提议云:“本会皆实行革命之同志,自当讨论发难之地点与方法,以何为适宜。一种为倾覆北京首都,建瓴以临海内,有如法国大革命发难于巴黎,英国大革命发难于伦敦。然英法为市民革命,而非国民革命,市民生殖于本市,身受专制痛苦,奋臂可以集事,故能扼其吭而拊其背。若吾辈革命,既不能藉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扑来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宜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今就湘省而论,军学界革命思想日见发达,市民亦潜濡默化;且同一排满宗旨之洪会党人,久已蔓延固结,惟相顾而莫先发,正如炸药既实,待吾辈引火线而后燃。使能联络一体,审势度时,或由会党发难,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援,不难取湘省为根据地。然使湘省首义,他省无起而应之者,则是以一隅敌天下,仍难直捣幽燕,驱除鞑虏。故望诸同志,对于本省外省各界与有机缘者,分途运动,俟有成效,再议发难与应援之策。”于是,会众分门别类,各认职务,以利进行。公思会众多属学界分子,恐与洪会接洽或多隔阂,乃与揆一别创同仇会,专为联络洪会机关,并仿日本将佐尉各级军制,编组其为革命军旅。

  甲辰春初,随公约会马福益于湘潭。为避清吏耳目,各自短衣钉鞋,头顶斗笠,乘雪夜行30里,与相见于茶园铺矿山上一岩洞中。柴火熊熊,3人席地促坐,各倾肝胆,共谋光复。计以十月十日清西太后60生辰,全省官吏在皇殿行礼时,预埋弹药其下,以炸毙之,而乘机起义。省城以武备各校学生联络新旧各军为主,洪会健儿副之,外分五路响应,洪会健儿充队伍,军学界人为指挥。马君即拟派其党中谢寿祺、郭义庭组合浏阳醴陵军队,申兰生、黄人哲组合衡州军队,游得胜、胡友堂组合常德军队,肖桂生、王玉堂组合岳州军队,邓彰楚、谭菊生组合宝庆军队,静候华兴会派遣指挥与监军,并推公为主帅,揆一与马君为正副总指挥。是夜山路均有会党防守,得以畅所欲言,且命其党徒就岩阿雪地,掘一土坑,埋数鸡其中,上以柴火煨之,香味逾于常烹,各自痛饮狂餐,乐至天晓。故公归途诗中,有“结义凭杯酒,驱胡等割鸡”之句,以纪其事。

  公见本省布置,已有头绪,乃使宋教仁、胡瑛设支部于武昌,结纳同志,运动武阳夏3镇新军。陈天华、姚宏业游说江西防营统领廖名缙,届时响应。周维桢、张荣楣接洽四川会党,与两湖会党合作。杨守仁、章士钊注重宁沪,策应一切。并荐熟悉军务之会党如刘月升、韩飞等数百人,陆续加入湘鄂赣军队。公自往来湘鄂,统筹全局,揆一则应醴陵中学监督之聘,藉可调度会党与湘赣军队联合。初时经费奇绌,公与柳大任、彭渊恂破产共近万金,揆一破产并告贷约千余金,以供各种费用。后公与龙璋、杨守仁等筹得2万3千余金,备购枪械,即以龙璋创办之江轮2艘,为运械之用,计可集长枪500杆、手枪200枝,以资分配。

  时当八月,浏阳普集〔迹〕市例开牛马交易大会,公命揆一与陈天华、徐佛苏、陈福田等军学界人密会马福益于该地,授与少将仪式,并给长枪20挺、手枪40枝、马40匹。计议各路军队之布置,均已就绪,一俟大批军械运到,如期举义。不图华兴会员有武备学校生朱某,误泄其事于巨绅王先谦,王乃告密于湘抚陆元鼎,迫其逮捕公与揆一。幸而学务处长张鹤龄,富于革命思想者,力为解释。陆抚乃奖励巡防营统领赵春廷多方侦缉,其营兵狡黠者,诡与会党之五路巡查何少卿、郭合卿等交欢,乃得真相而捕其至省。走邮政之会党颜某,亦同时赶至保甲局巷彭渊恂家向揆一告急,乃即促其转报马福益,而自赴小吴门正街东文讲习所报告会众。甫出巷口,即见数十营兵,前押何郭2人自大街西来,以目视揆一故斜走南巷避去,方在讲习所与公计议,即闻公之住宅与彭宅均被围搜,公乃密电湘鄂赣各机关预为防备,并促揆一暂时走避,而逻者已到讲习所前门矣,遂各由后门走出。公初隐于龙侍郎湛霖家,兵转匿于吉祥巷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处。揆一与徐佛苏及随从之会党李松林,则出避靖港,犹冀逮捕稍懈,继续进行。无如省城布满防兵,并电调鄂兵加入四处防守,肖桂生、游午胜随亦被擒,城内搜索,日形紧急。公乃于九月十八日夜乘二人肩舆,垂下轿帘,张继、曹亚伯各怀手枪紧随其后,混出省城,与揆一等先后抵沪。

  十月一日,公又邀集杨守仁、仇亮、陈天华、张继、黄炎培、章士钊、陈去病、刘季平、徐佛苏、林螭、赵世暄、杨度、徐敬吾、周素铿、柳弃疾、赵缭、万声扬、余焕东、何靡施、金天翮、彭渊恂、王慕陶、苏鹏、陶赓熊、仇鳌、陈嘉会、蔡寅、曾广轼、苏元瑛、盛时、卢和生、陈竞全、周云轩、陈家鼎、石润全、方表、周范九、罗良铎等,重集新会于英租界新闸新马路余庆里,拟即日分途运动大江南北之学界军队,起义鄂宁等处,不旬日会势大振。讵料皖人万福华,愤前桂抚王之春之主联俄,欲暗杀之而无手枪,刘光汉乃假张继之手枪授之。万福华不知其停机纽必先拨开,枪子始能发出,故于十三日,在四马路金谷香西菜馆枪击王之春时,扳机十余次,不见手弹射出。王则奔窜狂呼,西捕随入,捕万而系之老捕房。越日,章士钊私赴捕房唁慰,亦以嫌疑犯被拘,同人均未预知。而西捕因得识党人居址,即至余庆里搜索证据,于是,苏鹏、薛大可、章勤士、周素铿皆被捕去。徐佛苏已逃出矣,后见室空无人,乃乘机入取未曾搜出之违禁物,亦被捕去。张继、赵世暄以郭人漳就江西新军统领之职,路过沪上邀其入会,中途遇公,张即邀与同一马车归余庆里,故皆被暗探圈禁,而送入捕房。揆一最后归,见门首有印捕,且违禁物狼藉庭阶,遂过门不入,得以脱险。其时湘鄂宁有文电,并公与揆一之照像致沪道,知照租界通缉,故会审时,公诡称为安徽教员李有庆,西吏犹持公之像片对照,以其服饰与须之有无,疑似不定。幸一华人书记(惜不知其姓名)事先诡称搜出之党人名册,为日用小菜账簿,即时抛弃,无从证实。旋得赣抚夏时来电,为郭人漳解救,公因与同车外来之故,得以随之先期出狱,与揆一同隐法界湖北留学生招待所,营救同人。而西捕已知出狱者为公,复肆通缉。乃与公避走日本,向商学两界募款四千余金,公即派彭渊恂赍回上海,会合林万里、万声扬等营救。适遇龙璋为泰兴县令,由彼向会审公廨保释,同人因之次第出狱。时予弟道一亦因营救同人在沪,得与马福益派来之谢寿祺接洽,谓马君避走广西,以为前之失败,半由该党人不慎所致,深自愧恨。今欲集洪会各派之精锐于洪江,作孤注一掷之势,望助饷械,并派人指挥。公与揆一计议,以为洪江地僻山多,进战退守,足以持久,且可号召各方,次第响应,故甚赞成。

  乙巳二月,乃同回湖南。公以前次江轮所运之枪械,中途闻湖南事败,埋藏藏汉阳鹦鹉洲木商人家。洪江不通火轮,故令谢寿祺先归,雇心腹民船装运,吾辈潜与守藏者取械,仅得枪43枝、子弹7排而已,亦只得密藏船底,从汉阳运至常德一带,均幸无事。方抵沅陵,谁知釐卡从前商船中搜出私盐等违禁物,故在吾舟穷搜苦索,遂被泄露。卡弁直扑公前,公即倒提其人掼落水中,揆一与谢寿祺向他弁格斗,一被击倒舱中,余二弁逃往附近防营告急。予三人各携枪登岸走避,而防兵20余人,从后鸣枪追击,被吾等还击,死伤数兵。时天已混黑,防兵不敢穷追,吾等亦弃枪脱险,路遇同志杨任,邀入其戚家休憩。杨谓风闻马福益自广西归来,徒党依前所定之路程迎送,不意其折走他径,三月八日,已在湘级境地被清兵。吾等闻而忧急,夤夜向洪江进发。比及天晓,即有来自洪江之会党彭茂春,报告马君实已被擒,洪江党人多有奔赴营救者。且该地机关,已于前三日被侦缉队围捕,在内党人与之抵抗,互有死伤,力劝勿再前进。公与揆一遂转走古丈、石门,以出湖北公安,有时负贩而假作商贾,有时乘轿而诡称委员,月余始达汉口。闻马福益被逮后,署臬司张鹤龄闻之,犹太息曰,若一解入省垣,无法解救,以清廷正因甲辰革命风潮,命满人端方巡抚湖南故也。而党徒之往中途邀劫者,又不幸相左,故尔遇害。同时被捕之谭菊生,在马福益力白非其党徒,得免于难。吾等悲愤之下,惟有力图光复,以报死友而已。

  适东京同人来函,称孙公逸仙有自欧美来日本图与公等把晤之说,乃于五月间,随公重复东渡。由日本民党宫崎寅藏之介绍,与孙公相会于东京凤乐园,以革命事关机密,故于七月中旬开筹备会,以赤坂区黑龙会为会场。协议结果,将孙公主宰之兴中会与华兴会,及留学界深表同情者,合组为同盟会,中分八部职务,而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信条。旋开正式会于霞关之阪本金弥家,会众三百余人,举孙公为总理,公为庶务,以摄行会事,冯自由、陈天华、汪兆铭、邓家彦、谢良牧、宋教仁、曹亚伯、程家柽、马君武、胡毅生、朱少穆、张继、何天炯、时功玖、董修武、田桐、张我华、古应芬、梁慕光、黎勇锡、康宝忠、吴春阳、吴玉章、张伯乔、金章、姚栗若及道一弟等,皆被选为书记、交际、会记、执法、评议、各省主盟等职务。并创办《民报》杂志,发挥三民主义。推章太炎、刘光汉、黄侃、汪东、陈去病、但寿、高旭、陈陶公、景定成、汤增璧以国学鼓吹革命;汪兆铭、胡汉民、陈天华、朱大符、马君武、田桐、景耀月、刘积学、狄楼海、瞿方书以政治鼓吹革命。其时在成城士官各校与联队之军队同志,如方声涛、蒋尊簋、李书城、李烈钧、程子楷、唐继尧、蒋作宾、阎锡山、何成浚、尹昌衡、赵恒惖、杨曾蔚、刘基炎、孙庚、程潜、李根源、石陶钧、叶荃、袁华选、黄郛、曾继梧、张凤翙、田应诏、耿觐文、陈强、温寿泉、唐蟒、欧阳武、梅焯敏、耿毅、张翼鹏、张文通、向瑞琮、华世中、余钦翼、何子奇、危道丰、刘洪基、杨鸿昌、齐琳等,未便现身党部者,公乃别设秘密集合机关,时相讨论军事焉。

  又设制造弹药机关于横滨,聘俄国虚无党人为教授,喻培伦、熊越山、黄树中、柳大任、陶铸、尹侗、王延祉、旷若谷、李刚与秋瑾、方君瑛、陈撷芬、林宗素、唐群英、蔡蕙、吴木兰诸女士,皆如入练习。

  是冬,公潜往国内,视察南北各地,并变名为张守正,亲赴桂林巡防营统领郭人漳军中,说其举兵反正。郭以与随营学堂总办蔡锷不睦难之,公与蔡本属旧交,乃居间调处,并联络学堂教员雷飚、岳森、彭新民与郭营之官佐林虎、杨九如、卢子富、杨祖时及学生曾传范、贺斌、王德润、胡锟藩、杨锐铎、刘慕贤等,加入同盟会。

  时揆一因老父为予党祸株连,得释出狱,省视于上海。接公函示,颇为忧惶。即密电在桂林同志梅蔚南转公,谓郭之先人郭松林,为满清击败太平天国之功臣,故以荫生而得显秩,且外表英明,中实恇怯。公不忆沪上万福华一案,当彼同出狱时,始询知为公,即哀求公速远避,其畏牵累至此,而能舍弃利禄,与吾辈冒险革命耶?久居危地,彼虽不致陷害,恐生他虞,希即离桂,别图良策。梅亦见公调停蔡郭无效,力劝他往。迨丙午二月初旬,揆一自往敦劝,时公已于前5日离桂,径赴新加坡,与孙总理筹商方略。寻转香港,适值湖北日知会代表吴昆至港,与公协商鄂省军事。梅蔚南亦由桂林来,言郭人漳自公去后,经同人劝责,已允待公汇款,即举义旗,公皆以筹未甚得手,嘱其归候时机。而自来上海,与童俊、马君武、吴超澂、张蓉川,创立广艺书局于四马路,以为交通机关。然后东渡,会合干部同人计议,谓自《民报》输入国内以来,各界人士与吾党表同情者日众,革命机会各省皆具端倪,惟须多有负责党员,联络而促进之,乃派宋教仁、白逾桓直赴关东运动马侠,以图韩边外一带独立,为北方革命之根据地。并拟柳大年、瞿方书、洪翼升、刘彦、仇鳌、辜天保、杨勉之、赵缭、田永正、刘馥、余焕东、熊兆周、唐乾一、汤铁樵多人,投身直奉吉三省之政学各界,宣传主义,期与北方同志商震、钱拯、张榕、张根仁、吴景濂、张璧、王葆真、王法勤,联络一气,为军队之运动。

  秋瑾女士自告奋勇,愿与浙江光复会之陶成章、竺绍康、王金发联络武义、永康、东阳、嵊县、仙居之九龙会、双龙会,共策进行。公以南京新军官佐赵声、倪映典、柏文蔚、冷遹、林述庆、杨希说,皆富革命思想,使潜蓄之势力,扩张稳固,当能大举。

  孙总理已派法国武官同志欧极乐,与山西乔宜斋前往接洽,故复派章梓、陈陶公、杨卓林、权道涵、段沄、郑子瑜、柳大任、童俊、邓恢宇、刘震、阳兆鲲、黎兆梅、吴超澂、滕元寿,招致各处同志以助之。谓湖北为全国枢纽,而亦四战之地,惟须有正式军队为主力,取汉阳兵工厂而有之,始足以言战守。吴昆在港,曾言武汉军界多有加盟吾党者。吾党亦多投入马炮队工程等营服务者,未卜近时联络至何程度,乃派居正、胡瑛、程克,往与日知会刘家运、周震鳞、冯特民、季雨霖等会商,随后接济经费。派予弟道一与蔡绍南、彭邦栋、覃振、成邦杰,运动湘军,重整会党。并告以今之倡义,为国民革命,而非古代之英雄革命。洪会中人,犹以推翻满清,为袭取汉高祖、明太祖、洪天王之故智,而有帝制自为之心,未悉共和真理,将来群雄争长,互相残杀,贻害匪浅,望时以民族主义、国民主义,多方指导为宜。

  又命揆一时驻申汉,以图湘鄂江浙之联络,而公自身则注重两广首义,各省从而响应之。且以四川地险而民富,足资割据,乃嘱李肇甫、谢持、张知竞、熊成章、尹骞、李为纶,招邀熊克武、但懋幸、余荩臣、张百祥之在会党有声势者,先后东渡,深相结合,授以机宜。其他各省,如山东丁维汾、于洪起、邓天一,山西谷思慎、王用宾,陕西井勿幕、杨铭源、赵世钰、焦易堂,河南杜潜、刘基炎、潘祖培,安徽张我华、陈策、凌毅,江西邓文辉、陈荣恪,福建李恢、宋渊源,广西邓家彦、曾彦、龚政、刘玉山,贵州平刚、拓泽滨,云南吕志伊、张大义、何畏,皆促其归创同盟分会,务使革命势力,弥漫全国。

  未几,南京军学两界同志,时假珍珠桥赵声之营部聚会议事,及赵擢任三十九标标统,从之者日众。又赵一日率兵士诣明太祖陵,演说清初明末历史,慷慷激昂,军人纷纷堕泪,乃为江督端方所侦知,将赵等一一撤差查究,同时孙毓筠、杨卓林、权道涵、李发根、段沄且被拿办,经种种阻力,江南大举之经营,乃全摧折矣。而在鄂同志,则因欢迎孙总理所派之法武官与乔宜斋,开会于武昌圣公会,法武官演说革命,异常激昂,军界同志到会者甚众。新军镇统张彪,亦改装杂群众中刺探消息,密告鄂督张之洞,随因湘赣接壤之萍乡、浏阳、醴陵各县党军大起,遂乘机逮捕刘家运、胡瑛、朱子龙、季雨霖、李亚东、梁钟汉、孙鸿钧、吴贡三、殷子衡等,永远监禁之。而予弟道一,且因萍浏醴一役,就义于长沙。当其回湘时,会合同志数十人,密议于水麓洲舟中,谓“奉黄公克强面嘱,革命军发难,以军队与会党同时并举为上策,否则亦必会党发难,军队急为响应之,以会党缺乏饷械,且少军队训纸俊于持久故也。且甲辰一役,会党分为五路,势远力涣,遣调不灵,疏忽致败。今欲规取省城,宜集合会党于省城附近之萍浏醴各县,与运动成熟之军队联合,方可举事。现时会党,多潜伏于萍乡安源诸矿山上,正可利用矿场等处,为组合机关。而军队方面,新军多驻省会,巡防营分驻各府县,水师分驻湖河上下游,惟新军兵精械良,官佐皆学生出身,多有与吾辈通声气者,运动较为易易。巡防营虽难以肩新军,然官与兵多洪会中人,以洪会同志游说之,不难归顺。水师则船械均甚窳败,只可临时收作运输之用。姑就次策言之,使以会党万人,组成整齐军队,发难于浏醴,而直扑长沙,各军队能反戈相应,占据省垣重地,军装局既为我有,党军得补充而训练之。并择精明强干之会党,为便衣敢死队,以手枪炸弹扰害外来敌军后方。而黄公及吾兄等,又正在运动鄂赣宁各省,乘时响应,届时自必归来,主持一切,可无失败之虞。”于是,蒋翊武、刘岳峙、覃振、刘承烈、成邦杰、易本羲、唐支厦、文斐、向瑞彝、杨熙绩、禹瀛、柳继贞、刘戣、胡典武、黄贞元、曹武、荆嗣佑、李云璈、胡国樑、葛天保,愿负运动新军责任。彭邦栋、蔡绍南、张尧卿、周治华、龚春台、刘重、周果一、李国柱、刘崧衡、黄人障、江自任、李九、李锐恒、王匡国、凌汉秋、陈显龙、陈惟一、邓玉林、瞿光文,分任联络防营,布署会党。一俟军队运动成熟,约于十二月清吏封印时举事。

  是岁适遇荒灾,萍浏醴尤甚,该地工人因受米贵减工之痛苦,对于地方官,大为愤恨。会党肖克昌、李金寄、姜守旦、龚春台、王胜诸人,思乘机运动萍乡矿工起义。风声所播,李金奇在萍乡被清吏追捕,致溺毙于醴陵之白鹭潭,肖克昌亦被设计诱杀。龚春台、姜守旦迫不及待,遂于十月十九日,集合会党矿工,在浏阳之金刚头、萍乡之高家台等处,先期发难,攻占上栗、案山关、慈化镇各地,黄圃司赣军巡防管带胡应龙,与战大败。于是,醴陵防营兵士,亦反戈相应,其他会党,又在浏阳文家市、牛石岭相继发难,连占西乡、潭塘、大光洞,而蔓延宜春、万载各县。清军统领梁国桢、吴延瑞等,屡为所败,党军集至3万余人,声势浩大。赣抚吴重熹派统领袁坦将兵一万六千,江督端方派统制徐绍桢率步兵一联队、炮工辎各一队,鄂督张之洞,派协统王得胜率二十九标三十二标炮队二队,前往救援。而党军仅收集各地团防局二三千枪械,盘踞萍浏醴,不急思进取省城各地,遂被围攻,卒致溃败,死伤甚众。

  其时公与揆一在东,本拟十一月运械回湘。初见外报略载其事,方咎予弟道一不早来函电,使吾辈得事先归去。谁知道一所发密电,已为鄂省电局扣留。且道一以萍浏醴先期仓卒发难,各处未有准备,而省城被运动之新军官佐,多有请假与出差而离省者,一面使同志促其急归,一面希望党军来攻长沙,先筹开城响应之策。日夜忙迫,乃为侦者注目,游击熊得寿且误以道一为揆一而逮捕之。湘抚岑春蓂、臬司庄赓良,严鞫道一为揆一。道一知必死,不如即冒兄名,清吏以吾兄真死,具考要功,则党狱可缓,而吾兄亦得展志。遂自承为揆一,即于供词书写满族之残暴,中国之危亡,古今世界政治政革之要略,至数千字,鞫吏皆为咋舌。又单开数十人名姓,逼令供为同党,道一坚不承诺,备受酷刑,至身无完肤,血流遍地,惟大呼曰,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耳。清吏无如何,乃并以所佩印章‘锄非’二字拉杂论罪,十一月十六日,惨杀之浏阳门外。东西留学界为排满革命被杀者,自道一始。

  公闻萍浏醴事败,击桌愧愤,寝食俱废。继闻道一凶耗,与揆一相抱痛哭曰,吾每计议革命,惟伊独能周详,且精通英语,辩才无碍,又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奈何即死是役耶!旋作诗哀之云:“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先是公创学习炸弹机关于横滨时,道一与秋瑾女士、刘佛船、王慕周、侯菊园、冯焕明、黄人障、于琛、成邦杰、李秉章,本有十人团之组织。故秋瑾闻其殉难长沙,悲愤愈甚,急谋于光复会同志徐锡麟。徐亦捐资为道员,充安徽巡警学堂会办,乃约皖浙同力合作,自与同党部署金华、绍兴各属之会党,分编为8部军队,冠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字号;而使黄人障来东,嘱揆一与公商议接济饷械,躬往督战之策。时公因得冯自由电,报告郭人漳奉粤督命,军驻广东,认为良好机会,已赴香港。揆一以本部庶务,代行总理职务,故独留东。知公盼郭心切,又将冒险亲往肇庆,即以秋瑾来意,密函告公。并谓郭本富人,兵精饷足,欲反正则反正耳,何前言必待汇款而后动耶。即云多款足以鼓励兵士,则极力筹款以济之,待其发动而后往,犹为未晚。如不幸而言中,则望急转沪上,会商皖浙事焉。讵料徐锡麟在皖运动军警,恐日久事洩,遂于丁未五月十六日,乘巡警学生毕业之期,邀集皖吏于学堂,为一网打尽之计。徐自举枪首先击毙巡抚恩铭,余被惊走,乃率学生据军械局。卒为防兵所围困,同党陈伯平战死,徐与马宗汉力竭被擒,清吏先剖徐之心而后杀之,马亦殉难。

  秋瑾在绍兴,为知府贵福侦获其所撰檄文两通,据以告浙抚张曾易攵发兵捕之。竺绍康、王金发闻之,未及集合军队,已被清兵击溃。鞫吏逼秋瑾供至再三,仅书“秋雨秋风愁杀人”7字,愤而掷笔。临刑时,举目四顾,慷慨就死于轩亭。

  而公则因粤吏探愁其潜来香港,备文向港督要求引渡,并多派侦探,窥伺公在松原旅馆情状,有碍秘密进行。既得揆一书,因命胡毅生追随郭营以运动之,而自来日本,与吾辈筹商购械,接济皖浙。适逢事败,知长江各省一时不足有为,注重两广首义愈益坚定。以郭人漳军移驻钦州,赵声亦将兵廉洲,希图赵郭之联络,而同时并举,乃复冒险亲至钦州,与郭计议。郭谓如有正式革命军起,彼必反戈相应,廉州赵声亦同此表示。公乃赴安南,与孙总理会商。即招集同志,并聘法国退伍军官多人,拟占据防城东兴沿海一带地方,组织正式军队,与被运动之钦州各乡团勇,联合举义,以图赵郭两军之响应。而先派萱野长知带款回日本,会合揆一、何天炯等筹备军械。时值本部同人章炳麟、张继、宋教仁、谭人凤、白逾桓等,因丁未春间日政府徇清公使杨枢之请求,劝孙总理出境,馈以赆仪五千金,日商铃木久五郎亦慨赠万元,孙总理受之,同人未喻其意,故颇不以为然。及潮州惠州军事失利,反对者日众,欲开大会,改选公为总理,以揆一系庶务代行总理职权,纷纷催逼召集会事。揆一以孙总理受此款时,留给《民报》社维持费2千元,余悉以供潮惠党军急需,诚非得已。又深知公素以实行革命为务,绝不居此空虚总理之名,且方与孙总理共谋粤东首义,万一因总理二字而有误会,使党军前途顿生阻力,非独陷害孙黄二公,实不啻全体党员之自杀,故力排众议。张继在《民报》社与揆一互相揪打之下,猛然省悟,大声认错,揆一感其磊落,为之泪下。随思群众未尽悦服,购械事亦因之而生困难,乃急函在香港之彭邦栋转告公知。又致书冯自由、胡汉民,“引万方有罪,罪在一人”之譬语,请劝孙总理向东京本部引咎。孙总理复函,谓党内纠纷,惟事实足以解决,无引咎之理由可言。公亦来书,言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求革命得有成功,乞勿误会,而倾心拥护,且免陷兴于不义,会众遂欣然安之。

  惟购械未能如期运动,致党军王和顺等,于六月下旬在三那起事。二十八日已占领防城,未得军械接济,亦只得直逼钦州,希冀郭人漳举兵响应。时公阴赴钦州,命在郭军林虎营中之谭人凤、王德润、陶表封、曾传范等,与王和顺约期某日夜半开城延接。而郭因见党军势弱,又恐他军牵制,不赞许其合作。且钦州道尹王瑚知有内变,晚间亲自督兵巡城,计划因此失败。王和顺等攻城不克,公乃令其改趋两粤交界之廉州南宁,如能占领一二重地,赵声之军,当为响应,而郭亦必欣然附和之。党军于是进围灵山,希望赵军响应。赵见郭军未至,己亦不敢先发。党军势孤,清吏复调兵来援,遽尔失败,防城亦为清兵夺回,党军乃逐渐溃散。公亦出增安南河内,又与孙总理计议,拟先取广西镇南关为根据地。

  镇南关天然险要,欧人称为第二之旅顺口,今欲取之,非先游说其附近那模村之游勇使为先锋不可。因其头目黄明堂、李佑卿、何伍等,勇敢善战,屡胜清军;即败,亦以熟悉地形,遁藏迅速而无迹,清军辄为所愚,故反以金帛结好之。又常掠夺滇桂边境之法属安南,法兵深苦其扰。孙总理前曾与法总督要约,谓能默许吾党人至其地,必能代为镇抚。总督喜而从之,乃遣使往说之曰:“吾等皆汉族子孙,满清入关,压吾汉族,永为奴隶。今国中志士立党革命,请君等协力相助,不难扑灭满清。惟惧外国横生阻力,深望勿扰法境,免起干涉,以图大功。”黄明堂等闻之感动,立誓不扰法境,故法总督深德之,明知孙黄二公以安南东京为本营,将实行革命,亦置不问。二公乃复派李京等密往联络,黄明堂等愿为先锋,遂于十月二十七日率其众百余人,为乘夜袭关之举。所携军器,刀叉而外仅有小铳数十枝,由山后小道匍匐而上,出第三炮台之后,呐喊猛进,守兵惊惶失措,即弃炮台而走。黄等从后追击,第二第一炮台之守兵亦均以仓猝不能抵敌,相继遁逃。约略数小时,三炮台皆为占领,而高树革命军旗矣。

  次日,孙总理与公闻之,即偕胡汉民、卢仲琳、张翼枢、胡毅生、日人池亨吉、法武官狄氏,于三日晨,由同登站取道登山。而附近闻风归顺者,一昼夜间,得众数百人,声势益盛。四日凌晓,陆荣廷率营兵自山下开炮,攻击炮台,党军亦以大炮还击之。孙总理与公各持小铳,督率同志,与陆鏖战一昼夜,敌军不支,全队溃走。公初以镇南关为第一要塞,有炮台三座,所贮弹械必富。及检查库中,既无枪枝,即弹药亦不足供数小时之战,进守皆难。乃商之孙总理,以防务委诸黄明堂,急剧同回河内,向法商筹款,多购枪弹,以备进取。而清军龙济光早已率兵3千人,会合陆荣廷复来攻关。黄明堂以枪弹缺乏,力薄难支,不得已率众退入河内等处。当退兵下至山腰时,军人有一十三龄之幼童,偶忆炮台上之革命军旗尚随风飘展,恐落清军之手,返而取之。时敌军火线,皆以旗章为的,众力劝止之。童愤然曰,旗为一军之灵魂,乌可为敌所有,卒冒险上山,盘旋至竿上,而取还之,竟得无恙,惜事久无由考其姓字焉。

  是役失败后,孙总理赴南洋筹款,而公则急图自发难于钦州,命揆一与何天炯、宫崎寅藏筹购枪械,运赴海防,以供应用。寻得香港冯自由等所购弹械先期运到,颇足供用。即召集海内外同志黎仲实、刘梅卿、梁建葵等,与钦州民军200余人,于戊申二月二十五日,从安南边界,进攻钦州。首先战败清军两营于小峰。不意该两营均属郭人漳部下,公不知为郭军,故有此冲突。未举事前,曾与郭有接济弹药之约,至是郭以公为有意,遂遣全军出与为难。三月初二日,两军剧战于马笃山。公命一部兵士出绕左道,攻其后方,一部从右攻其侧面,自率本部从正面猛进,击毙敌兵80余人。于是,郭军3营全溃,督带龙某身受重伤。郭之军旗与坐马,均为党军所得。公即使人返其军旗,谓之曰:“君与吾党主义本表同情,徒以误会而致相战,亦属不得已之举。军旗关系君之责任綦重,故特奉还,聊补缺憾,而申友谊,马则暂请见赐耳。”

  其时欠州各地虽援师大集,而公有众600余人,转战于防城横潭村、古梨、长湾、梅岭、宝屋、新墟、那雷、蓬棱墟、农宁一带,两月之久,所向克捷。清军疲于奔命,无不闻而生畏,公之威名,震慑两广。卒以河内香港之后方运输不能灵便,弹尽援绝,始遣所部归三那及十万大山,自返安南。而郭人漳失败后,遂大与党人为仇,悬赏三万金购公,即揆一后方策应之人,亦标万金赏格矣。当公转战钦廉时,潜伏云南河口之黄明堂等集合党员二百余人,多装卸苦工,散居附近铁路沿线一带,商通河口巡警中之内应者,于三月二十九日之夜先斩巡警首以示意,并多发枪声,使之扰乱。黄明堂率众乘势进攻,边防督办王玉藩部下之一营统带黄元贞已暗约为内应,至是即反戈相助,敌兵溃败,遂得占领河口。越日,王玉藩乞降。党众恐有诈谋,使王槐庭往察情状,果为诈降,诘责之下,为王玉藩所杀。从卒二人亦被枪毙。王部将有熊通者,亦先许为内应,闻枪声连发,往见其状,即举枪毙王,而率其众以降。寻占沿铁路之南溪、古林箐各地。乃因将卒多初次连合,统帅实难其人,致军行迟钝。河内机关部深以为忧,适值公自钦州还,孙总理在新加坡闻之,即电促公以国民军总司令名义,前往河口督师。公急首途,方抵法境之老街,法国官兵疑为日本人,遂截留而送回河内。后知其为革命军首领,深致歉意。然又为清吏探悉,与法政府交涉,乃依照国际法遣送出境。公于是遄赴新加坡。而河口因之坐失机宜,而归失败。经此一役,军事实行,虽暂停顿,公仍注重训练党员之军事学识。以揆一前与孙武、李根源、焦达峰、赵伸、陶铸、潘鼎新等在大森组织之体育会,党军中已见其效力,乃来日本,复聘日军官多人,重组体育会于该地。且河口一役,党人被逐至河内香港者至众,各机关不敷容留,故多招致来东,加入练习。公亦自为教授,每遇演习行军战斗,则分学员170人为二军,公与日教员各领一军,以相对垒。其于夜袭与拂晓攻击等作战计划,时操胜算,日教员皆为钦服。时党员因屡次倡义,中途失败,多持暗杀主义,而私自觅师学习炸药者。公恐其未能深造有得,徒自丧其身而无效果,乃召集诸学者于东京市外,设秘密场所而试验之。谓银爆药之普通制法,史坚如尝学之以用于广州,卒未得达其目的。盖药料以英人智利所制为善,弹式以俄国虚无党所造为精,药之种类甚多,惟流质爆药倾出药瓶后,与氧气化合,有逾15分钟发爆者,更有延至50分钟者。其他如取银汞牛乳鸡卵诸原料所制便于能收藏之炸药,与制弹壳、安电线诸法,无不详为教授。且谓“吾本不欲诸君采个人牺牲主义,如志愿所在,必欲出此,以诸君血诚,不患胆不大,而患心不细,是则全视自己修养力如何耳。”闻者多感慨泣下。记公离香港时,曾使倪映典运动广州新军,故己酉年常备军由倪介绍入党者甚众。冬间,倪至香港,向支部胡汉民、冯自由等报告新军已运动成熟,约期反正,请急电促公来主持粤事。公得电赴港,与倪等计议,拟于次年正月某日首义,俟倪先回广州,布置就绪,公即与赵声等同往发难焉。迨倪到广州,适值己酉除夕,第二标营兵以细故与巡警互殴,巡慰朱某受伤,警兵将新军2人拘去,营兵全往诘责,勒令释回,然以巡警为有意欺侮。庚戌元旦,复集众人入城,拆局殴警,粤督袁树勋派官吏劝散。而第一标标统刘雨沛将初二三日假期改为运动会,以杜兵士出营滋事。兵士二三百人不从,汹拥出营,旋复折回。扬言巡警派大队攻营。全营震动,皆束装防御,刘雨沛出阻,被目兵枪伤倒地。倪映典入营,见事机迫切,遂临时举旗发难。以枪缺扳机,炮无子弹,即分一队向北校场横枝岗进夺讲武堂枪械机柄,一队走东校场茶亭附近。时袁督与水师提督李准等,已调动大兵,关闭四城,运炮上城,轰击占据钱局后各山之新军,新军乃暂时退据燕塘。公在香港,夜间得报,急欲乔装与赵声前往督战,以广九路局闻变,火车不肯开行,只得另觅他途,然已缓不济急。三日凌晨,防营统领吴宗禹率兵2千人,与新军千人相遇于茶亭,吴至军前劝降。指挥倪映典鼓励其众,不表降意,新军首领王占魁驰马而出,转劝吴军归降。吴乃一面使人言和,一面饬所部在牛王庙一带,分占四山,以步队遮其前,以退管炮密排其后。布置既定,全师俱伏山上,而新军伏在牛王庙前之小山脚者,则吴军别有一队,从杨箕村进至黄冈,以包其后。迨至开战,倪映典亲率一军进至横枝岗,为敌截住,倪乃大呼跃马冲锋,不幸中流弹倒毙。王占魁则于未战前,易服至清军,运动其倒戈,为吴窥破而被擒。斯时新军伤亡枕藉,又因无主,遂大溃败。公知武装同志多被伤亡,且精密机关已破,便利地盘,为之悲愤而懊丧不已。

  未几,乃与赵声同赴南洋筹款,拟弃粤而图滇。孙总理故于冬间约公与赵声、胡汉民、邓泽如等,集议于槟榔屿,谓云南辽远,足资控守,而不利于进取。以言地势,究不若广东之可战可守。且经营滇事,皆须草创,运输军械,甚感困难,亦不若广东之有屡次经验,而可驾轻就熟。公以为然。又知谢良牧、冯自由等,已在南洋筹得巨款,乃决计图粤。即与同人返香港,依照军政府之组织,设统筹部总揽一切计划,举公为部长,赵声副之,并兼交通科长,胡汉民为秘书科长,姚雨平为调度科长,胡毅生为储备科长,陈炯明为编制科长,李海云为出纳科长,洪承点为总务科长,罗炽扬为调查科长。其他党员各自分科任事。公之初步计划,以姚雨平、林树巍、何进等运动广州新军及防营,以朱大符、胡毅生运动各地民军。又拟攻取广州后,分为三军:一军出湖南,向湖北前进,公自统之;一军出江西,向南京前进,由赵声统之;一军留粤为后援,俟南京武昌克服,即会师北伐。故命熊越山来日本,嘱揆一等经营各省响应,倾全力为最后之奋斗。在东本部党员被派赴香港与各省,几为之一空。揆一亦驻上海,与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谭人凤等商,以湖南新军四十九标五十标官佐兵士,与吾党表同情者,已占多数;江西协标吴介璋等,亦受吾党薰陶,而有革命思想,今使各机关为进一步之联络,临期自能响应。预计公于广州出兵,必从韶州进发郴州、桂阳,再由衡州以规取长沙。当先组织民团,步步协助,故推谭人凤回湘,使彭邦栋、李国柱、周正群、刘重、雷洪、刘季平、彭遂良、陈琢章、唐健、江自任等,组织临武、宜章、兴宁、永兴各县。刘岳峙、冯天柱、李汉丞、胡典武、李宽、何晏、郑人康、雷铸寰、谷英、刘道衡、蒋莘农等,组织耒阳、常宁、衡阳、衡山各县。焦达峰、王延祉、肖翼鲲、刘文锦、曾杰、刘白、邹永成、李锜、谢介僧、彭世钧、周达夫、吴超澄、龙毓峻、谭心休、刘毅夫等,组织湘乡、宝庆、湘潭、浏阳、醴陵各县。遇有防营与新来军队,归顺革命军者联合之,反抗者则施以侧击,或扰害其后方。赵声一军从南雄出发南安、赣州,再由临江、袁州以规取南昌者,亦使王赓言、邓文辉、俞应麓、文群、彭程万、王有兰、曾贞、王乃昌、蔡复灵等,在赣南各地组织民团协助,务使我军前进成破竹之势。至湖北新军,已由居正、孙武、胡瑛、田桐、白逾桓、吴昆、杨时杰、鲁鱼等运动成熟。南京新军则多属赵声旧部,由陈其美、钮永建、冷遹、林述庆、章梓、陈陶公、黄汉湘等,互通联络焉。公以广州新军同志因庚戍一役,子弹皆为清吏收缴,有枪无弹,等于徒手,必先组织敢死队,破坏各行政机关,夺其军械子弹,开城以延入新军,始可为完全占领省会之计。乃选党中死士800人分为十队,一、攻两广总督署,公自统之;二、攻水师提督署,赵声统之;三、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统之;四、堵截驻防旗营界,兼占大北、归德两城门,胡毅生、陈炯明分统之;五、袭击巡警道中广协署,并防守大南门,梁起、黄侠毅分统之;六、攻占飞来庙军械局,兼破小北门延入新军,姚雨平统之;计各率领百人。李文甫入旗界占石马槽军械局,张禄材占龙王庙高地,洪承点破西槐二巷炮队营,罗则军破坏电局,则各率领五十人。所用暗号,皆以白毛巾为标识。炸药枪弹多由女同志运输。在广各机关多标名公馆,或利华工业研究所,或学员寄宿舍,布署甚为周密。

  至辛亥三月二十四日,党众大半进省,统筹部同人恐省城机关无主,因请公于二十五日晚间入城。省机关原定二十八日举事,因有一帮军械二十九日始能运到分配,而新军又有于四月初旬退伍之说,乃密电香港赵声等,决定三月三十日举义。不意奸细向粤督张鸣岐告密,张谋于水师提督李准,即于二十六日飞调防勇二营回省,以三哨保守龙王庙高地,令旗兵运炮上城,并加发警察枪弹,且拟收缴新军枪械。因此胡毅生主张展期,陈炯明、姚雨科及赵声之代表宋建侯和之。公乃提出三理由:一谓吾党萃全力而谋此举,稍存畏葸,何以谋事;二则军火既已入城,难再运出,经济部同人若不谅苦衷,谓吾辈欺诈,必致断送革命军饷源;三则党众既奉司令部命令,不战而退,何以示威信于后来。故吾愿己身一死,与李准辈相拚,以谢海内外同胞,而维党人名誉及信用。并欲各部保全枪械,留为后用,乘机退出,以免搜捕之祸。遂令宋建侯、洪承点先遣赵声所部,全数离省,余亦相继退去。俄而林时爽、喻培伦报告,四日前警局已奉搜索命令,机关旦晚必为所破,空遭危害,坚欲集45同志,袭攻督署,公为首肯。忽陈炯明、姚雨平来言,李准调来之防营2营,中多同志,现泊天字码头,可乘机响应。公即命与林喻等商议,遂变原定计划,以陈炯明率80人攻巡警教练所。姚雨平冲破小北门飞来庙并延入防营与新军,胡毅生率20人守大南门,公则自攻督署。约定二十九日晚间十二时出发,而二十七八两日,和鸣岐加派军警防守军械局,并破获数处机关,捕去十余党人。二十九日,谢恩里之总粮台亦被破坏。粤吏更发紧急命令三道:一、预备开战;二、城外火警,不准开城赴救;三、大索党人。公闻报益急,即在小东营机关内布署一切,预备进攻。是日,公所部闽湘两省及华侨同志俱集公处听令,赵声部下亦有数十人至,午后3时,忽闻邻街之机关,又被清军围搜,捕去8人。众恐行将搜及,不待夜间举事之约,环请出发。公乃率队百余人,由小东营出,枪杀横阻之巡警,直趋督署,猛攻辕门卫队。党军谢梅卿、马侣当先击毙其统带金镇邦,卫兵溃逃,有数兵弃枪求降,愿为前导。于是公率林时爽、朱大符、李文甫、严骥等,入署遍搜,张鸣岐早已遁去,中空地人,乃置燃料物于床,纵火而出。其时出据大南门之一队,与水师先锋队及防营兵战于双门底;其分队往据归德门者,亦与清军战于高第街,因珠光里一部党人,先期遣散,前后无援而失败,致使水师先锋队得以冲过,援救督署。已至辕门外,林时爽向前招抚,高呼:“同胞!我等皆汉人,当同心协力,共除异族,恢复汉土,不当自相残杀。”声未毕,已为枪弹中脑仆地。党军与战,公正举枪林弹对准敌人射击,忽一敌弹径直飞来,中公枪上之铁机柄,击断公右手扳机之中食二指第一节而转落于地,公即用指之第二节扳机射击。敌军四面合围,公乃令党军分三路冲出,徐维扬、何克夫、郑昆、周之贞等一路40余人,欲出小北门,延接新军,与敌军剧战,阵亡及被擒者近30人。喻培伦、熊克武等一路70人,进攻督练公所,途与清军接触,喻当先抛掷炸弹,敌众颇为披靡,终以奋勇遇害。而公自率之一路,仅方声洞等10人,欲出大南门,与巡防营相接,遇于双门底。党军见无相应符号,直前击毙其哨弁,敌弹如雨,声洞战死,余则人自为战,且战且却,仅剩公自身一人。公以肩撞开一小店之门,入而掩之,从内发枪,击毙敌兵七八人,敌为退却。公乃带伤易服,出觅其他党军,以图共同杀敌,不果。遂出南大门,至河南机关部中,包裹指伤,而谋救济之策。至攻旗界一队,虽得预伏在内之党人,放火接应,以众寡悬殊而溃败。攻东警区一队,闻督署枪声,不俟取齐,即行进攻,为警兵力敌而退。往进军械局一队,未至飞来庙,即为清军截击,退守东岳庙侧,欲与攻督署一队会合。清军不知虚实,亦不敢进逼,延至翌晨,清兵集者逾众,党军乃由庙侧冯入状元桥某米店,叠米包作垒,与清军相持,抛掷炸弹,营兵不敢近。张鸣岐下令焚烧,惟罗隐一人逃出。

  是役除朱大符、何克夫、熊克武、王以通、天骥、郑坤、刘梅卿、周之贞、杨光汉、陈方度、熊越山、柳大任等,多有负伤而得脱险外,其余殉难而死者,四川喻培伦、秦炳、饶国梁,安徽程良、石德宽、宋玉琳,福建林时爽、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胡应升、陈发炎、刘元栋、卓秋元、黄忠炳、冯超骧、陈与炎、林尹文、刘六升、陈清畴、王灿登、陈可钧、魏金龙、罗乃琳、林西惠,广西韦荣初、李德山、韦统铃、韦树模、林盛初、韦统淮,广东马侣、徐明礼、郭继枚、徐松根、李文楷、曾日全、徐进炤、余东雄、黄鹤鸣、徐茂燎、饶辅廷、江继复、徐容九、劳培、徐广滔、周华、徐日培、李文甫、徐满凌、徐焰成、陈湖、李雁南、徐保生、罗坤、林修明、徐佩旒、周增、李晚、李炳辉、徐昭良、游寿、杜凤书、徐应安、陈春、庞雄徐廉辉、罗仲霖、徐培添、陈文褒、徐林端、张学龄,共72人。后由同志潘达微联合广仁善堂善董,收诸烈士遗骸,悉葬之黄花岗。公于四月二日出走香港,悲痛吾党殉国之惨,牺牲之大,即欲俟伤愈后,躬自暗杀最为仇敌之人,以报死难诸友,而激励吾党于将来,乃来左右同志多方阻止,一时不得径行其愿。继闻杨守仁悲愤党军失败,在伦敦投海死,复欲步伍其后,更为同党所防闲。且经孙总理与海内外党人之劝慰,谓公之一身,关系全党存亡,若遂轻生,为他党所藉口;即华侨筹款之路,亦为断绝,非爱国爱党者所宜出此。公只得忍死待时,以图再举。而在两湖谋为粤援之党团,见粤事失败,已由被动而急转为主动之势。湖北居正、孙武、张振武、方维、胡瑛、刘公、熊秉坤、蔡济民、黄申芗、杨时杰、吴昆等运动新军之联络方法,以同志之官佐下士等20人为一排,以五排为一队,中设排长队长以管领之。平时亲如兄弟,互相救助,成一最有集合力之团体。至五六月间,约达2千余人,多属官佐下士与兵卒之程度较高者。其余兵卒,临发难时,由官佐下士号召,与最良之兵相操纵,未有不附合者焉。湖南则揆一与谭人凤等议分三路,焦达峰为中路机关部长,西路属之杨任,南路由彭邦栋主持之。其联络军队与会党,悉仿湖北办法,亦著成效。适值清廷假铁路国有名义向英法德美日五国借款,以收回商办之川粤汉铁路。川鄂湘粤四省人民以此路前由清廷售与美商合兴公司,竭四省人民之血资收回自办,今又夺四省人民之生命财产,以授之外人,遂纷纷设保路同志会,以反抗清廷,川省尤为激烈。清廷命端方调兵入川,会合川督赵尔丰,对反抗者格杀勿论,人心大为忿激。武汉同志乃思乘机起义,推居正代表到沪,与各省同人接洽,并要请公回鄂省主持军务。

  八月初旬,公方向旧金山各处筹集发难饷项,而鄂督瑞澂得外务部密电,谓公已来武汉,聚党起事,乃令第八镇统制张彪,分布军队,守卫督署,严防四城。协统黎元洪驻兵汉阳兵工厂,巡警道黄祖徽派警查察武汉各码头,并调长江楚谦等8军舰停泊江面,以备非常。十八日午后3时,汉口俄界宝善里有炸弹爆烈声,俄捕随声而至,捕去党人刘耀章、龚霞初。至晚8时,巡防统领陈得龙,在英界捕去刘汝羲、邱和商。11时张彪接得探报,即率卫兵至小朝街,捕去宪兵队什长彭楚藩与刘复基、杨宏胜等32人,先后皆被枪杀。党人孙武、刘公等,初拟公抵鄂后,始为发动,兹已事泄,迫不及待。遂于十九日晚间9时,由工程第八营左队熊秉坤首先发难,掣下肩章,各系白巾于臂,改称民军。步队二十九、三十两标,同时响应。猛攻楚望台,旗兵多被杀散,即趋火药库,劫取子弹。十五协兵士,已同时齐集大操场,与工程辎重各营联合,悉运子弹至蛇山下谘议局旁。蔡济民、黄申芗等率众开炮,轰击督署,与卫队马队互击一小时,马队不支,亦与民军合。遂分兵三处,一驻凤凰山,一驻蛇山,一驻楚望台,各架炮轰击督署,瑞澂张彪及各属吏皆逃。时民军张振武、方维等,以公远莫能至,主帅急须有人,乃推协统黎元洪出为都督,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颁布军律,安抚人民。部署既定,二十三四两日,陆续遣师渡江,占领汉口汉阳及兵工、铁工诸厂,招练新军备战。并照会各国领事,所有外人生命财产一律由军政府负责保护。领事团知为文明举动,乃承认革命军为独立团体,宣告中立。二十一日,清廷命陆军大臣荫昌率近畿陆军两镇,海军提督萨镇冰率楚有、建安、建威、江元、楚豫、楚泰、楚谦、湖隼湖鹰各炮舰,及辰宿各雷艇,会攻武汉。二十六日,均已陆续开到。二十七日,革命军一镇,与清军及张彪、陈得龙之残兵约一镇,拂晓开战。革命军奋勇进攻,清军避入火车退去,革命军追之,被清军就车中还击,颇受损伤。时铁路工人在山上见状,乃乘清军去远,拆断路轨十余丈,清军随又乘车驶来,致全覆于路轨断处。革命军乘势力击,清军死近千人。午后4时,继续开战,清军舰开炮相应,革命军还炮多命中,军舰乃驶退下游。陆上清军亦败退30里。二十八日晨,黎都督率敢死队1500人渡江,径至刘家庙,联合阵地军队向敌猛攻。清军败退至三道轿,江中军舰仍被武汉两面炮击,驶退下游。二十九日,败清军于七里河。三十日,复战于三道桥一带,革命敢死队伏堤下,发弹皆命中。清军阵于山上,发弹多落堤后水中,遂败退至滠口以北。九月初三日,战于朱家庙。初四日,战于七里河,皆无胜负。初五日,清援军大至,进攻江岸车站,革命军复击退之。初六日,驻屯滠口之清军进攻二道桥,炮队发弹甚准,故被攻入一道桥,革命军败退。清军进占江岸及戴家山一带,以炮轰车站,军舰亦上驶,发炮夹击,而革命军所发之炮多难命中,遂沿铁路退至大智门。清军以野炮向大智门轰击,更于铁路线上排列机关枪扫射,革命军一队出跑马场,一队出日租界后,并力进攻。清军亦分两路抵抗,虽受损伤,而其炮队由铁路线轰发,以助大队进行。剧战二时许,革命军不支,又舍大智门而退。初七日,清军由大智门进攻,革命军据歆生路之附近为根据地,交战数次,相持不下。延至初八日,因湖南初一日反正,焦达峰、陈作新被举为正副都督,派遣李克果率兵3千来援,已到汉口,会合金长所带之武是精兵2千,向大智门一带进攻,清军大败。适清统帅冯国璋率大队援军至,遂并力反攻,革命军乃退守原地。清军因有铁路全线,得以迅速进兵,炮马队亦由滠口进驻大智门刘家庙一带。此夜,清军又进攻,以大炮先毁民房,于是,跑马场附近一带至市街前部,尽为所得,惟市街内部仍为民军所占。初九日,清军纵火焚烧民房。初十日,清军步兵分布铁路两面,炮队列阵于玉带门及大智门车站附近。革命军以汉口如失,汉阳亦危,故是日抗击十分猛烈。战至距离相去200米远时,敢死队伏而不动;及清军追至一百米远,乃奋起冲突,清军死至3千余人。十一日,清军仍在华界纵火大掠,前后3日,汉口街市被焚者数千余户,居民逃避一空,革命军不得已退入武昌汉阳。十二日,火犹未熄,华界尽成焦土。

  是时革命军盼公到鄂,几成失望,而公初九日始得由海外抵沪,闻汉口军情紧急,乃以沪宁革命方略授之陈其美、钮永建、冷遹、林述庆、于右任、李燮和、黄郛、刘基炎、黎天方、黄汉湘、陈汉卿、刘虎标等,即自率宋教仁、李书城与揆一等,乘怡和江轮赴鄂,十三日方至武昌。黎都督在府门外筑坛,拜公为总司令。公命李书城为参谋长,居正、宋教仁、何成浚、胡瑛、杨时杰、田桐、白逾桓、吴昆、耿觐文、马伯援及揆一等,皆为督战员。十四日。公率兵渡江与清军战,清军闻公威名,乃倾水陆全军以相抵抗。公命青山要塞炮轰击清军阵地,清军大败,退出火车站。十五日,公下令由凤凰山发炮攻大智门,清军死亡甚众,降者约500人。十六日,清廷任命之湖广总督袁世凯,派使言和,公与黎都督暂为接洽。实因兵士疲劳,得稍休憩;调度各军,亦得时日;且因兵少,急须湖南应援。而湖南焦达峰忽于初十日遇害,谭延闿继任都督,焦党多欲举兵复仇。又恐后方有变,贻误前敌,故命揆一回湘,消除内争,请兵援鄂。十七日,公与黎都督以袁世凯主张君主立宪,拒绝和议。十八日复开战,武阳夏三镇,均以大炮互击,清军因受两面剧烈之炮攻,遂又败退,舍大智门车站而去。十九日,清军2千,携大炮五尊,由马路进至硚口作战。公令龟山发炮攻之,击散其步队,清军亦以炮还击。公复命武昌、汉阳两处,同用炮击汉口之清军,遂将其所据炮台,悉数毁坏。二十日,清军回攻汉阳,公命四面还击,傍晚,清军退去。二十一日,公见清军在招商局码头趸船上枪击渡江难民,浮尸满江,惨无人道,乃命发炮猛击趸船上之清军,死伤颇众。嗣后两军对敌,互用炮击,俱无多大损伤。二十四日,揆一所请之湖南援军王隆中率四十九标抵鄂。公因侦知清军闹饷内哄,乃乘势分兵三路,渡江攻击,清军大败,退据歆生路。二十七日,公命分兵两路攻汉口,一军由黑山潜渡汉水,一军由孝感包围,而清军之在招商局趸船者,又为凤凰山之炮击沉,清军不支。午时,革命军占守跑马场,六时清军退据大智门,其刘家庙大营闻警,复出大队抵抗,革命军乃退回汉阳。是日夺获机关炮数尊、野战炮一尊、子弹无算。二十八日黎明,公命军分三路攻清军,会合于硚口,午时,互相攻战。公见未能制胜,乃设计令以空渡船五六艘系之以绳,由汉阳沿江直放下游。至招商局,清军见有渡船沿岸而来,恐革命军乘夜暗袭,将硚口之兵沿河列阵,一时机关炮野炮纷向该渡船乱击。而此类渡船,仍时时出没于江面,以故清军枪炮之声,彻夜不绝。公又命汉阳炮台之大炮,亦发之甚急。至于将破晓,始令将空无军队之渡船收回。并先令硚口之军,乘势进攻,将硚口之清军围住。清军因子弹已尽,更无抵抗能力,遂下令停战。二十九日,革命军均驻于后湖一带,包围汉口成一弧形线。三十日,两军交战,纯用开花炮攻击,武昌炮台击坏招商局码头趸船一艘,并一面克复灰面厂。十月初一日,清军以大炮攻汉阳兵工厂,公命还炮击退,而派攻美娘山之军且获大胜,清军土垱粮台亦为凤凰山炮击毁。夜半,三眼桥之战,清军千人,革命军不及半数,为敌所轻视,公命佯败以退,迨清军猛进至三眼桥之中市,乃令伏炮齐发,敌军得脱逃者,仅数十人。初二日,革命军攻克梅子山。午时,清军携野炮潜伏三眼桥附近,为梅子山革命军炮击,死伤过半。汉阳清军,亦被追至蔡甸以外。盖是日之战,公命军由三路进攻,清军乃陷于死地,首尾不能相顾。自九月三十日至今,两军剧战,已历三昼夜之久矣。初三日,汉口清军3千由孝感对岸之新沟安设布桥,私渡汉水,服装如革命军,手持白旗,与由蔡甸来之清军会合,以占雨淋山、美娘山。革命军5千人迎击,战于美娘山,各死千余人。初四日,汉口清军一镇于午前尽赴雨淋山,将以全力争汉阳。守雨淋山之革命军溃退,清军遂占领之。午后,公出军夺回雨淋山,并夺获机关炮二尊,逐清军于距汉阳20里外之十里铺。初五日,公自督师,与清军战于十里铺,清军败北。讵料革命军中有炮队管带张振臣潜通敌,使驻城头山之清军得猛力扑攻,遂占扁担山,公随率敢死队击退之。是夜公派军1500人,由黄林矶往蔡甸,攻北军之后路。初六日,因台官张振臣为敌内应,故龟山、黑山之炮皆不发,地雷火线亦被割断,清军奋力进攻,复占龟山、黑山、四平山、梅子山等地,汉阳遂不能守。是夜公一面引咎电辞总司令职,一面作城亡与亡之战斗。李书城等乃向公力劝曰:“军家胜负无常,今二十余省之响应而独立者,已三分有二,必能指日推倒满清,建立民国。故汉阳城暂时之得失,似已无足深忧,而公之一身则关系大局,较汉阳尤重,万望留以有待。”于是,同人不听公之答辩,而环拥公退出汉阳。当江轮渡至中流时,公目睹汉阳城,忽急走船弦,纵身投水,使非副官长曾昭文与揆一追随左右,合力抱封之,恐即与波臣为伍矣。初七日,清军占领汉阳。而武昌方面,自归黎都督主持,连日虽有战事,亦惟隔江彼此开炮遥击而已。

  其时淞沪苏杭独立之联军,已攻破江宁。清廷知大势已去,命内阁总理袁世凯停战议和。公则被江浙联军连电催赴下游,策画援鄂与北伐事宜。而独立各省之都督府代表至鄂,初拟组织临时政府于武昌,继因武汉军情紧急,南京既已克服,乃议定将临时政府改设南京。十一月初二日,开代表大会于上海,定组织大纲二十一条,举公为大元帅,黎都督为副元帅,指挥援鄂及北伐各军,俾号令有所统一。公乃一再推让黎都督,而以北伐自任。且知孙总理已由美国不日来沪,拟请代表会废除元帅名义,举孙决理为大总统。时江浙联军推林述庆等代表至沪,并以军队自镇江排队直至下关,人民亦沿路预备鞭炮,欢迎公至南京就任大元帅之职。一连三日,公不肯行,各方以军务孔急相督责,公不得已权以元帅名义,令淮扬革命军徐宝山、林述庆等,征讨湖北方面之敌军;安徽都督柏文蔚率第三军出皖北以略河南;光复军司令李燮和会合沪军都督陈其美所派遣之北伐军刘基炎等由海道攻占烟台;再与派遣之烟台都督胡瑛共图北上。别令陕西都督张凤翙从潼关出兵阌陕,进窥河洛,与嵩阳革命军王天纵侧击清军;山西都督阎锡、副都督温寿泉所部之姚以价各军,从太行出井陉,以拊燕京之背;关东都督蓝天蔚袭取山海关,会合滦州革命军张绍曾等直捣京师。海军北伐舰队,则令汤芗铭为总司令。延至初六日,孙总理始抵上海,公与会商后,即于初八日至宁,与各方接洽选举总统事宜。初十日,十七省军政府代表假南京旧咨议局开会,举孙总理为临时大总统、黎都督为副总统,而废除元帅名义。孙大总统遂定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以后均改用阳历)就职于南京。组织内阁为陆军、海军、司法、财政、外交、内务、教育、实业、交通9部,以公总长陆军。其时清廷袁世凯所派之议和代表唐绍仪,与民国议和代表伍廷芳,会议于上海南京路市政厅。伍代表提出条件:一、废除满洲政府;二、建立共和政府;三、优给清帝退位岁俸;四、优恤年老贫苦之满人。唐代表与清廷往复电诘,对于共和政体,不遽承诺。公则初因和议,令各处按兵不动,至是见清廷无诚意言和,乃复定作战方略:以鄂湘为第一军,由京汉路前进;宁皖为第二军,向河南前进,与第一军会合于开封郑州之间;淮扬为第三军,烟台为第四军,向山东前进,会于济南;秦皇岛合关外之军为第五军,山陕为第六军,向北京前进。第一、二、三、四军既达第一步目的后,再与第五、六军会合,共扑虏廷。各军受命,乃秣马厉兵,向前进发。清廷袁世凯见大势无可违抗,且因孙大总统就职时,曾有民国南北统一,即行辞职之宣言,遂亦令北方将领逼清帝溥仪退位,以便乘机握得大总统职权。于是,第一军统制段祺瑞首先通电赞成共和,联同各军电达清廷。清廷不得已,乃以决大计之权授之袁世凯。和议遂尔继续告成,革命各军,故不再进。

  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告退位。13日,孙大总统即提出辞职书于参议院(院系1月28日各省都督依照临时约法,派参议员组织成立)。并推袁世凯为继任人物。15日,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遂遣专使蔡元培、汪兆铭赴北京,欢迎袁世凯至南京就职。袁思凭藉北洋势力,不欲南行。适值曹锟所部之兵,于2月29日晚在北京哗变,焚烧东安门外及正阳门大街一带,抢掠达旦。天津保定之驻军,亦相继而起,袁乃藉口北方不得不赖一己之坐镇。蔡汪两专使亦电南京,为之解说。于是,参议院议允袁在北京就职,而南京方面军队众多,则特任公为南京留守,总辖南方各军,以资镇慑。公为中央军政统一计,命留守府李书城、蒋作宾、何成浚、张孝准、杨源浚、石陶钧、杨廷溥、耿觐文诸人,积极编遣各军就绪。未满4月,即行解职,退隐沪滨。袁世凯则于3月10日在北京就职后,依约法规定之内阁制,任唐绍仪为内务总理。同盟会得任国务员者,乃陈其美、宋教仁、蔡元培、王宠惠4人。其时同盟会已在南京改作政党,举孙大总统为总理,公与黎副总统为协理,汪兆铭、胡汉民、宋教仁、马君武、张继、居正、平刚、李肇甫、田桐及揆一为十干事。以政府参议院皆移北京,故同盟本部亦随之北迁。而他派之共和党、统一共和党等相继成立,大率依重袁氏,袁氏亦利用之,以与同盟会抗衡。

  未几,唐绍仪见袁专政日横,内阁渐同虚设,遂于6月中旬弃职出京。同盟会乃宣言欲组政党内阁,以裁抑袁。袁为把持政权计,与吾党反对颇烈。孙总理与公在沪闻之,以为辛亥之役方告结束,人民困于兵燹,党尚待宣扬,若吾党主持过激,轻启兵争,恐授人口实,反失内外之同情,宜先设法开导袁世凯辈,使就政治正轨。揆一奉命至京,与干事宋教仁等,密商于农事试验场之豳风堂,欲变更党略,而组织不纯粹之政党内阁,以为渐进之方。无如党中四总长已相率辞职,难于转圜。适袁世凯力挽揆一出任工商部长,宋教仁乃与公电商,劝揆一先自乘机为之。且扬言脱党,以与袁相周旋。于是,联合教育总长范源濂,与袁之秘书长梁士贻,日以利害劝袁欲统一南北,宜让内阁政权于同盟会。袁允以阁揆畀宋教仁矣,忽得孙总理与公北来观察大局消息,袁谓欲以组阁事留待孙总理与公荐人,以为结好地步。9月中旬,孙总理与公先后至京,袁乃向之征求组阁人物,孙总理即推举公,公则转荐宋教仁及沈秉堃等,袁以沈较为易与,乃独赞许其组阁。同盟会众对沈之意见不一致,会议结果,遂完全推让袁之亲信赵秉钧,以观其后。惟附带条件,全体阁员加入国民党而已(时国盟会方改为国民党)。宋教仁以赵秉钧既为我党推出,当受我党指导,而赵由此忌宋日深。其后宋教仁南下,在沿江各省,演说袁政府政治之非,更为袁所诟病。

  二年3月20日,宋教仁沪上遇刺,袁与赵阴为主谋。揆一恐其亦将不利于已,遂以吊丧为名,即日去职。方抵沪上,公谓二次革命,为期不远,惟战费浩繁,以揆一曾有实业借款之进行,即命仍回京师,速筹借款,以为暂时战费之通融。乃复冒险入京,与美商雪弗重修草约,克期成立。不图京中亚细亚各报宣布揆一借款资助民党,袁派议员一日提出弹劾案至5件之多,揆一不得已弃职潜出京师,而袁世凯所借二千五百万镑之外债,不经参议院同意,反告成立。由是购军械、增军队,收买南方海陆军,布置已定,袁乃于6月9日下令免去民党之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本职。又命第六师长李纯率驻鄂北军开抵九江,第一军长段芝贵、第二军长冯国璋亦将南下,以武力压迫民党之反抗。孙总理与公早命南方各省预备举兵讨袁,公且拟亲至南京,居中策驭。而南京第三师长陈懋修,惟都督程德全之命是从;第八师长陈之骥则派参谋长袁华选至沪,向公陈述黄恺元之十五旅,合王允恭之第八旅,亦仅六营可以作战,工骑炮兵等且不完全,刻在补充训练中,须延期数月而后可。李烈钧恐南京一时难于首义,乃即回赣,招集旧部,于7月12扼扎湖口要隘,占领炮台,宣布独立,派林虎进攻屯驻沙河镇之李纯军队。时孙总理见宁方军界审慎观望,欲命党员中之任各军官佐者,举兵应赣。公乃于14日亲至南京,召集军界会议于李相府。翌晨,陈之骥、章梓、袁华选、黄恺元、王允恭、洪承点率兵一连,至都督府,请程德全通电各省,宣布独立。程以势近威胁,乃拍胸自请枪毙。陈之骥遂屈膝拔所佩刀奉程,以表善意之要求,程遂允许独立,并推公为总司令。公即令袁华选赴徐州,命驻徐第九师长冷遹同时独立。一面分兵扼守临淮关,以握南北险塞。16日,徐州讨袁军向韩庄之袁军第五师攻击。次日继续开战,敌方得兖州派兵来援,致讨袁军为之败退。幸公前派刘建藩率张华辅、刘峰立第一混成支队,会合第九师反攻制胜,追逐敌军退至淮河以北。惟防线过长,左右缺兵掩护。袁世凯乃令倪嗣冲、刘之洁各军抄袭后路,张勋率军22日攻占徐州,又命段芝贵与汤芗铭约会海陆军夹攻九江。25日,湖口炮台司令陈廷训叛降袁军,遂失湖口要塞,李烈钧败走。而上海海陆军,已被袁氏收为己助,故讨袁军陈其美等数次攻取兵工厂,均归失败。于是潜往上海之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闵,通电声明南京独立,非其本意。公在南京,声援已绝,饷械不支,冯国璋、张勋又率大队南下,且宁垣宪兵营与第三师之第一团,均有欲为变乱之谣。故第八师之前旅长陈裕时以兵力单薄,又多不可恃,劝公即离南京。公意即使兵剩一营,亦愿与敌死战。陈谓公明知不可而为之,不过以一死塞责,究于国事无补,力劝公去,以图将来。李书城、何成浚、石陶钧、张孝准、耿觐文、杨源浚等以陈在第八师素有声势,转生疑虑,劝公从之。公亦默察南方全局,一时不能有为,只得命陈之骥、章梓、刘建藩、王允恭、袁华选诸人力维宁垣秩序,而自往上海。经此一役,革命军所植于国内之势力,多被摧残。9月初旬,孙总理与公俱赴日本,党人亦纷纷相继东渡。

  孙总理欲恢复民国以前革命党之面目,乃组织中华革命党,即固有国民党员,亦加以严格之入党手续。公意袁派势力日加扩张,吾党似不必过事取缔,而收容各派以为奖励与发展之计,故未立即赞同。孙总理于是以中华革命党协理一职,虚以待公,而觊觑此职者,乃日相离间。适值欧战发生,公逆知日本必以英日同盟为口实,而窥伺胶澳,日得胶澳,则囊括华北之势成,而吾国危矣。乃本国民一致对外之义,主张国内军事当局,乘日本大隈内阁迟徊观望之时,及早自动,以武力收回青岛。而国民党员钮永建、程子楷、熊克武、覃政、冷遹、白逾桓程潜、胡瑛、李根源、章士钊、赵正平、林虎、彭允彝、杨时杰、陈强、钟才宏、殷汝骊、张孝准、欧阳骏声、章梓等,忽有欧事研究会之组织。故谗间孙黄二公者,更以显分党派相诋娸。公向孙总理表明心迹,(覃振、白逾桓,后亦主张解散研究会。)遂于民国三年2月,往游美洲。随行者李书城、石陶钧、唐月池、徐申甫四人。孙总理先为电告美洲同志,舟抵旧金山,少年中国报记者曹亚伯偕美国移民局员上船招待,中外人士鹄立埠头欢迎者万余人。公在各欢迎会演讲,表示美国在民国二年,以六国银行团有干涉内政之嫌,而能毅然脱离银团之善意。故为抵制英在中国南部、日在北部之势力计,中美有亲善之必要。又谓德皇威廉欲以武力统一欧洲,袁世凯欲以武力统一全国,必归失败。盖操胜算之权,不在兵精,而恃公理。且国军非一人所得而私,今后吾国军旅,当与农工相辅而行,相互为用;外交则宜政府治其标,国民治其本,以实力启发列强权势阶级之反省,以群力转移列强民众之思潮。至建国方策,不出孙总理所主张,治国精神,全恃民党之努力。中外人士闻之,欢欣鼓舞,美总统威尔逊亦深为钦服。(上述政见,存稿过多,拟另编为黄公政书。)公后以肝病咯血,避居美东费城之乡村静养,藉习英文以自遣。

  民国四年秋冬间,袁世凯称帝之逆谋昭著,蔡锷自北京潜至日本,期与公人策西南各省举兵讨袁,以公养疴北美,不得已独自先赴云南。而张继、李根源等欲向外国富商借款200万元,以供西南起义之用,富商所敬仰者惟公,声明必公签名而后可。张继电告公知,公乃电商于孙总理,而嘱张孝准为之代表签名。又电促李烈钧、周震麟、柏文蔚等,在南洋筹款,以资接济。故五年正月,云南首义,西南各省起而响应,赖公潜筹默运之力居多。时揆一在天津,与刘少少、杨勉之、瞿方书、禹瀛、叶茞兰、张焌、向乃祺、余怀清、刘梁丞,创办公民日报,反对帝制。公命联合居正、孙岳、张辉瓒、耿毅、刘基炎、袁英、吴大洲、彭邦栋、刘积学、刘洪基、侯育才、夏绍虞、曾昭星等,图谋自鲁革命,以响应南方。而护国军总司令蔡锷,则以一己之任重力弱,屡嘱何成浚电促公归。公于五年6月3日,方自美洲抵日本,而袁世凯即于6月6日,病殁于北京之新华宫。黎元洪尊依约法继任为大总统,各省取消独立,公归国遂居沪上。全国各界人士与函电来商国计者,日加繁夥,公以积劳之故,10月10日,旧病复发,延至30日,遂致不起,享年40有4。中外震悼,下半旗志哀,参众两院会议,通过国葬典礼。六年春3月,奉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之阳,会葬者10余万人,为古今所罕见。公之先人筱村公,为吾湘名诸生。家本中人产,迨公毁家倡义,生计时虞不给。即民国成立以来,依然寒素。有子5人,长曰一欧,次曰一美,均能继承父志,努力革命,余3子尚幼。维公毕生事迹,多湮没不彰,揆一未能向各方同志征求闻见,姑就所知者,略述梗概。至公之人格与其勋业,天下后世,自有定论,无俟揆一赘辞矣。

来源:《忆黄兴》
时间: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09年9月
Webmaster:web@library.hn.cn